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两个朝代阻碍了中国向现代国家迈进的步伐

今天还是硬着头皮来谈及这个话题,关于对元清两个朝代的认识,网友们说法不一。今天也来说说元朝、清朝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还请诸亲批评指正。不过,我还是保证,我将不带任何的民族立场来,敬请放心!

我们都知道,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非汉族统治的朝代。客观地讲,如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元清两朝还真的使中国错失了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良机,阻碍了我国的社会进步,甚至中断了我国领先世界的历程,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希望能与诸君共勉!

元朝军队

一、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丧失民族团结,给历史的发展开了倒车

从元清两朝统治者相关的民族制度来看,都高度体现了对主体民族(汉人)的鄙视,加剧了统治阶级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元清统治者原本都是生在奴隶制部族社会,而中原汉人早就进入了封建社会。他们入主中原后,只认为自己是胜利者,并不懂得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的文化差距。统治中原后,就按照本民族价值观推行了一系列露骨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比如元朝,就将人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蒙古人;第二等级是色目人;第三等级是北方汉人;第四等级是南人,即蛮子或南蛮。在统治者划分的等级中以蒙古人的地位为最高,占大多数的汉人地位最低。

汉人一般只能担任州、县等中下级官员。人犯了同样的罪,也因民族等级不同,罪罚也不相同。政府对汉人强行征收粮畜及赋税,蒙古人则例外。民族等级之间的差别,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在满清,也是将百姓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满族蒙族;第二等级为汉族官僚体系;第三等级为其他民族。还推行了旗民分治(八旗制度),满汉官异制,圈地、投允和逃人法,剃发易服等。这些政策也都具有鲜明地“奴隶制”特征。

忽必烈与丘处机

有人会说,元清这两个朝代虽然是外族统治,但他们也都重用了大量的汉人官员,也采取了“汉化”政策,又怎么会是落后呢?是的,即便元清两朝也确实使用了大批的汉人官员,但这只是“以汉治汉”的手段而已。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贵族的统治和民族特权。广大的人民,特别是汉族劳动人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遭受着沉重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

他们口头上说汉化,也采取了“崇儒”,但只是选择性地采纳那些,对统治汉人更见效,甚至说更僵化,更极端的集权制做法,清朝将集权制竟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汉族盛世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较好地应用。《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显而见之,这一执政理念是以民族团结为前提的。所以,历代汉政权从未出现过按照民族来划分贵贱等级的做法。然而,满、蒙政权即便是采用“汉制”,也没有放弃民族压迫。他们又怎能牺牲自己的民族特权呢。满清政权来源于原始部落的建州女真人,蒙元统治者来源于游牧部落,当他们绝对处于社会优势时,原有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意识,将会主导其行为方式。

在奴隶制传统文化影响,决定元清政府对汉民的政策。即便成为统治者之后,将会自然不自然地以了“征服者”自居。什么民族平等,什么民本思想都被忽略,取而代便是等级之分,奴仆关系。由于他们是武力征服了汉族,对自己这种偶然“成功”心有余悸,能否让汉人真正“诚服”缺乏自信心,于是强权政治和压制汉人便成为首选。即便已进入封建社会,但大批的农民(汉人)实际变成了“奴隶”。落后民族文化存在的这种先天不足,势必要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对立,加大了人民之间的“内卷”,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元朝蒙古族兵士

二、落后的统治理念抑制了小资产阶级发展,错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

纵观世界发展史,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曾出现过“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并无相互关联的东西方世界,几乎同时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先哲,人类文明获得了重大突破,人类集体智慧出现了一次飞跃。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也让人类取得了类似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也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象征。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开启了人类现代化征程,为大航海时代及后来的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同时处在东方的中国也曾有过这样的机会。经过秦、汉和唐朝一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便来到宋朝,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大宋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印刷、造纸、丝织、制瓷等制造业和手工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高度发达,与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还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改进机械农具,农业发展迅速。尤其国内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相当发达,小资产阶级方兴未艾,新兴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甚至出现了具有资本性质的职业商人,金融业蓬勃发展,北宋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银票,也称骄子)。如果从宋朝算起,中国的资本产生至少要早于西方200年。

有人推算,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宋代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即便宋朝的军事不强,但其军事技术还是相当了得。宋朝的火器登上战争舞台,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球、铁火炮、火箭、火球、火枪、火炮等火器,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由于军事机械,如投石机等使用,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也相继出现。

清明上河图

然而,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蒙金战争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后来之所以保留汉人和农业生产,也是为了盘剥和税收来确保财政收入。从奴隶制部落走来的元朝统治者将大部分官田赐给皇亲、贵族、功臣、寺观,王公贵族还可随意圈占民田,变成自己的牧场,使得大部分民众失去了土地而沦为了奴隶。“驱口”就是元朝的产物,他们大部分是战争掳掠的人口,也有因贫困卖身或因犯罪沦为驱口。

驱口,其实就是奴农,有官奴、私奴之分。官奴主要从事官方手工业劳动;私奴是主人的私有财物,子孙永远为奴,主人可自由买卖。据史料记载,元朝佃户是地主附属品,佃户生男便为奴,生女便为女婢或充当妻妾。元朝官方集中控制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对社会商品经济和民间手工业及小资产阶级采取了限制措施。对大多数民众的盘剥和压迫,严重破坏了生产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和发达的经济状况荡然无存,社会甚至也沦为了“农奴制”,这是典型的历史倒退。

在明朝,民间的手工业不断壮大。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到了明朝晚期,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都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清朝,将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对内仍然采取限制汉民的发展,曾屡兴文字狱,以控制汉人为代表的士大夫的思想。清朝先后三次颁布圈地令,大量的你们(汉人)又沦为新主人的奴仆。闭关锁国的国策,又将世界的中国又与世界割裂开来。曾实施海禁政策,为防止民变,还推行禁矿,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随着大航海时期的到来,西方一些资本开始投向科技和制造,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然而,在蒙满落后的部落文化和农奴制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下,即便实行了汉法,但民族隔离的庄园式财富观,还是将中国社会引向了倒退。世界的西方已逐渐进入了资本主义,而东方的帝国却不懂得,倘若财富变成“资本”会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这样一来,在宋朝早就“萌发”的“资本主义”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相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东方帝国却又回到了中世纪以前。使得我们没能乘上这艘发展资本主义的航船,错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即便当时帝国的财富领先世界,但政治和社会形态上的落后仍然是绝对的落后。

清朝八旗爷的威风

三、落后民族的不自信,导致了统治者对发展的恐惧

那些从奴隶制社会走来的满、蒙贵族们,想要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也只能是去追求更大的庄园和拥有更多的农奴。为了维护这种状态,保持自己已有的优势,他们就不希望进步,甚至害怕进步,“愚民政策”成为统治者的首选。民众(汉人)的开化将成为统治阶级最大的威胁,从政策上必须对汉人进行全面地限制。由于满蒙统治者都属于马上民族,他们靠肥马铁骑才实现了落后文化的“翻转”,文化一旦进步,汉人将会更进步,科技一旦发展,最先掌握的也将是汉人,这当然是他们不可接受的结果。

因此表面上看,他们也采取了“汉制”甚至“汉化”,也“重用”了部分汉臣,但对汉人官员职位的限制,对汉臣发展空间的约束,对汉臣权力的控制,对汉人势力的打压也始终伴随。包括元朝的刘秉忠、张柔、张弘范、张珪与史天泽,清朝的李鸿章、范文程、洪承畴等,无不都在限制之列。为了保持马上民族的武力优势,在武器和军事装备制造方面的约束更是做到了极致。以至于当西方列强拿着我们宋朝就拥有的火器打开我们的国门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显而易见,是元、清两代的统治阻碍中国向现代国家迈进步伐,当西方列强对我们降维打击时,又怎能不败呢!

明朝的城门

当然,我们说元清两个朝代的“阻碍”了中国向现代国家迈进的步伐,并不是说这两个朝代没有发展,也没有完全否定他们取得成就。如果从中国历史的纵向维度看,元清两朝也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但如果从世界历史的横向维度上看,元清两朝落后的统治使我们“反胜为败”,是我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即便元清在文化与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甚至是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让我们远远落后于列强,包括我们的近邻日本。在飞速发展的世界,小进步实际就等于倒退,我们不能用小发展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不难发现,统治者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采取了一系列与历史进步相左的政策,使中国错失了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良机。因此说,元朝和清朝阻碍了中国向现代国家迈进的步伐,这也是历史给予的答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

我是“南山老李”。关注我,我们一起聊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中国   明朝   手工业   元朝   汉人   宋朝   朝代   统治者   步伐   落后   等级   民族   两个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