从何说“齐” 03 - 伯益与姒启,哪个才是当之无愧的王位继承者

#历史开讲#​

禹渐渐老去,他本应追随尧舜,让位给诸侯呼声最高的皋陶(咎䌛)。但这位德高望重东夷首领不但五辞不受,而且托病不出,直至撒手归西。

眼见得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当然得找个能人来当领头羊才行。可这高高在上的位子,到底由谁来坐才最好呢?

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期间,他不仅教会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还发明凿井技术,使原本靠水而居、经常罹水患之苦的各个氏族开始向北方广大平原地区迁徙,那些荒蛮之地逐渐被开垦成了农田,慢慢也有了人气。

伯益画像

有真本事的人从来都是自带光芒。

舜帝龙颜大悦,嘉奖伯益。

赐旗——伯益可以使用黑色的“皂游”旗作为自己的身份标识。

赐姓——伯益得姓为赢。

赐婚——伯益娶到了舜帝家族姚姓家的女儿为妻。

赐官——伯益当上了掌管山泽、繁育鸟兽虞官。

从物质到精神、从名誉到利益,都给予伯益以极大的荣耀和满足。

或许是跟随大禹治水曾游历四方,山川林泽、鸟兽鱼虫又能给人以充分启迪和无限灵感,伯益竟然写出了一本传说中的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

大禹在位时,伯益又做了执政官。他倡议禹延续帝尧的仁德,并且经常在治国理政、定邦安民、抚顺四夷等各方面告诫、督促大禹,使大禹保持了一位明君应有的风范和作为。

这么能干有为的一个人,对大禹来说,是不是未来接班人的最佳人选呢?

结果是,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姒启接替了老爹,做了夏朝的第二任掌门人。

姒启雕塑

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姒启贤明,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大禹死后,虽然禅位于伯益,但诸侯却纷纷离开伯益去朝拜姒启,迫于压力,最终伯益不得不让国于姒启。

一种是,大禹生前就在暗中为儿子做各种铺垫,要求姒启悄悄培养势力,以取代伯益

从后者来看,这应该是深藏于大禹内心的一个秘密。

言谈于外、心藏于内,言行是否一致、心口能否如一,若要从结果反推起因,真相多半都能得到验证。

在人性和神性之间,在公心和私心之间,在理智和情感之间,激烈挣扎和揣度考量在所难免。

大禹的思想天平必然也曾经历过摇摆,但是抉择却是一念定乾坤——当贪欲泛滥时,大禹可能就真的不想把已经攥在手心里的权力再让与他人了吧?

至于大禹在何时起了这个念头,很难考证。

但是,如果纵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其实就是通过对物质占有的追求去换取身体感官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又会促使欲望不断膨胀,因此才产生了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这既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也是出于人类的智慧推动,社会正是在这种永恒的变化中才逐渐走向了繁荣进步。

和中国所有的传统家长一样,大禹同样望子成龙;和中国所有的孝顺孩子一样,大禹同样热爱父亲。

或许就是为此,才让他下定决心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儿子牛”,直接传位给姒启,以进一步扩大家族产业,从此光耀门楣,并且替父报仇,以表达最深沉、最厚重、最真挚的中国式父爱与孝心。

大禹深谋远虑,三思之后,谋定而动了。

他一面继续强化王权统治,增强夏后氏族的实力;一面努力发展经济,扩充军备,壮大队伍,做好随时迎接战斗的准备;一面利用“号令天下”的权威,抓紧对儿子进行培养扶持,提高他在部落联盟中的威望。

对老爹的暗示,姒启自然心领神会,他也在为将来夺取王位不停活动着。

大禹一死,姒启就在本族人的支持下,用武装暴动推翻了部落联盟决议,取代伯益,把夏朝第二任执政官的位子抢到了手。

这事做的好像有点不对劲啦!说好的禅让规则呢?你小子想改就给改了?反了你不成?!索性,大家都起来反了吧!

一部分实力雄厚、觊觎王位许久的部族,就与姒启率领的大军在这个地方展开了大战

甘之战

战争持续了很多年,双方耗损都很严重。

姒启有备而战,最终赢得了胜利。姒姓有扈氏几近灭族,剩余的部族也在姒启的恐吓与威慑下,四散奔逃到中原四周,与各方边民聚居在了一起。

后世史书中有“或在中国,或在夷狄”之说,其中的夷狄,就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即“华夷之分,不在血统,而在文化,入夷则夷,入夏则夏”,按地域分别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为“四夷”。


在中国古代史上,“夷狄交侵”一直都是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痼疾。

姒启子承父位,不仅把三皇五帝时一直执行的“公天下”禅让制画上了句号,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四千年“家天下”世袭制的先河。

历史知识小链接

《山海经》

是一部民间传说中包含了地理知识与远古神话的古老奇书,产生与先秦时期,前人传为大禹或伯益所作,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亦非一人。

内容主要为地理知识,包含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姓与氏

先秦时期,汉人的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先有姓,后有氏。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沿自部落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用于区别血缘、防止近亲结婚,是一种族号。最古老的姓大都是从“女”字旁,如姒、姬、嬴、姜、姚、妫、妘、姞(妊)等,称为“上古八姓”。姓随父亲,不会变。氏据称早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而在信史中则见于周朝。

西周初期,周武王大规模分封诸侯,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国就以国名为氏。后来,诸侯又分封领地、官职给下级官员,这些官员又以新的封地或官职为氏。因此,氏用来表明身份高低,且会随封邑、官职的变动而变化。

秦汉以来,随着人口流动、商贸往来的加剧,姓氏逐渐合为一体。据研究,现今大部分汉姓都是沿着这样一条脉络演变而来的。

汉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大禹   山川   汉姓   大禹治水   继承者   山海经   氏族   王位   传说中   当之无愧   诸侯   中国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