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育红班

育红班,一个尘封已久的名词,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的人应该很多人都不清楚了。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如今幼儿园的前世今生。

百度对“育红班”的阐述:"育红"是一种革命的激进的说法,是文革遗留下的产物,意思是培养红色幼苗,也就是以后的红卫兵。育红班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学前班。当下一般都叫做学前班,但育红班与学前班不同的是,育红班读完后要考试,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读小学一年级;而学前班没有这个要求,读完学前班到读小学年龄时可以直接去读小学一年级。从文革期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都存在"育红班"这个说法。90年代中期后,这种在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才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后来逐步消失。

当时育红班基本以玩乐、游戏为主,对于文化,主要教一些简单的汉字,1-10的书写和加减法等。

“育红班”的小朋友,像一群欢快的小鸟,整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无忧无虑的进行拍小皮球,跳绳,跳皮筋,捉迷藏等活动。

我家当时属于外来户,由于某些原因,没能进入育红班,年幼的我只能经常羡慕地看着那些在育红班的孩子兴奋地蹦蹦跳跳。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育红班的游乐设施也很有限,所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到学校外围进行一些课余活动。这时,我就有机会与他们一起玩耍了,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了,有几个游戏我现在还有些印象。

一是戴着简易面具相互嬉闹,大家戴着面具相互大声叫喊,企图用自己的搞笑或凶猛面具引起对方的注意或“惊吓”对方,虽然单调,但小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

二是滑滑梯,小孩子们或站着滑,或坐着滑,甚至直接往下跳;人声鼎沸、欢闹不已。

三是吹玩一种白色的球。有个小朋友的父母是赤脚医生,他经常带一种长条状的“气球”,能吹很大,甚至可以装水亮晶晶的,小孩子都很喜欢玩,后来不知为什么大人不给玩了,让我们显得非常失落与不解。

……

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忆起育红班时才发现,“繁华落尽、物是人非”不只是八个字,而是人生的真谛——没有人能一如既往待在原地不变,要么远走他乡,要么相逢不识,要么面目全非,要么阴阳两隔……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一路走着,一路回忆,一路温暖,一路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红卫兵   上个世纪   外来户   学前班   文革   产物   面具   小朋友   幼儿园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