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周末-白水的山

来源:【渭南日报】

范忠山

亿万年地壳裂变,千百载风蚀雨淋,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山。渭北高原白水县,虽然没有名山奇峰,可境内不乏形形色色的山、大大小小的沟。

东北方向,黄龙山巍然矗立,它是黄龙山脉的西南边沿。在白水的视觉里,这是一条东西横亘的山梁,看上去高大伟岸,泰然自若。山梁并没有突出的峰峦,半山腰横向分布着层层叠叠的岩石。山坡,只有浅浅草丛,几乎找不到高大树木。可是,当你翻过山梁,向山里走去,会遇到苍翠的天然林海。

蜿蜒的山梁,每隔一段便有一条隆起的小山脊伸向山下,两条山脊之间,自然就是一个山沟。山沟里聚集的雨水流淌到平原上,久而久之就冲刷成为深沟。这些沟一二十里之后,要么逐渐消失在平原之上,要么归入更大的沟。

黄龙山南麓,起于史官镇西部,东接澄城,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山脚平原上,坐落着文字始祖仓颉的庙宇和陵园。庙东不远处,一条小河跳跃着欢快的浪花,从澄白两县之间朝洛河流去,这就是受人敬仰的“孔走河”。原来,孔圣人当年就是跨过这条河西去,祭拜文字始祖仓圣。

君不见,黄龙山下史官坳,还因为是战国七雄秦晋“彭衙之战”的古战场,而被载入史册。其后,明代《白水县志》标注有黄龙卫,乾隆时为黄龙镇。如今,黄龙山村隶属洛川,村内残存的古城墙高大而厚实。白洛公路不再经过古道黄龙山村,而从附近穿过。

接着把镜头移至西北,这一带耸立着一座座挺拔的山峰,每座山峰都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每座山峰都自信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采,而彼此又遥相呼应,组成一副翠绿的画屏。这一道道岭,一座座峰,从子午岭东南部延伸而来,恰如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来到这儿,你能看到峰峦的峻秀,山谷的幽静和山坡的舒畅,并伴随着潺潺的小河。山坡和山谷长满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松柏和洋槐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乔木、灌木和藤蔓植物。令人骄傲的是,这一代山区除了天然林,更多的是上个世纪白水人民战天斗地栽植的洋槐树,一架一架的山,到处是洋槐林。

春天,这里满目翠绿,山花烂漫;初夏,更是洋槐花的海洋。花香,引来漫山蜂飞蝶舞,引来天南海北的养蜂人,更引来崇尚大自然的赏花者。时尚的白水人,办起了一年一度“槐花节”。敬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感恩大自然,渐渐成为新潮。

一眼望不尽的崇山峻岭,横跨三乡,东侧第一峰为雁门山。相传,当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北上征伐,兵至雁门山前,仰望高山阻挡,前行无路。无奈之下,便率领部属跪地祈祷。忽然,头顶一声巨响,山崖顿时崩裂,闪开一道山门,秦王兵马顺利跨越大山北上。此后,这座山就被称为暗门山或秦山,如今演变成为雁门山。明代县志记载,山口设有马莲滩巡检司,建有关城,白宜两县共同驻守。现在的白宜公路由主峰一侧绕过,是关中进入陕北之重要关隘。白水古八景“雁门积雪”即指这里。

再向西是方山,海拔并不高,也不险峻,以缓坡居多。一眼望去,主峰不圆不尖,而是呈现为方形,故获得“方山”名号。眼下,它已是闻名一方、游人络绎不绝的森林公园。

从方山顺着环山公路继续向西,就是云台山了。中途会遇到云台山主峰——庙山,亦称神岭。庙山顶上原有一座神庙,后被迁至山下。在一个暖洋洋的冬日,笔者曾结队爬庙山。穿过密密树林,途经白水八景之“神岭朝云”,便来到山巅。但见神庙遗址赫然在目,南侧石条砌的基础尚且完好,砖砌的墙壁成了废墟。山顶遥望,南面远处农田片片,村舍人家,西去层峦叠嶂,苍苍茫茫,向西还有货郎担山。这一段山高谷深,云雾缭绕,故称为“云台山”。

新时代,白水人亮出大手笔,把方山、云台山和林皋湖联为一体,打造出“两山一湖”景区,成为现代人登山观湖,休闲游览的理想境地。

再次转移视线,县东南屹立着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它是尧山的延伸,东西长四五里,南北宽二三里,东部归白水,西部归蒲城。远眺,由东向西台阶式罗列着五个山头,第五个最为高大。相传,它们是五条龙所变,从而获得“五龙山”雅号,被简称龙山。白水八景之“龙山晚照”便在这里。山的周围皆是农田,平缓的北坡,梯田种到半山腰;陡峭的南坡,尽是嶙峋石灰岩,也就是青石。最高处山顶平坦,浅浅草丛里尚能辨析一处寺庙遗址。放眼环视,北部开阔,其余三面或远或近点缀着高高低低的山头或丘陵。

每座山都有一串故事,五龙山亦如此。唐代,白水隶属同州府,同州今大荔也。这样一来,位于同州与白水之间的龙山一带就成了必经之地。民间相传,五龙山为了和华山比高低,常在晚上偷偷长高。而同州刺史尉迟敬德,时常来往于同州与白水之间。有一次敬德经过龙山时天色已晚,结果被夜间偷着长高的山石连人带马撂倒。敬德一怒之下,挥舞钢鞭朝龙山打去,从此龙山再也没有长高,最终败给了华山。在五龙山下通道村,流传着“敬德勒马看古槐,不知古槐多年代”的故事。通道西面的“甫下”村,相传是杜甫当年路过下马歇脚之地。五龙山到底是不是龙变的,一言难尽,可山下堪称藏龙卧虎。龙山村在明代诞生了威震边关的大同总兵张达,清末出现了富甲一方的秦商巨贾龙山乙。

白水还有一种特殊的山,那就是崛起在深沟大壑的山。它虽在地平面以下,但相对高度和状态颇有山的气势。西固田家河村洛河河谷里,就有这么一座特别的山——南方山。从不同角度看去,它都是一个方形的山头,由此而得名“方山”。又因北有知名度更高的方山森林公园,则称此方山为南方山。前多年,西固人曾在半山腰挖石膏做粉笔,故又称其石膏山。

此山,颇有话题。它是一座河谷西岸的独立山头,正面朝东方,洛河脚下过。秦简公时,为了防御魏国侵扰,依托洛河修筑了“堑洛长城”,这座洛河岸边突兀的山头就成了堑洛长城的“方山燧”或“方山塞”。数年前,笔者慕名攀登。上得山来,顿觉八面临风,视野开阔,洛河川道十余里尽收眼底。山顶平坦,中间土堆便是烽燧遗址,东面还有房舍遗址。东南角,巨大岩石突出恰好可当瞭望台。西南崖边,一米多高的石块被直立起来,排成一排“滚石”,俨然一个军事要塞。

这样的山无独有偶,白水飞泉寺对面的洛河东岸,还有一座构造类似方山塞的樊哙山。其上有樊哙庙,下有樊哙墓。登上山顶,风景颇为壮观,南北东三面皆被峰峦环绕,对面是洛河西岸连绵的沟壑山梁。河水从山前淌过,直奔下游方山塞。类似的山,还有白水河河谷元鹤山,它是独立于河南岸的一个山包,黄土构成的山上长着郁郁葱葱的翠柏,白水河环绕而过。传说曾有一只仙鹤在山上栖息,因而便有了这样的山名。周边白水和蒲城的村民正是看上了元鹤山的独特风水,就在山上修庙立祠,供奉神灵。千百年过去了,庙会至今香火缭绕,每年总要热闹一番。

白水版图虽然不大,却是“群山环峙,如屏如障。”白洛两河,奔流在坦坦荡荡的黄土高坡,造就了这里独有的山与沟。白水众多的山,是我脚下攀登的山,更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山……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白水   方山   蒲城   深沟   秦王   龙山   洋槐   山梁   黄河   山头   山顶   周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