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民间故事 - 古井百年水

原创 张宝刚

东常庄古井开凿于清光绪九年,青砖砌就,井口宽一米,深约十几米,八十年代以前为周边村民的主要饮水水源。关于东常庄古井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清光绪三年,华夏大旱,波及冀、豫、晋、陕多地,大旱持续四载之久,1300万生灵殁于旱灾,史称“丁戊奇荒”。

常庄一带受灾尤甚,稼禾绝收,水塘干涸,树皮草木皆被食光,村人难忍无水之苦。遂有庄主刘氏联合族人,发起凿井之举,三载连凿数口,掘至十几丈皆为干土。

光绪九年,夏之深夜,村民酣睡之中,天空通红放光,如炸雷之声不绝,众人皆被惊醒。观之,一星划落天际,拖尾若火龙,坠入水塘之侧,顿时地动房颤,如若地震。众人和衣而起,围至水塘,见平地现几丈宽塘,似有重物坠入。众人皆疑,持镐掘之。破土后亦有湿润水气升起,状若白练,久而不散。掘至三丈有余,见一黑石状若碾轴,埋于其中,触手仍温。众人将石举至地面,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争相捧饮,甘甜无比。众人大喜若颠,奔走相告。刘氏遂率众人修井,青砖砌就,宽三尺有余,深数丈,虽大旱而不涸,遇滂沛亦不溢,村人谓之:通海之龙脉也。黑石置于井台之侧,塘水满之而没,浅之而现。此井之水夏甘洌而清凉,冬流滑而温润,村人饮之皆无腹泻之症。村东老妪,日饮八碗,持之六十余载,耄耋之年,白发俱黑,又添新齿。

新中国成立初,张姓孩童井边玩耍,坠落井中,沉入井底,目不见光,水淹其口,性命危矣。冥冥中,似有物托扶,蓦然亮光射目,原首已露水面,遂大呼求救。众人闻之,持杆相救。某人趴至井口观望,见一斗大三足金蟾没入深水之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黑石不见踪影,其井仍存于世间,村人皆护之至今而不屯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古井   黄骅   光绪   井台   耄耋之年   足金   大旱   民间故事   井口   青砖   水塘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