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媛上朝鲜战场,演现代“四面楚歌”,美国大兵称她“首长”

#头条创作挑战赛#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女性并不多,刘禄曾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她原本是上海名媛,她到战场上并没有拿枪打仗,也没有当卫生员,但她却起到极大的作用,以至于20多年后,美国大兵还称呼她是“首长”。那么,她做了什么事情?在战场上起到什么作用?为何美国大兵称呼她是“首长”呢?

1979年春,几名中国游客正在一家美国餐厅进餐。这时候,一名美国男子从后厨走了出来,用蹩脚的中文对其中一位老太太轻声问道:“您好,您姓刘是吗?”在得到老太太肯定的答复后,美国男子激动地喊道:“首长,您还记得我吗?我是詹姆斯呀!”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老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詹姆斯,笑道:“还真是你呀,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竟会在这里见面。”

那么,老太太究竟是谁,为何在异国他乡有个美国男子会称她为“首长”呢?

这还要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争说起。

前苏联有位作家曾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确实,残酷的战争和柔弱的女性格格不入。不过,在朝鲜战场上却活跃着一名年轻的女兵,她就是刘禄曾。

刘禄曾是标准的上海名媛,她的曾祖父是晚清名将刘秉璋,她的父亲是上海实业银行的经理,母亲魏文俊出生于湖南望族。整个家族与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和曾国藩等,都有姻亲关系。

所以,刘禄曾虽然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但优渥的家庭环境,仍然让她衣食无忧,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在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时,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人数也少于敌人的情况下,仍然打出了不少漂亮仗。但由于志愿军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在抓到联合国军俘虏或者缴获战利品时,既无法和俘虏交流,也读不懂那些战利品上的文字,因此英语人才就特别稀缺。

当时正在东吴大学法学系读书的刘禄曾听到消息后,立刻响应号召,报名参军,背负着多达数十斤重的物资,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朝鲜战场。

刘禄曾在朝鲜战场上身兼多职,其中有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审讯俘虏。

审讯俘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军事一无所知的刘禄曾,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她翻阅了大量的军事书籍,还研究了很多关于审讯方面的技巧和心理战术等。

然而,当刘禄曾面对人高马大的联合军俘虏时,个头娇小,一脸稚嫩的她,仍然受到了俘虏们的轻视和不屑。

不过,刘禄曾也有一套从俘虏嘴里套情报的手段,那就是——攻心为上。

比如,刘禄曾在审问一个黑人士兵时,她就巧妙地利用美国种族矛盾作为切入点,对黑人士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由于美国大兵根本不把黑人士兵当人看,不仅给他们吃很差的食物,而且在战斗打响后,还让他们冲锋在前,因此黑人士兵早就对美国大兵心存不满。当刘禄曾说到了他心里的痛处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了,最终把他所知道的情况全部如实地交代了出来。

面对形形色色的俘虏,刘禄曾都有办法撬开他们的嘴。

然而,詹姆斯却是个例外。

詹姆斯压根没把刘禄曾放在眼里,他态度嚣张,甚至威胁刘禄曾说,他是不会向一个女人屈服的。而且他还扬言说,他是一个罪犯,万一伤害到刘禄曾,那可不能怪他。

由于极不配合审讯工作,和刘禄曾一起参加审讯的战士多次提出,要对詹姆斯用点“手段”。但刘禄曾却认为,那样做会引起国际上的非议,给我军扣上“虐待战俘”的罪名。

所以,刘禄曾还是决定靠心理战术来攻克詹姆斯的思想防线。

她不仅帮詹姆斯包扎伤口,还用我军的优待俘虏政策逐渐感化他。在这个过程中,刘禄曾了解到了詹姆斯的悲惨身世。

詹姆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人,自幼父母离异。父亲把他养育成人后,他便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他曾因打架斗殴入狱1个月,恢复自由后,他又因盗窃汽车,被判处了5年监禁。

这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为了征集更多的兵力,以欺骗的手段哄骗囚犯,让他们到朝鲜战场打仗。一方面可以用来抵刑期,另一方面还能将功赎罪,获得荣誉。

信以为真的詹姆斯,就这样随着大部队浑浑噩噩来到了朝鲜。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他第一次上战场就成了俘虏,这也让他对我军非常抵触。因此在审讯的过程中,不光不配合,还在言语上不断刺激审讯他的工作人员。

在受到刘禄曾的关心后,詹姆斯渐渐放松了心理防线。

刘禄曾知道詹姆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所以她对詹姆斯说,你原本就犯了罪,但你现在又受蒙蔽到朝鲜战场来杀人,这肯定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你这不就成了罪大恶极了吗?

詹姆斯通过观察,也发现志愿军对待战俘很好,并没有像美国政府说的那么恶劣。特别是刘禄曾,在得知他有犯罪前科后,并没有鄙视他,这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所以他虽然一口一声“首长”,但他心里却受到了感化,把刘禄曾当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因此,最终他向刘禄曾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刘禄曾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女战士,她不仅要审问俘虏,还要做前线翻译,虽然她只能在寒冷潮湿的坑道里工作,但她为了能尽早把缴获的美军资料翻译出来,常常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地工作。

1952年11月,表现出色的刘禄曾,调入志愿军第二十四军政治部敌工科工作。在即将打响的上甘岭战役中,她将奔赴前线最前沿,对敌人展开思想和政治上的攻势,而她也成为了上甘岭战役中唯一出现在前线的女战士。

当时战斗虽然还在继续,但联合国军已经逐渐显露出了颓势。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部队安排刘禄曾担任起了战地广播员的工作。由于当时条件很艰苦,再加上敌人又不断发动空袭,因此在到前线阵地的路上,刘禄曾多次遇险。但她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机警化险为夷,并平安地来到了枪炮横飞的阵地上。

刘禄曾在坑道里透过特意挖出来的洞眼,用长柄喇叭向联合国军宣传我军对俘虏的优待政策等。坑道狭小阴暗,只能靠点蜡烛照明,每当美军的炮弹落在阵地上时,原本因空气浑浊,燃烧不够充分的蜡烛就会熄灭。但刘禄曾依然坚持用她那圆润的嗓音,不断用英语向美军发表一些反战宣言和珍爱和平的文章,还间或播放一些美国的流行音乐和乡村歌谣,产生一种“四面楚歌”的感觉。

特别是上甘岭战役中,刘禄曾考虑到时间正好接近圣诞节,圣诞节正是和西方人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所以她为了瓦解联合国军的士气,不光继续劝降,还播放了许多经典的圣诞歌曲。同时,他还把从俘虏身上缴获的家信,一封封地读出来。在清脆婉转的音乐声中,一些联合国军人想到了遥远的亲人,原本就被战争摧残得疲惫不堪的他们,反战情绪也越来越高涨。

其实,联合国军虽然还在坚持作战,但他们在节节败退的过程中,也渐渐失去了斗志,因此朝中美三方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停战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刘禄曾及时通过广播,把消息传达给联合国军,而联全国军也早就熟悉了刘禄曾的声音,并把她称为“战地夜莺”。甚至在之后进行炮火攻击的时候,还有意地避开她所在的广播站。

1953年7月27日上午,经过数轮谈判,朝、中、美三国终于签下了《朝鲜停战协定》。在协议生效前,刘禄曾在战地广播台做了最后一次广播。这次,她只说了一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厌恶战争。”

话音刚落,抑制不住的眼泪就从刘禄曾的脸上落下来。她不知道的是,联合国军在得知停止战争后,也正彼此相拥而泣。

弹指间,20多年过去了,已经华发满头的刘禄曾哪里能想到,她竟然在异国他乡会再遇詹姆斯。

詹姆斯告诉刘禄曾,由于受到刘禄曾的开导,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回到美国后,他不再抱怨社会不公,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这家餐馆的经理。

刘禄曾是上海名媛,为了保家卫国,她来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自己熟悉英语的特点,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和敌人战斗,不仅有效地瓦解了俘虏的意志,也有效地瓦解了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斗意志。她打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同时也是一场不可低估的有效战争。当然了,刘禄曾所做的事情,实际上还已经超越了战争,变成了人间关爱。战争是变形的,而人间关爱则是永恒的,刘禄曾正是用她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名媛   朝鲜   首长   上甘岭   美国   詹姆斯   楚歌   国军   我军   大兵   俘虏   上海   战场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