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电池行业研究:储能金属,卓尔不“钒”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邮证券,李帅华、魏欣)

钒电池:国内起步较早,政策东风支持

钒电池介绍

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国际上液流电池的种类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多硫化钠溴电 池4种技术路线,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目前成熟度最高,商业化进程最快,国内外参与其研究开发的机构与企业较多。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又称钒电池(VanadiumRedoxBattery,VRB),原理主要是通过钒离子价态变换实现电的储能和释放。 具体来看,钒电池由两个电解液储液罐和中间的电堆构成,工作时,正负两极的电解液罐分别含有V4+、V5+和V2+、V3+的水溶液, 通过外接泵将电解液压入电池堆,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离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溶 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

钒电池发展历程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最早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Skyllas-Kazacos 在1985年提出。 随着清洁能源发展对技术成熟度高、大规模、高安全、 长时储能技术需求的急剧增加,日本、美国等签约了 大量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加速推进了全钒液流储 能示范项目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在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研究全钒液流电池技 术,1995 年研制出500W、1kW的样机,拥有电解 质溶液制备、导电塑料成型等专利。 此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融科储能 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金属所、 中南大学等机构开始从事全钒液流电池的研发工作, 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政策东风加速钒电池发展

钒电池作为新型储能的一种,已经进入商业化初期。2022年3月21日,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 展阶段;到 2030 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其中 液流电池被重点提及,《实施方案》将百兆瓦级液流电 池技术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 方向之一。 2022年7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 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 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 硫电池, 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钒电池已成为新型储能电站的重要力量。

钒电池项目情况

2016 年国家能源局批复了第一个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2022年5月大连液流电池国家 100MW/400MW示范项目接入大连电网,2022年11月中核汇能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招标完成, 这是钒电池首个GWh级别项目。

优缺点:安全有保证,长时储能下成本占优

钒电池的优点

钒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极长、环境友好、响应速度快、容量规模易调节等优点。

安全性是储能技术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全球储能领域共发生70起储能安全事故,2022年1-10月,全球 就已经发生了17起以上的储能着火事故,其中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均有涉及。

钒电池本征安全,理论上不存在着火爆炸危险。钒电池的电解液为钒离子的稀硫酸水溶液,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固体 电极只是负责电流的传导,受到各种副反应的影响较少,理论上只要控制好充放电截止电压,保持电池系统存放空间通风良好,即 可保证安全,不存在着火爆炸的危险。此外,隔膜即使出现破损,电解液混合后也不会导致电堆完全损坏。

使用寿命长,几乎无衰减。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深度充放电,当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被反应完全时,继续充电 或放电便很容易产生副产物,从而使电池容量减小。由于全钒液流电池是通过电解液中钒离子价态的变化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没有电极固体中复杂的副反应,即使常年运行由于微量的副反应和正、负极电解液微量互串的累计造成容量衰减,也可以通过在线 或离线再生反复循环利用,因此钒电池项目通常可以运营15-20年。

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易回收利用。钒电池的电堆和系统主要是由碳材料、塑料和金属材料组装而成,当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废弃时, 金属材料可以循环利用,碳材料、塑料可以作为燃料加以利用;电解液方面,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的充放电主要是钒离子的价态变化, 因此其充放电几乎不产生杂质,也不产生环境污染物,回收处理的难度低,环境非常友好。

响应速度快、充电便捷。钒电池组充满电解液瞬间启动。运行过程中,充放电状态切换仅需0.02秒,响应速度为1毫秒。另外可以 通过直接更换电解液实现钒电池的瞬间充电。

钒电池的缺点

钒电池主要缺点体现为能量密度低,全钒液流电池能量密度一般为15- 50Wh/kg,同铅酸电池相当,低于锂离子电池,因此实际占地较大,以100 兆瓦/400兆瓦时的钒电池的大型储能项目来说,用同样的场地,如果换做锂 电池大概可以达到800-1000兆瓦时。

工作环境相对局限,钒电池通常需要在0-45℃的环境下工作,温度过低会导 致电解液凝固,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溶液中的 V5+形成 V2O5析出,从而堵 塞电解液通道,导致电池报废。

成本是制约全钒液流电池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钒电池的系统投资成本约为 3000-4000元/kWh,锂离子电池约为1500-2000元/kWh,结合中核汇能招 标价,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平均单价约3.1元/Wh,中标价为2.65元/Wh, 磷酸铁锂储能的平均单价是1.44元/Wh ,钒电池的投资成本约是磷酸铁锂的 2倍左右。

钒电池适用于长时储能领域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需长时储能配套发展。长时储能通常是指大于4小时, 可以实现数天、数月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 源发电具有不稳定、不连续、不可控等特点,大规模并网会给电网安全稳定 运行带来冲击,因此也造成了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发展配套储能电池系统 并实现电能并网是目前新能源发电利用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文献,风能/太 阳能发电量占比50%-80%时,10小时以内的长时储能将不可或缺。

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已成为真实刚需。根据相关经验,新能源占比达到15- 20%之后,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成为刚需。内蒙古发布《关于加快推 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新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 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的15%,储能时长4小时以上。科技 部下发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 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也提出,储能技术时长持续4个小时以上,将作 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进行验收。在美国加州等光伏占比要求较高的地区, 已开始使用6-8小时的储能进行调峰。

储能时长越长,初始投资成本越低

钒电池面临的成本困境随着长时储能规模扩张能够得到缓解。 储能时长越长,钒电池储能系统初始投资成本越低。假设电解液 价格约为1500元/kWh,储能时长为1h的储能系统价格约为6000 元/kWh,随着储能时长变长,储能系统成本被分摊,初始投资成 本为3630元/kWh,参考行业内招标信息,头部企业如大连融科 2.65元/Wh,平均报价为3.1元/Wh。 钒电池回收利用残值高,可以半永久使用。由于钒电池电解液可 在线或离线再生循环使用,自身不会降解,回收利用率较高,残 值可达70%以上,除电解液可循环利用外,电堆的电极和双极板 (碳材料)及电极框(塑料)可作为燃料使用,燃烧后只产生 CO2 和 H2O,集流板为铜板,端板为铝合金板或铸铁板,紧固螺杆为钢 材料,电池系统报废后,很容易回收循环利用。

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国产替代

国产替代有望推动降本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由电堆、电解质溶液储供子系统、电池管理子系统等组成,系统相对复杂。 电解液和电堆是钒电池的核心环节。从成本占比看,电解液占比约41%,电堆占比约37%,二者是钒电池的主要成本来源。 产业链不成熟,供给配套不完善,关键环节如离子交换膜等依赖进口产品,是钒电池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 国产替代有望推动降本。从近期产业链跟踪来看,国内钒电池产业链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产品性能追赶进口产品,随着装机规模 不断扩张和政策大力支持,关键环节国产替代将推动钒电池进一步降本。

电解液:提高利用率、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降本

电解液是钒电池最大的成本来源,主要降本路径为提高实际利用率和创新商业模式。 电解液利用率有待提升。电解液的体积和浓度决定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储存的最大能量,电解液中五氧化二钒占成本的 2/3以上,理论上储存1kWh的电能需要5.6kg五氧化二钒,但目前电解液的实际利用率仅能做到70%,五氧化二钒用量约为8kg, 电解液利用率的提升将减少五氧化二钒用量,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商业模式创新。由于电解液本身寿命较长、衰减少,通过金融租赁等商业模式可以降低初期投资成本,目前业界正在逐步试点该 模式。工业制备电解液多采用电解法,壁垒较高。电解液制备主要采用化学还原法和电解法,工业上多采用电解法,便于大规模生产, 但也存在速率慢、设备要求高、耗能高、成本高等缺点。由于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解质配比、温度、添加剂等多种元素才可实现高 效率生产高性能钒电解液,行业壁垒较高。目前国内能够批量生产电解液的企业只有大连融科和河钢股份等少数几家企业。

质子交换膜:国产产品成本占优,渗透率有望提升

进口质子交换膜价格昂贵。质子交换膜是电极的主要成本来源,全钒液 流电池产业链的明珠。传统钒电池使用的膜材料主要使用国外杜邦公司 生产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成本较高,约占电堆成本的55%,且钒 离子选择性相对较差。

国产膜材料已实现技术突破,成本仅为进口产品1/3,渗透率有望提升。 根据GGII,2021年中国市场液流电池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约为23.15%, 其中科慕(原杜邦)的全氟磺酸树脂膜市场占比达75%,国内出货量靠 前的企业为科润新材料和东岳未来氢能。国产质子交换膜虽然在断裂伸 长率、机械强度等仍有差距,但在电导率、含水率等关键指标已追赶上 国外企业,且成本更低,据科润新材介绍,其产品造价仅为进口产品的 1/3,因此国产质子交换膜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供需:钒资源自主可控,储能用钒打破平衡

钒主要存在于钒钛磁铁矿

98%的钒储存在于钒钛磁铁矿,88%的钒产量来自于钒钛磁铁矿。 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发现的含钒矿物有70多种,但主要的 矿物有以下3种:钒钛磁铁矿、钾钒铀矿、石油伴生矿。其中钒钛 磁铁矿是主要存在形式,现在已探明的钒资源储量的98%赋存于钒 钛磁铁矿中。据钒钛股份2021年公告,全球约88%的钒产量来自 于钒钛磁铁矿(原生矿20%+和钒渣60%+),约12%的钒由含钒 二次资源(含钒燃油灰渣、废化学催化剂等)及含钒石煤生产。

五氧化二钒是钒的主要二级产品,可作为合金添加剂用于冶炼钒铁, 约占五氧化二钒消费量的80%以上。五氧化二钒通常从钒钛磁铁矿 的尾矿和含钒石煤矿中提取冶炼,高炉-转炉流程是目前国内外钒 钛磁铁矿最主要的冶炼方法。从原矿经选矿、高炉炼铁、转炉提钒 后得到钒渣,钒回收率约为50%,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政策推动下,液流电池渗透率迅速提升

钢铁工业是钒的主要下游。传统需求方面,钒在钢铁工业主要用于制造钒 铁、氮化钒、钒氮合金等;在合金领域可用于制造钛合金,应用在飞机发 动机、宇航船舱骨架、导弹、蒸汽轮机叶片、火箭发动机壳等方面;在化 工领域主要用于硫酸、尿素等的催化剂和着色剂使用。三大领域分别占比 91.4%/2.80%/3.36%。

储能领域是钒下游的新兴需求,2021年占比约为2.44%。

政策推动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认为是2022年新型储能政策元 年,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的日臻成 熟,新型储能将进入发展快车道。根据CNESA预测,在保守场景下2026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48.5GW,2022-2026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53.3%,理想场景下将达到 79.5GW,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 69.2%。

液流电池储能渗透率迅速提升。液流电池作为目前较为成熟的长时储能路 线,渗透率有望迎来迅速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国新型储能 累计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4.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1.6%,较 上年提高1%。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流电   电解液   磁铁矿   电池   质子   电极   大连   利用率   成本   金属   行业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