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上甘岭”要比电影残酷得多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奥运之城张家口等你来#

1956 年公映的电影《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讲述的是 1952 年 10 月,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张忠发的人物原型,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一等功的张计发。

1952 年10月14日凌晨5时许,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经过十几个小时激战,志愿军15军45师135 团一个连防御的2号、7号、8号和11号阵地被美军占领。14日晚上10点钟左右,时任 135 团 7 连连长的张计发带领 7 连向敌人发起冲锋。到第二天凌晨5时许,夺回了阵地。张计发带领的160多人牺牲了80多人,而敌人死亡300多人。

夺取阵地后,师指挥所要求7连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可是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 23 次。师指挥所命令张计发暂时撤进坑道。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还面临着严重缺水的状况。最后,7 连在阵地上一直坚守了24天。其间,先后两次补充兵力共100多人,等撤下战场时,仅剩19人。

电影《上甘岭》剧照

战后,经志愿军领导机关批准135团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张计发荣立一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电影《上甘岭》诞生记

由于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军威和国威,长春电影制片厂立即组成了由沙蒙、林杉任导演,林杉、曹欣、沙蒙、肖矛负责剧本写作的创作班子。

沙蒙率摄制组前往朝鲜对上甘岭战役进行实地考察。在上甘岭战场,他们看到光秃秃的山上,没有一棵树,山顶被炮弹炸平了,从地上随手捧起一把土就数出了 32 块弹片,一截不到1米的树杆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采访了当年参加上甘岭战役的老志愿军战士,其中包括张计发。若按常理,上甘岭战役很容易被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战役。但大家觉得这样虽然能展示上甘岭战役的全貌,却不容易打动人。沙蒙决定将影片的视点投向上甘岭战役中的135团7连,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和战士们的顽强。

1956 年,电影《上甘岭》开始拍摄。这时,回国后的张计发被送到南京一所军事学校学习。

《上甘岭》拍摄完后,还未在全国放映,影片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就在录制后的第二天,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向了全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优美旋律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上甘岭》剧照

一天晚上,张计发所在的军事学校召集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以及上甘岭战役的战士观看这部影片,以求能为影片提出意见。张计发告诉笔者,当时看《上甘岭》时,一边看一边掉泪。看后,他们给电影提了不少意见。张计发认为,真正的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反映的要残酷得多。上甘岭战役中,7连只有一个男卫生员,而电影中却出现了女卫生员王兰,这与事实不符。电影中,7连在发起冲锋前,给每个战士发了一瓶汽水。而实际情况是,直到影片公映前,他们也没见过汽水是什么样子。

1956 年年底,黑白战斗故事片《上甘岭》在全国上映。张计发看到,电影中给战士们发汽水的镜头被删除了,其他的情节没有什么改变。

后来,摄制组的人对他说,电影中 7 连女卫生队员王兰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却是有这样一个女护士,她的名字叫王清珍,她负责3个坑道的20多个重伤员。不过在王兰身上也综合了其他许许多多志愿军女战士、女卫生员的身影,因而其事迹显得更加感人。

尽管没有战争影片中那种炮火连天的场面,然而《上甘岭》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精彩难忘的镜头。“一个苹果的故事”,让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

据张计发回忆,1952年10月31日下午,4连一个运输弹药的小战士扛了两箱手榴弹到连指挥所所在坑道里来,他从衣兜掏出了一个苹果递给自己,说是在路上捡的,并说:“连长,这一仗你们一定要打好。”张计发问他:“你怎么不吃?”小战士说:“路上可以找到水喝,不渴。”张计发听后非常感动,他知道在路上根本喝不到水。

张计发接下了这个沉甸甸的苹果,他先把苹果让给负责发报的通信员吃,通信员又把苹果交给了伤员,最后,伤员们又把苹果传回了张计发的手中。张计发只得象征性地咬了一口,结果,一个苹果整整传了三圈,连指挥所8个人才把它吃完。

张计发告诉笔者,其实,上甘岭战役中,他们是严重缺水。坑道里的战士,起初舔岩壁上渗出的水珠,到后来,尿液成了唯一的水源。开始尿液是白的,后来是黄色的,然后变成褐色、血色。即使这样,战士们要留给伤员,伤员又让给有战斗力的战士。


作报告不提自己的功绩

《上甘岭》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中的连长张忠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名记者在南京军事院校查询学生档案时,发现了张计发的自传,其中写到在上甘岭战斗的细节与电影中的一致。

张计发是《上甘岭》连长人物原型的消息不胫而走。饰演张忠发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演员高保成。一次他还专门找到张计发问:“我这个连长演得像不像?”

很多单位邀请张计发去作报告,几十年来,他在湖北、江苏、广东、北京等十几个省市作了上千场有关上甘岭战役的报告。他每次讲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舍生忘死、慷慨献身的战友。

张计发向青少年讲革命故事

张计发是河北赞皇县人,1926 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参军,就随着部队转战太行、逐鹿中原、强渡长江、跃进江南,直到南海之滨。他曾立下4次特等功,2 次一等功,又是抗美援朝英雄,一些条件较好的姑娘对他情有独钟。但是,最后,他找了一个当地的农村姑娘为妻。张计发的想法是,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找一个农村姑娘,将来回家了能种地。

在南京军事院校学习后,张计发开始担任营长职务,那时部队驻扎在驻马店遂平县。

后来,张计发担任了135团参谋长。1966年,张计发因为肝硬化、胃病、腰腿痛等伤病缠身,从135团参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被组织上安排到信阳军分区干休所离职休养。张计发的4个女儿有3个是军人。

上甘岭英雄张计发

提起上甘岭战役,张计发老人感触良多,他说,我能活着回国,已经够幸运了。真正的英雄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同志,他们有的没有留下姓名,有的尸体被炸碎了,他们被埋在异国他乡,连一张纸钱也没人给他们送。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亲自到朝鲜去祭奠牺牲的战友。

(文史博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上甘岭   坑道   指挥所   朝鲜   志愿军   电影   伤员   连长   战役   战士   残酷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