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

维生素D,你吃对了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小儿佝偻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来源于母亲—胎儿的转运、食物中的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

早产儿是指妊娠≥28周且<37周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在母亲宫内生长的时间不足,体内贮存维生素D含量较少,并且其体内脏器发育大多不成熟,体重低,出生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更是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相比于足月儿,早产儿由于在母体中摄取的维生素D明显缺乏,因此其出生后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几率要明显升高。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早产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几率在35.00%左右。鉴于佝偻病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早产儿机体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进而对其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尽早采用合理的治疗干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目前采用外源性维生素D制剂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什么时间口服,口服多少,持续时间是?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因此规范服用维生素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早产儿,应该在出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 IU/d,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 IU/d,均补充至2岁。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母乳中的钙更利于儿童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和磷代谢紊乱,造成骨质矿化不全,给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冬季长,日照短,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南方,所以预防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1)围产期维生素D不足,如母亲妊娠期营养不足,患病以及早产、双胎等;(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量增加;(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5)疾病影响等。针对发病原因我们应该积极干预:(1)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孕母应多参加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 800 IU/d,有利于胎儿的储存;(2)儿童要多晒太阳;(3)规范服用维生素D;(4)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进一步做好早产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在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中能够尽早规范使用维生素D,这对降低小儿佝偻病的发生率及改善早产儿的骨质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基层医生的业务培训,重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及小儿佝偻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孕期保健,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儿童保健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佝偻病   维生素   日照   早产儿   发生率   生长发育   孕期   小儿   体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