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智能制造,OPPO牢筑高质量发展根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制造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传统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进入智能制造。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亟须打牢产业技术基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努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

  近些年,智能手机产业已成智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从海外手机品牌霸榜,到OPPO等智能手机厂商强势崛起,国产手机在技术、设计方面不断突破,打破海外品牌占领国内高端机市场的固有格局,加速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更新迭代。

擦亮智能制造“金名片”

  前不久,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3 MWC)上,OPPO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展出了折叠旗舰Find N2系列及零功耗标签、Wi-Fi 6路由器、45W液冷散热器、Air Glass 2辅助现实眼镜等多款新产品和技术,引发了各方对中国智能制造的高度关注。

2月27日,折叠手机OPPO Find N2 Flip,亮相202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高光背后,是这家企业多年来以坚持科技创新作为自身发展重要战略,以自研技术和全球六大研究所、四大研发中心为依托,围绕新发展格局持续发力,从研发、产品、制造、供应链等各环节,协同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每3部手机中,就有2部是中国制造。大量数字都在向全球展示中国制造的规模与速度。在广东东莞的OPPO数字化智能工厂,平均每10秒就可生产一台手机。配合大量先进自动化设备和数字设备,拥有1万名工人的工厂,每年的目标是生产4000万台手机。

OPPO位于东莞长安的智能工厂一角。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逐步解决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工艺亟须调整、产品合格率亟待提升等问题。在OPPO数字化智能工厂,部分工人只需看一眼屏幕上的数据,便可观测手机生产的每个细节。

  OPPO制造与品质事业部总裁郭小聪表示,从今年开始,OPPO手机将从预测式生产方式转化成订单式生产方式。按订单生产,从准备原料、组装贴片,到总装、测试,再到物流,手机制造周期将从16天降至6天以下。

“凤凰计划”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在OPPO的“凤凰计划”中,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组成部分。制造升级分为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是标准化,顶层是智能化。

  标准化,即把所有业务动作统一标准,形成固定流程。从2020年到2022年,OPPO对工作流程、整体设备以及研发之间产品设计方案等,都重新进行了大幅度的标准化提升。

  自动化,即把固定下来的流程形成信息化系统,并用IT系统统一起来。比如,OPPO在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落地的首个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组装、测试、包装等生产环节,自动化率由16%提升至现在的50%,每人每小时的产出提升400%。

  数字化,让信息化出来的“死数据”活起来,让所有人能较为清晰、迅速地拿到一些业务评价指标。2020年,OPPO成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构建统一的大数据体系与技术中台,自上而下全范围参与数字化转型计划,实现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将人的一些判断逻辑与思想形成算法,让系统做自主判断。比如,生产设备实时状态管理系统SCADA,能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生产线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设备实时状态的监控和管理以及设备问题的预警和分析。采用SCADA后,设备问题导致的生产效率损失降低了15%。

  目前,OPPO的智能制造升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OPPO的SMT自动化生产达到85%,自动化测试达到90%。截至2022年9月底,OPPO的SMT(表面贴装技术)全自动生产线处于全行业领先,总装生产效率也处于行业领先,每条生产线平均每10秒生产一台手机,UPH/UPPH(单小时产出与单小时人均产出)领先。对比2020年,一台机器制造成本下降接近40%。

  坚持科技创新,拥抱智能制造,OPPO Find N2铰链借鉴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榫卯式设计,较上一代减重15%。

“自有制造”赢得战略主动

  协同推进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亟需数字化赋能,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目前,手机的生产制造已有非常成熟的模式,一是建设工厂自己生产,二是交给服务商代工。很多手机厂商选择将生产制造交给消费电子代工企业,这虽然能进一步压缩成本,降低生产风险,但也面临更多产品质量保证方面的考验。在手机的生产环节,OPPO走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绝大部分依靠自有工厂和自己的工人,即坚持“自有制造”。

  放在中国制造大环境下看,“自有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一些品牌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特色道路。郭小聪认为,OPPO“自有制造”最大的优势就是跟研发深度协同,产线可以从产品制造的角度给研发提需求。比如,对于中低阶产品,在研发层面就推动去做比较深入的易制造性、可制造性、易自动化性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不断深入的国际化,也要求OPPO提升自有制造的能力。如今,OPPO不仅自产率超过80%,还拥有极强的产业协同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OPPO通过对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最终实现了高质量生产。尤其是在向中高端品牌突围中,更科学的部署、更极速的响应可以实现研发和制造、市场整个链条的深度协同。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时代背景下,OPPO从坚持自有制造到升级智能制造,带来了全球化稳定交付,缩减制造成本,品牌高精尖转型,以及营造更好的用工环境等成果。在这场中国制造的创新浪潮之中,OPPO无疑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智能   根基   强国   生产线   环节   工厂   成本   数字   产业   品牌   数据   设备   全球   手机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