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的“撤盟建市”说起


盟、旗制度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盟”相当于内地各省的地级市(或专区),“旗”则相当于县。同大量存在的蒙古语地名一样,盟、旗制度也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印记。

盟、旗制度源于清代。本来,以往蒙古人在草原上游牧迁徙,无论是横扫欧亚大陆、南下入主中原,还是退守漠北草原,都没有什么内、外之分,有的只是各种名目繁多的部落之别。清朝建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蒙古人,始将蒙古地区分为“内蒙古”(漠南蒙古)和“外蒙古”(漠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等,并且将蒙古族原有的军、政合一的鄂托克艾马克社会组织与满洲八旗制度相结合,设置了“旗”一级的政治组织(札萨克)。而各旗之间的“会盟”制度,又演变成了事实上凌驾于旗之上的又一级政治组织——“盟”。据学者研究,有清一代在内、外蒙古等地相继设置了18盟199旗(一说201旗)。其中设置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有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6盟和下属49旗。

清代内蒙古六盟、套西二旗和察哈尔(图片来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盟、旗制度虽被彻底废除,但其作为一种建置名称却被保留下来,并且经过多次整合,最终自东而西形成了呼伦贝尔(1980年分出恢复设置兴安盟)、哲理木、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巴彦淖尔(1980年分出新建阿拉善盟)9盟49旗和3个自治旗以及呼和浩特、包头、乌海3个地级市的建制格局。盟相当于当时的专区,旗则相当于县。

1968年时的内蒙古行政区划(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地级市,开启了内蒙古撤盟建市的道路,之后,哲里木(通辽市)、伊克昭(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各盟也相继撤盟建市。截止到目前,内蒙古“盟”的建制仅剩下了锡林郭勒、兴安、阿拉善3盟,不知还能存在多久。

内蒙古自治区当前行政区划(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之所以撤盟设市,据说是为了“顺应历史潮流”,为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所辖地区的辐射和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方向的迈进;实施农村经济产业化战略,构造种养加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经济格局;等等。其实,“盟”与“市”,不过是名称的不同而已,叫盟或叫市,并不能说明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以国人颇为看重的GDP为例,在2021、2022年内蒙古12盟市中,锡林郭勒盟的GDP要高于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乌海3市。而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的人均GDP更是远高于除鄂尔多斯和乌海以外的各市。可见撤盟设市并非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2021年内蒙古各盟市GDP排名(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就在内蒙古撤盟设市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则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撤县设市高潮。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从1986年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开始,到2020年撤销最后一个县长岛县,之前的12个县(其中文登、荣成、乳山后划归威海且均已由县改市)已全部改为区或市,再无县的建制。

县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地方行政建置,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全面推行郡县制以来,它至少已经存在了2200多年,从未中断。若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均将县改为市,那么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寻找县的建制踪迹了,如同我们现在要从故纸堆里寻找历史上“郡”的建置一样。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也往往以此为傲。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来传承这几千年的文明史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内蒙古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巴彦淖尔   乌兰察布   乌海   呼伦贝尔   蒙古   制度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