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苏雪林被迫嫁人,新婚之夜提一奇葩要求,102岁悔不当初


“结婚可以,同房不行。”1925年,苏雪林被迫嫁人,婚后36年拒绝与丈夫同房,丈夫去世后,却坚持守寡38年,一生未育,直到102岁时后悔莫及。

她是民国著名才女,与冰心齐名,她是少有的集作家与学者等头衔的女性文人,一生著作等身,在那个不缺才子佳人的时代,她被誉为文坛常青树。

在民国,多少文人骚客摆脱不了包办婚姻的命运,譬如胡适、鲁迅、徐志摩等,作为女性的苏雪林同样深受其害,不幸的婚姻令她一生都不快乐。

1897年,苏雪林出生温州瑞安的一个仕宦之家,祖父是苏辙第27代孙,曾在黄山脚下开办“海宁学舍”,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苏雪林却因求学饱受折磨,只因她是女孩。

7岁的时候,她只能偷偷跟着哥哥们去私塾里做个旁听生,因为祖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反对女子入学读书。

没过多久,哥哥们便从私塾毕业,苏雪林只好辍学回家,不过,辍学回家的日子里,她将哥哥们从学堂带回来的书本如饥似渴地读着。

从《西游记》到《水浒传》,再到《史记》、《汉书》,终日徜徉在书海里,那段时光的苦读为她日后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家中一位留洋的叔叔见她敏而好学又多才华,便劝告她的父母让她上学,她跟随父亲来到安庆,进入一所教会小学就读,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她异常珍惜。

只不过一年半以后,学校关闭,她不得不再次辍学,被母亲带回了老家。

1914年,安庆省立女子师范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不过,家中长辈仍旧不允许她上学。

她央求哭闹仍旧没有得到祖母的松口,为此她还动了轻生的念头,家人这才同意她去安庆读书。

在校期间,苏雪林能诗会画,曾一度是校园风云人物。毕业后,因各项成绩优秀就留在母校教书。

22岁的她不甘一辈子做个教书匠,她想北上继续求学,无疑遭到家族反对,如今的岁数在那时已经是“剩女”,她也该嫁人了,一个女子一直在外抛头露面是会被人耻笑的。

或许是万念俱灰,苏雪林竟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大病一场,这几乎要了她的小命,无奈,封建家族的长辈们再一次妥协,放她走。

在北平,她就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杨绛的姑妈杨荫榆是校长,她师从胡适、李大钊,周作人等著名教授。那时,整个北平正在被新文化运动洗礼,苏雪林的视野和思维得到大大的提升。

家中不断催促她回家嫁人,而她的思想却在这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更为反感,多次以求学为借口拒婚。

1921年,她决定前往法国留学,为了防止家人阻拦,她在临行前一天才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

在泪眼婆娑中,她终于地踏上了自由之路,是感动更是激动,然而,当她准备拥抱自由的时候,婚姻之枷锁已悄然套在了她的双脚上。

14岁的时候,祖父已经给他定了人家,对方是一个五金商人之子,名叫张宝龄,家境殷实。

张宝龄并不是传统守旧的男人,相反,他一表人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所学校所出非富即贵,在苏雪林法国留学期间,他远赴美国,攻读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博士学位。

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夫”,苏雪林曾幻想过,在法期间,两人通过书信联系,不过,几次下来,苏雪林越发觉得张宝龄并不是自己的良配。

一个文艺女青年和一个钢铁直男,注定擦不出爱情的火花,她的一腔浪漫碰了软钉子,这叫她无奈又无助,张宝龄的回信虽不失礼仪却更显冷冰冰。

苏雪林写信给父亲要求解除婚约,却收到父亲严厉的责骂和母亲苦苦的哀求。

一年之后,父亲突然去世,母亲病重,苏雪林不得不提前结束学业回到家乡,为了使母亲心安,她只好同意嫁给张宝龄,想当初为了求学,母亲倍受族人责难。

苏张两家各自办了隆重的婚礼,新婚之夜,苏雪林提出一个“过分”要求,来宣示自己对这桩婚姻的不满:结婚可以,同房不行。

婚姻之初,两人或许也有过那么一段你侬我侬的时光,不过,即便有,也只是流星划过般的短暂时光。

两人的矛盾日渐深刻,有一次,中秋佳节,苏雪林诗兴大发:看,一轮圆月似玉盘!

没想到,张宝龄扫兴地来了一句:哪有我圆规画得圆。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其实,并不是张宝龄扫兴,真真是没有那个浪漫细胞,为了弥补自己对妻子的亏欠,张宝龄亲手将房屋设计成船型,取名爱巢,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可是,苏雪林觉得住在爱巢十分别扭,不久便搬了出去,从此两人长达30多年的分居生活。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虽然一直分居,两人却没有离婚。没了婚姻的羁绊,苏雪林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

1949年,苏雪林跟随胡适毅然定居台 湾,将张宝龄独留在上海,两岸隔海相望,再见更难,不免让人心头平添几丝忧愁。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据说有一次,家里人要将苏雪林留下的一块布料拿去做几件衣裳,张宝龄说什么也不肯,只喃喃地说只剩这一个念想了。

可见张宝龄对苏雪林并不是没有感情,在他内心深处,或许,也在深深思念着自己的妻子,只是,他不懂得如何去表达。

1961年,张宝龄去世,而在海峡那头的苏雪林闻听张宝龄病故消息后,为没有与丈夫离婚,一直让他孤苦独处而自责,洒着清泪说:“我对不起她,拖累他孤栖一世。”

结婚36年,真正在一起不到4年,我想她后悔的不是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而是后悔没有还他自由,没有让他追寻一段普通而幸福的婚姻。

或许是为了致敬彼此对婚姻的忠诚,张宝龄去世后,64岁的苏雪林一直为他守寡,直至永远。

对于这段不快乐的婚姻,102岁的苏雪林如是说:“我想我今日在文学和学术界薄有成就,赠药感谢这段不幸的婚姻。假如我婚姻美满,丈夫怜爱,又生有一窝儿女,我必要安宁于家庭生活,做一个贤妻良母,再也不想到社会上去奋斗,那我哪有 今日的成就?”

这话由她说出来,其中有多少无奈?倘若张宝龄是个情投意合之人,她又将如何作答呢?#我在头条搞创作##情感点评大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胡适   北平   安庆   悔不当初   私塾   同房   奇葩   丈夫   父亲   母亲   婚姻   女子   苏雪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