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美国禁毒战争:打击毒品?打击嬉皮士?还是打击反战运动?

“我们不能把反战列为非法,但是可以把反战嬉皮士和毒品捆绑,然后一网打尽。”

——艾里希曼


不以禁毒为目的的禁毒战争

上期说道,1971 年尼克松总统最初提出来“War on Drugs”,远在海外的越南战争还没有结束,国内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毒战争。

然而,禁毒战争真的是为了禁毒吗?还是为了打击宣扬宣扬“致幻剂和大麻可以维持内心的平静”的嬉皮士们?

都不是!

禁毒运动只不过是美国尼克松总统政府在“禁毒”的华丽标语下进行的打击反战运动的政治手段。尼克松内政顾问艾里希曼说:“我们不能把反战列为非法,但是可以把反战嬉皮士和毒品捆绑,然后一网打尽。”

尼克松政府的筹谋昭然若揭:既然你宣扬毒品,那我就把你和毒品捆绑然后借禁毒之名对你进行疯狂打压。

曾经盛行于美国的嬉皮士文化

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打击反战嬉皮士呢?是尼克松政府好战成瘾了吗?

答案显然不是。尼克松政府之所以要打击反战嬉皮士,原因有两个:一是嬉皮士宣扬的所谓“致幻剂和大麻可以维持内心的平静”确实不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二是反战运动极大地动摇了政府威信,反战运动混杂着党派斗争,党派斗争之后隐藏着集团利益,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越战之后——无处容身的老兵,无处不在的毒品

最初的“禁毒战争”随着水门事件和尼克松下台而草草了之,而美国的毒品问题却变得更加严峻。福特总统继任后,选择从越南撤兵,然而,撤兵不能解决毒品问题,反而把越南战场上的毒品问题同美国大兵一起带回了国内。

从越南撤军的美国士兵

二战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安置措施,退伍老兵的工作生活问题被妥善解决;而且二战老兵是反法西斯的英雄,是美国人民的保卫者,获得的社会认可度高,很容易回归社会并被民众接纳。

反观越战后,政府没有准备好完善的退伍老兵安置措施,国内反战情绪激烈,参加越战的士兵被视作帝国主义的打手,社会普遍反感并排斥他们,。不能适应正常生活,没有政府妥善的安置措施兜底,社会认可度为负数的越战退伍士兵很难融入社区生活,孤僻的不受尊重的环境下;他们不仅没有戒掉战场上沾染的毒瘾,反而更加嗜毒如命。

电影《第一滴血》反映出不被社会接纳的越战退伍老兵的辛酸

越南战争时美国毒品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战争,一方面反战运动孕育出来的嬉皮士文化大力宣扬毒品,一方面在战场上染上毒瘾的退伍士兵因不能得到很好的尊重和社会认可而加剧了毒品的传播。而在政府方面,禁毒成了一种政治手段,禁毒本身成了一个空壳子;政府通过禁毒活动打击反对势力,维护集团利益,背离了禁毒活动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宁和人民健康利益的初衷。变味了的禁毒战争不能很好地抑制毒品泛滥的趋势。

总的来说,70年代是美国毒品泛滥的一个新的开端,是美国毒品历史的转折点;到了八十年代,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毒品局势,美国又出台了什么新的措施呢?

第一滴血虽然部分反映美国历史,但却是一部夸张地弱化反派角色以及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系列电影

下期:一边扩大禁毒战争,一边开放娱乐大麻。美国禁毒的新操作。

合集链接

1.美国再现官方“大烟馆”?毒品安全注射中心正在推动美国毒品非罪化

2.毒品与战争:微妙的依赖关系,脆弱的精神支柱。二战后美国如何控制毒品泛滥?

3.“大麻可以维持内心的平静”,越南战争与嬉皮士文化如何点燃美国“毒火”

4.70年代美国禁毒战争:禁毒与反战外壳下的政治博弈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嬉皮士   美国   尼克松   毒品   战争   越南   越战   大麻   年代   政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