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市将晋升为II型大城市,2县入围百强县,或成下一个“滁州”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剧,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安徽,位于我国华东地区,从经济上划分也属于中部地区,不过依托毗邻苏浙的优越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省域经济中的一个“黑马”省份。

2021年安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59.2亿元,人均GDP为7万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人均第13位,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

从上述卫星夜视图看出,安徽不仅从规划上被纳入长江三角洲范围,从经济关联度也上也实现了全方位融入。

一是与苏浙毗邻的一些边界地区,这种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比如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与南京、杭州以及苏锡常等发达城市更加紧密;

二是安徽沿江地区,从东部的马鞍山、芜湖,到沿江中部的铜陵,再到沿江的中西部地区的池州、安庆,犹如一颗颗串起来的“城市链”,引领安徽中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省会合肥“璀璨四射”,成为支撑安徽经济发展的“定海神珠”,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12.8亿元,人均GDP为12.18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安徽经济“一哥”,长三角副中心的城市定位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合肥

安徽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下辖16个地级市,常住人口6103万,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同时也是苏浙沪地区重要人口补给地。

尽管这些年安徽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流向长三角,但同时也获得了大量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实力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竞争力,比如量子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安徽将诞生第二个“滁州”:宣城

单就城市发展角度而言,随着“十四五”的全面开启,以沿江及江淮地区的城市崛起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势力”。

比如沿江地区的核心城市芜湖,经济发展势头如日中天,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教育科研水平、产业制造能力、城市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芜湖在全省,甚至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都能算得上“出类拔萃”。

2021年芜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2.6亿元,人均GDP为11.78万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位。

芜湖

近些年,在安庆、阜阳、蚌埠、马鞍山等城市激烈争夺全省“第三城”的同时,安徽市域经济之中涌现了一个“黑马”城市,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了,一跃成为安徽经济“第三城”,这个城市就是滁州。

滁州,位于安徽东部地区,东临南京、西接合肥,已经成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成员,常住人口399万,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2.1亿元,人均GDP为8.4万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领先阜阳经济总量接近300亿元,人均第五位,综合经济实力基本坐稳全省第三强。

滁州

滁州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黑马”城市绝不是偶然,来自于滁州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这些年滁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驰而不息推动“双招双引”,先后招引了一大批百亿级、五十亿级的制造项目,甚至大有力压的合肥的气势。

随着产业实力的持续提升,进一步拉动了滁州城市建设,“大滁城”框架已经全面拉开,宁滁城际也即将贯通,未来滁州将无缝对接南京,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分工。

尽管如此,滁州的县域经济也是大放异彩,尤其是天长、来安、全椒等东南部县域,依托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也是“个个生猛”,在全省人均GDP前十强之中,滁州这三个县市全部入围。

以滁州目前发展趋势,长三角西部地区必将上演一场“城市追逐赛”,滁州已然强势崛起。

于此同时,在安徽的东南部有望诞生第二个“滁州”,这个城市就是宣城市。

宣城

宣城市,位于安徽东南部,是安徽唯一与苏浙毗邻的地级市,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常住人口248.7万.

2021年宣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3.9亿元,人均GDP为7.3万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11位,人均第7位。

总体来说,宣城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建市时间仅仅22年,但经济成效明显,工业基础持续夯实,不过相比较宣城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已然还不够快速。

在安徽区位优势非常好的东部城市就是滁州、芜湖、马鞍山、宣城,其中滁州、马鞍山距离南京非常近,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宣城尽管毗邻苏浙,但距离南京与杭州等城市中心城区已然较远,也是宣城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

另外,宣城虽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是徽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宣文化的交融交汇之地,但因为历史上的曾经发生过比较重要的战争原因,造成了人口的衰减,也是宣城经济至今没有能够完全恢复的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十四五”的全面落地,宣城经济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坚持“工业兴市、生态立市”的目标引领下,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亮点纷呈。

以宁国、广德、郎溪等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强势崛起,其中宁国、广德2个县级市已经连续几年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交通区位正在演变成投资创业的高地,根据规划未来5-15年,宣城还将晋升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300万)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宣城经济发展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低调的宣城会成为下一个“滁州”吗?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滁州   安徽   宣城   马鞍山   芜湖   南京   大城市   经济发展   地区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