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哲学44→招安原子中的幽灵01→总说明

有限哲学44→招安原子中的幽灵01→总说明

百年前出现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于物质世界的通常感觉,特别是量子力学揭示的多态叠加、整体性、几率规则等特性,实际是将微观亚原子粒子变成了“原子中的幽灵”,这甚至让物理学家们感到自己有了研究物质本性等哲学问题的必要。承认原子中的幽灵,不可避免地演化出了“观察造成实在”、“延迟选择”、“多宇宙分裂”等奇异观念。

因提出相对论而名重世界的爱因斯坦,对此持根本性的否定态度,他认定有在量子现象中坚持以往的客观实在性和因果决定论的必要,亚原子粒子的幽灵化表现,只是因为有更深层级的隐变量未被揭示出来。由此,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哥本哈根解释的主导者玻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在此中发出的“当人不观察时,月亮是否存在”、“上帝不会和宇宙掷骰子”等质问,因此成了物理学界的名言。

不熟悉量子现象的人们,对于爱因斯坦的观念必定持赞成态度,但玻尔的哥本哈根解释,却是基于种种量子现象本身的总结,实际能够更简单明了地说明量子现象,并指导量子力学的种种演算。而爱因斯坦要基于传统观念来说明量子现象,却需要引进诸多未经证实的隐变量假设。

关键是后来在物理实验中出现了对爱因斯坦极为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阿斯派克特实验。阿斯派克特实验基于爱因斯坦等人的EPR思想和贝尔不等式,实验结果表明爱因斯坦是错误的,哥本哈根学派再次巩固了其在量子力学解释中的正统地位。

当然,EPR思想是一个系统,不利的实验结果只能表明EPR思想中存在错误的因素,并不能表明整个EPR思想完全错了。贝尔不等式将爱因斯坦观念归结为“定域性”和“实在性”这两个前提,面对阿斯派克特实验,爱因斯坦的支持者大可以牺牲“定域性”,坚持“实在性”,比如隐变量学派的“量子势”观念,所做的就是这样一种选择,他们认为每一个微观粒子都附属有一个充满整个空间的可称为“量子势”的信息场,“量子势”感知空间中的环境参数,并即时地将这些环境参数传递给粒子,让粒子做出必要的判断选择,由此可以实现两个粒子之间的“即时联系、即时作用”,以此解释阿斯派克特实验中,量子对象所表现出来的非定域的整体性。

即使是一个量子物理学家,只要他离开微观量子世界回到宏观世界,也会感到坚持爱因斯坦基本出发点的必要,因为客观实在性与因果确定性,乃是我们能够追求科学知识的前提。如果接受“观察造成实在”,取消外在于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客观性,那科学知识究竟在何处生根呢?如果接受本质上的“几率决定论”,让“不确定性原理”成为一种根本性的真理,那科学知识的科学性又何在?

关键地,哥本哈根解释看似否定传统,支持幽灵化观念,但其能够取得成功,其实还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客观实在理论与因果决定论。虽然有人在波函数的缩编中鼓吹“观察造成实在”,鼓吹人类精神介入物理学的必要,但人的观察能够造成什么样的实在,同样并不以实验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量子对象实际只接受量子规则的约束。

比如在那个著名的“薛定谔猫”实验中,说观察之前,猫处于死活叠加的奇异状态,只有等到人去观察,造成波函数的缩编时,那只死活猫才会发生突变,要么变成死猫,要么活蹦乱跳。尽管如此,死活猫遵从的仍然只是量子规则,而并不接受实验人员的主观意志的影响,比如实验人员无法展现其主观意志让那只死活猫确定地缩编为活猫,或者变成三脚猫,也无法给波函数的缩编按下暂停键,让自己先看一看那只奇异的死活猫究竟是怎样的一只猫。实验人员只是负责打开门,但打开门能够看到什么,实际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此,实验人员凭什么相信他在此中展现了神奇的“观察造成实在”的能力呢?薛定谔猫所遵从的量子规则,不依然外在于实验人员的主观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吗?

又比如以几率规则解释杨氏双缝实验,看似否定了严格的因果决定论,但通过双缝的电子,实际上仍需要严格遵从构成一幅干涉图样所需要的几率,从而通过大量电子粒子表现出干涉条纹。几率稍有变化,则干涉图样就会变得完全不同。因此这里面实际有一种严格的几率确定性,以此严格的几率确定性为基础,才有量子力学的种种计算方程,可以让物理学工作者计算出种种结果来。尽管存在几率,但几率却是严格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依然就是因果决定论吗?

即使亚原子粒子已经幽灵化,但经过简单分析即能发现,其行为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服从客观实在性与因果决定论,如此我们就有了招安原子中的幽灵的可能。

什么是招安原子中的幽灵?

招安一词的最典型场景出现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时北宋朝庭多次派兵进剿,仍然干不掉占山为王的梁山好汉,于是反过来对梁山好汉进行招安,让宋江等人当官,将山寨人马纳为朝庭官兵,从而让“梁山草寇”不但不再与朝庭作对,反而成为维护北宋朝庭的重要帮手。

既然爱因斯坦及其后继者费尽心力终究干不掉“原子中的幽灵”,亚原子粒子的幽灵化表现始终难以消除,那我们何不反过来招安原子中的幽灵,将亚原子粒子的幽灵化表现以某种方式实在化,让它们不再与客观实在理念和因果决定理念作对,从而让修正后的客观实在理念和因果决定理念得到继续呢?

当然,这样做,就有必要修正传统观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客观实在对象幽灵化,但看来这是无法避免的结局,即使是量子势隐变量学派,实际上也已经走上这样的道路。按照他们的说法,量子对象乃是“粒子+信息场”的组合,而每一个亚原子粒子都象一部巨型计算机一样,能够对源自信息场的各种信息作出即时的反应,而具有如此计算反应能力的亚原子粒子,恰如《三体》小说中三体世界派出的智子,粒子虽小却能力无限,这不就是一个幽灵吗?

本人在学生时代对物理学实际并无特别的兴趣,甚至并不了解量子力学的背后还有这些哲学性质的争论。实际上,这些争论只是发生在物理学界,而没有进入哲学界。哲学家们或许是本能地避开了现代物理学,尽管他们实际负有从哲学层面总结现代物理学的任务。我本人只是在整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过程中得出动变实在观念,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九十年代读到《原子中的幽灵》一书,才明白以动变实在观念,介入量子力学解释的可能性。

动变实在观念并非因为量子现象而出现,但它确实可以奠定量子力学的观念基础。当然,现在看来,这不是一种巧合。动变实在观念的最初价值,在于统一生命、精神、社会等系统性对象,而量子对象与这此系统性对象之间,隔着以宏观物体为代表的独立静定对象,正是客观实在领域的否定之否定的关联。

不过那时候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哲学解释而已,对于量子力学的科学研究并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价值。试着写了一点东西,但并无什么反响,不免于浅尝辄止,回头用心于人生社会领域的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比之西方哲学,一个明显的劣势是缺乏系统化的整理,感性偏盛而理性不足。我于是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化。在这一努力中,将中国传统哲学的根基明确为“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从而将中国哲学等价于有限哲学。

因为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这个世界实际就存在“人类有知”与“人类无知”两个领域,但由于有知世界与无知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有知与无知之间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无知世界必然会在有知世界中投下它的影子,从而让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悟无知世界,而哲学就是关于无知的学问。

而人类的最大无知来自于人自身,来自于人心与社会,因此哲学的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生社会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尽管有感觉良好的哲学家自认为哲学观念能够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帮助,但自然科学家们实际很少接受哲学家的指导,他们只需要秉承自发的客观精神,即可顺利地开展他们的工作。而这当然也就让我无心解释量子现象,而用心于人生社会问题。

但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

想法的改变,是因为中国哲学现在有自证其明的需要。

哲学观念要想发挥它的指导价值,首先必须自证其明。虽然我们欢欣鼓舞于新的中国哲学所展示的美好前景,但人们不能仅仅因为“美好前景”即相信新的中国哲学,这样的信任基础,实际和宗教化的循环论证没有区别。而撇开“美好前景”,单就哲学本身而言,近现代历史实际已经让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面前蒙上了“朴素”的刻板印象,比如朴素的辩证法、朴素的唯物主义等说法。而我们如何才能够让人们相信,中国哲学非但不“朴素”,反而超越于西方哲学之上,从而可以进一步相信中国哲学所指示的那些前景呢?

想要让新的中国哲学在人生社会领域自证其明,实际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此中的无知属性太强,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也就会有太多的歧异可能性,万千观念纷纷登场,展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盛况,离开宗教化的信仰,做为“关于无知的学问”,新的中国哲学如何能够理性化地自证其明?

好比《三体》小说中解读云天明从三体世界向人类传回的三个故事中的隐喻,依据千奇百怪的比喻想象,可以形成千奇百怪的解读。而比喻本身不能做为判断解读对错的依据。同样,在人生社会事物中有千百种观念,由此可以形成千百种对于未来前景的分析结果,而所依据的观念本身并不能成为前景分析的证明。我们只有静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后由事实来验证前景分析的对错,从而对相应观念做出评判,且这样的评判实际也不是根本性的。

但是自然科学领域不同,此中具有更多的有知属性,而无知则趋向于稀缺,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纵其想象的空间,任何观念都需要首先面对现实世界的考验,从而让轻率的观念几无生存的机会。在自然科学的海阔天空中,一种新的观念只要能够生存下来,便如沙漠中开出的一朵小花,比之开在花海中的炫丽花朵,可能更易引人注目。

因此,我现在有了重回量子力学的热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阿斯派克特实验之后的这几十年,我们时不时听说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如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如何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却仍然没有听说有什么新的哲学解释,原子中的幽灵还依然是幽灵。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来做这解释工作,从而让本是关于无知的哲学,也带上一点科学性的色彩。

而以有限哲学的动变实在观念来解释量子力学,实际只需要对原子中的幽灵进行招安即可,因此本系列文字定名为“招安原子中的幽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原子   幽灵   爱因斯坦   哲学   量子力学   量子   粒子   几率   无知   观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