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提案好!网络非法外之地,敢在网上“按键伤人”就要付出代价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3月初,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带着整整一年的调查报告和提案建议,等到了在会议上为人民发声的时刻。

代表们的提案里,既有不留心观察很难发现却关乎很多人现实生活的问题,也有近些年越来越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就有代表注意到了网络时代的“社会顽疾”——网络暴力。

基于此,李东生代表建议:“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构建网络暴力常态化治理机制。”

这网络暴力究竟是如何泛滥的?为何要通过立法遏制这一现象?除了法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网络暴力因何而起

我国人口众多,网民的人数也是巨大的,到2021年,已经突破了10亿人次。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也造成了网络环境的纷繁复杂。

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戴上“面具”,没人知道屏幕对面是什么样的人,也没法确定屏幕外的人身在何方,更是无从推知对方抱着何种立场。

这就造成了一些人出于无聊、凑热闹、宣泄以及嫉妒等原因,利用网络发表添油加醋或者凭空捏造的言论,发起针对某个人或群体的“暴力”。

这些暴力看似只是伤不到皮肉筋骨的“三言两语”,实则却句句直捅被施暴者的心窝。网络暴力背后更是已经充满了鲜血,害了不少鲜活的生命。

从2006年的“铜须事件”开始,到去年的寻求男孩刘学州,再到最近的华东师大研究生郑灵华和山东网友“管管”,网络暴力在我国已经猖狂十几年了。

而郑灵华仅仅是因为染了粉色的头发,就遭到有心之人的网络暴力,最终不堪其扰而选择自尽。

因为网络暴力,已经有很多人受到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网络确实是虚拟空间,但屏幕前的人却是真实存在的。“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正是这种情况的最好体现。

披着匿名的皮,理智甚至道德也就很容易被抛下,屏幕前平平无奇是人,似乎在网上就成了舆论的引领者。

何况网络用户数量庞大,难免有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跟风实施暴行。此外网民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确实享有言论上的自由。

只是受制于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很多人并不明白自由的前提是不伤害他人,否则这自由就会化作“凶器”。

除此以外,网民低龄化也是网络暴力近些年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未成年人涌入网络空间,但他们很容易成为被煽动、利用的对象,对网络暴力推波助澜。

其次,媒介在传播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会造成信息的逐渐失真,也会有人利用信息谋利。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确实做到了“人人都有麦克风”。

然而一些人仗着手里几乎不需要成本的“麦克风”,出于博眼球、谋利等复杂目的,根本不管或者说刻意忽略了客观真相

他们只会向大众传播他们眼里的“事实”,借用原有事件的主人公的事件框架,添油加醋的输出畸形错误的观点,将更多他们的受众引入歧途。

针对有冲突和矛盾的部分,他们则会不断渲染加深这些矛盾,进而以或曲折精彩、或狗血离奇的故事引流。

获取名气的同时,这种媒体也能收到高额的物质回报。

这时一旦出现不同的声音,很容易被这类媒体的拥趸爪牙抓住,并且扑上去怒斥撕咬与他们不同的观点,进而发起对于某个人或者少数群体的网络暴力。

另外,我国网民法律意识不高,相关立法也没有完善同样是网络暴力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基于此,今年两会李东生提议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范畴,以具体化的法律条文指导司法实践。

部分未成年人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律常识,就算是一些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成年人,也很难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在法律的高压线附近徘徊了。

最后,网络暴力多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人都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判断。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判断难免有偏颇之处,根本不是值得别人肯定的准则。

例如婚姻关系、医患矛盾、考研考编等问题,很多人都曾面临过这些问题。

这时就好有人固执的认为网上事件的主人公和他们的遭遇一模一样,进而固执己见地发表毫无普适性的言论。

如果未能得到认同就会发起偏激的进攻,指责辱骂对面的人。

当舆论高地被偏激者占领,甚至会“人肉”对方信息,不顾别人隐私和客观事实地发动网络暴力。

可以说造成网络暴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造成的惨剧也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网络暴力远不止于不良言论一种。

二、惨剧不断,伤人的也不只有“键盘”

从第一部分不难发现,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发动暴力的手段和方式也不仅局限于言语辱骂一种。

当然最常见最基础的网络暴力,就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侮辱性攻击。

隔着冷冰冰的屏幕,顺着毫无生命的网线,施暴者就能利用虚伪的身份羞辱他人、宣泄自己。

这种现象在所谓的“饭圈”更为常见,尤其当网上出现一些不利于他们偶像的言论和风向时,一些“大V”“站姐”就会站出来为他们的“哥哥姐姐”发声。

随之而来的就是“散粉”对这些人的趋之若鹜,一起转发评论针对不同意见者的反驳。并且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添油加醋,逐渐变成不堪入目的辱骂攻击。

就算平台可以通过设置违禁字的方式,稍稍缓解这样的现象。但是通过谐音和图片的方式,他们完全可以阴阳怪气地继续施暴。

更有甚者,不满足于客观事实上能伤害别人的点,就开始主观臆想、凭空捏造被施暴者背地里的“不堪”

就比如2022年初的寻亲男孩刘学州。他本就是一个被亲生父母卖掉的可怜男孩,偏偏还经历了养父母的过早离世。

而后他勇敢的踏上了寻找双亲的旅途,却不想找到亲生父母以后,迎来的不是渴望已久的父爱母爱,反而是来自他们的又一次伤害。

那段时间常有信息充斥于网上,那对能把孩子卖掉的夫妻毫不犹豫的伤害着亲生骨肉,散布不实言论,将刘学州推向了风口浪尖。

不明真相的网友也无从判断信息真假,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和一些恶意营销号及“水军”的煽动,一时间刘学州在网上声名狼藉。

可是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又有什么错呢?他不过是想找到父母,想要一个家而已。

却没想到寻求带给他的,不仅有父母的无情,还有数不胜数地“键盘侠”的恶意。

这一切的一切都撕扯着他几近崩溃的内心,最终他选择结束他年轻的生命,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一年多已经过去了,再次想到他的遭遇,我们依然心痛。一个坚韧的男孩就这么走了,没有得到父母的半点关爱,还要遭遇来自网络的刀枪剑戟。

这样的事情在当下也并非个例,每天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斥着真假难辨的信息。

一些人在说话做事时,甚至能不顾法律的约束,又何谈道德和良心的底线。

正因如此,网络暴力甚至会深入到受害人的现实生活,发展成线下的肢体冲突和威胁恐吓。

除了网络上的言语辱骂以外,在技术发达的当下,早已衍生出了“人肉搜索”的攻击方式,将网络暴力延伸到现实世界。

通过这一方式,施暴者可以获得被被施暴者的身份信息、过往经历甚至家庭住址等等。经他们之手,这些个人隐私甚至会成为全网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就会将网络上的纷争谩骂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

施暴的方式也就扩大到了肢体冲突等方面,很容易对受害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伤害。

多年前的电影《搜索》,正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肉搜索”事件为原型,向我们展示出了受害者的无助的心酸。

最后电影主角含恨而终的结局,更是来源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心疼的同时也该反思,究竟怎么做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三、行动起来,让网络风朗气清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暴力可以渗透到被施暴者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打击。

如果暴力行径和施暴者没能被遏止,并且这些受害者也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那么他们很有可能被逼入绝境。

刘学州、郑灵华、“管管”等等染了血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往后还会有多少受害者我们不知道,甚至每个人自己也不能预料会不会卷进下一场网暴当中。

因而近些年来,对于治理网络暴力的呼声越来越高,也不止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除了李东生代表建议立法以外,齐秀敏代表也表示,针对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要对他们进行保护。

他们从不同角度谈及了这个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要减少网络暴力造成的悲剧。

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次两会有被提出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网络暴力的认定处罚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用以规范网络和信息的管理办法,也对利用网络侵权和诽谤他人的行径做出了处罚规范。

但是目前对网络暴力进行专门立法的工作,仍然未能开展。因此在取证和判决网络施暴者时,难免会有法律的空子让施暴者减轻甚至免于法律制裁。

其次,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继续推进网络实名制的进程。现在的网络空间,仍然是以匿名为主的,这会让一些人心存侥幸,不顾自己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毕竟披着虚拟的外皮,施暴者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当然实名制的范围需要适度,监管的同时还是要给普通网民留出自由的空间,具体标准需要慎之又慎。

想解决网络暴力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对网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上面已经说过,实施网络暴力的主体是网民,尤其是那些没有基本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网民。

因此,提升网民乃至全体人民的道德水平,能够有效减少网络暴力的问题。如果想达到这个目的,则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网络媒体等传播信息的主体,要严格筛选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负责人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这是由于很多网络暴力的形成,与不良媒体的引导脱不开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广大网民的道德培养。

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家和媒体要做出努力,更要每个网民自觉地规范言行举止。就算无法成为良好榜样,也要做到不违法。

尤其对某件事产生激烈愤慨等消极情绪时,也要先学会克制自己。在发表言论前,更要三思,确定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正当时,再理智地表达自己。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暴力也跟着互联网疯长了十几年,甚至有越来越猖狂的趋势,这绝对是不应该继续下去的现象。

如果不加以干预,那么很有可能,下一个遭受网络暴力的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不希望悲剧重演,也永远支持并且捍卫每个人的言论自由。但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之前,别忘了看看你的“权利”是不是伤害到了别人。

如果会伤害别人,那你认为的自由绝不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自由。

更可怕的是,你的认为的“自由”将化身杀人于无形的刀剑,并且残害的都是同胞的性命!

既然遏制网络暴力是民心所向,也有人大代表提出了相关建议,那么就希望从国家到个人都能行动起来,让网络成为真正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净土。

对此,您怎么看呢?您认为施暴者应该受到惩罚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添油加醋   网络   提案   伤人   按键   网民   暴力   代价   屏幕   言论   道德   现象   原因   事件   代表   方式   自由   法律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