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学习”模式下还有赢家吗?

□吕一含(北京外国语大学)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呼吁,严查培训机构引导“超前学习”行为。他指出当前中小学存在超前教授新课、围绕升学考试科目长时间重复训练等行为,并建议开展“教育功利化专项治理”,将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

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苦“超前学习”模式久矣,有初中提前一年完成教学新课、高中提前两年结束新课,将余下的时间全部用于备战中高考,跟不上的学生就此掉队。不超前即落后,如此“内卷”氛围之下,学生即使想不超前学习也难。

需要看到的是,“超前学习”不仅加重中小学生的负担,造成异化学生学习动机、加重心理压力等问题,也为当前的教育体系带来负面的连锁反应:下至“海淀鸡娃”,上至“985废物”,这些教育的畸形产物,无不和“超前学习”有关。短期内灌输大量知识虽见效快,却难成气候。“鸡娃”一时,领先一时,却是对知识本身的透支——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因失去内驱力而成为“985废物”的现象并非个例。然而教育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重要的还是长期脚踏实地的积累。

正视“超前学习”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产生这一模式背后的深层原因——依然是传统教育下的应试思维在做怪。从形式上看是超前了,理念上实则是落后的评价体系。有地方政府将好教育等同于“清北率”“升学率”,中高考看试卷分数,便只顾成绩,而不见分数背后真切存在的人,更忽视了长远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教培行业曾一度熄火,但鉴于教育考试制度的筛选功能尚在,中小学课外补习需求不减,私人家教、儿童剧本杀等具有替代性功能的补习课程都有着不小的市场。家长、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如此往复,形成功利性教育的恶循环。

“内卷”“超前”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赛道,没有人想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被“鸡娃”长大,拼成绩、比才艺,从小升初一路卷到985,就算顺利熬过了高考,也还有考公考研等一系列挑战,学业竞争只会愈演愈烈而没有终点。小镇

“超前学习”之下,人人为了不落后而竞争,却没有人能成为真正的赢家。破解“超前学习”的困局,不仅要对学校违规授课进行严查严抓,规范管理、完善监管制度;更要从源头调整教育评价体系,尽快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认识到“超前学”不等于“超前赢”,调整原有教育观念,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超前   北京师范大学   个例   中小学   功利   废物   赢家   分数   落后   家长   成绩   竞争   模式   政策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