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怕陆权国家整合与兴起?美日英岛国,让世界乱才好坐收渔利!



争霸世界的思想主要有两种,陆权和海权。陆权是通过陆地控制全世界的强权或霸权,而海权是通过海洋控制全世界的强权或霸权。

回望三四百年的历史,会发现这就是一段海洋文明对大陆文明的掠夺史。海上有什么,海上什么都没有,而是可以通过海上的发展,实现对陆权国家的掠夺,所以海权国家都非常重视海军技术更新。因为他们的海军不是保家卫国的,而是用来掠夺发财的,没有什么比财富更能激发技术创新。

而陆权国家总以为自己有强大的陆地作为依靠,有地利优势,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二战时期不管是日本侵犯中国或者是德国侵占苏联,都因为无限的战略纵深,将他们一一战败

大航海运动,催生了第一批的全球性的海权帝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从那之后,海权强国,如何制衡陆权强国,就一直都是海权强国经略全球的生死存亡之道。这一点,在英国和美国身上,表现的尤其显著。英国对陆权国家的制衡,反对欧盟的统一,反对欧盟与中国的合作,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海权的利益,甚至不惜退出欧盟。如果欧盟国家进一步东进,连接欧亚大陆的亚洲部分。那么作为海权国家的英国,就会彻底丧失霸权。虽然英国现在已经丧失了霸权,但是还在努力的联合美国,澳洲,日本等岛国围绕在美国的周围,继续作为海权国家集团而存在。

美国海军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吨位最高、装备最先进、总体实力超过其他国家总和的全球最强海军。美国海军共有50万人,目前装备有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36艘大型两栖船艇、77艘核动力潜艇、93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总共217艘主力舰艇,总吨位370多万吨。另外还有47艘各种补给舰,吨位超过152万吨。这样的装备阵容可以说是傲视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匹敌。

现在美国的海军非常强大,让人们有一种错觉有了海军,就能称霸一切。其实这是个误导,如果不打算称霸世界,各国都通过陆地进行商业往来,海权就逐渐衰弱,所以美国最担心的就是欧亚大陆的整合。我们自己研究会发现,世界上喜欢挑事的都是岛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他们最见不得大陆国家的整合与发展,大陆国家发展了,内部循环就够了,不需要他们了,所以他们很怕!

对中国而言,中国由于地大物博、很早就完成了资源内循环,对海外世界不是很依赖,养成了根深蒂固的陆权国家的思维习性,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就是乾隆皇帝,天朝上国,不需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自己就是有个完美的内循环,但是英国天生是要掠夺才能维护其内部的资源循环,这就有了矛盾。

现在我们讲究内循环为主,也是这一个意思,中国本身可以通过内循环实现资源的利用和供给。而美国需要通过出口高科技获取垄断利润,通过对世界资源的霸占维持其优越的生活方式,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货物交易。从这个层面上说,他们限制高科技的出口对中国进行围堵,是一种短视和作茧自缚的战略,只能赢得一时。

美国现在围堵中国,不让欧亚大陆进行整合,中国也在忙着张罗自己的反霸同盟。正所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国整合中东资源,实现沙特与伊朗的和解,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吸纳更多的成员国进来,就是在加强自己的反霸同盟。

如果美国避免和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只是躲在后面让其他小国充当反中同盟的均势主导者,那么它会很失望的发现,没有国家愿意当这个头,因为没有国家,能承受得起和中国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代价。反霸同盟,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在美国疲弱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不但代价小,而且收益大。

在地球上,美国是海权强国的极致,中国则是陆权强国的极致。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能力的展示,但是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国家,明代还加修了长城。中国的战略纵深,丰富的物产完全满足内部循环,所以他不重视海权的作用,导致明朝的时候倭寇盛行,台湾丢失,因为在他看来,国土如此的广袤,海洋根本看不上。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殖民经济的兴起,中国恰恰的海权上吃了大亏。

现在我们讲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策略,这个外循环应该加上个限制,就是对某些国家的外循环变成了辅助了,而对陆权国家的外循环需要加强,如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国家,而对围堵我们的日本,韩国,美国等可以减少了!

”一带一路“干的就是这个事情,所以美国是坚决反对的,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欧亚大陆   美日   坐收渔利   国家   岛国   英国   霸权   日本   美国   强国   中国   同盟   海军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