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家长对于对幼儿的安全方面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

家长们的安全焦虑大部分源于误解比如对学校暴力的担忧,对各类攻击性行为的担忧,往往受到新闻的误导。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恰恰是因为其稀缺性和偶然突发性,当然了,在多年前,特别是现在的大班家长们上学期间,校园暴力较为频发,但随着社会治理的进步,以及全民素质的提升,校园暴力已经逐渐消失了。

有的农村家长对交通安全的焦虑也是受旧印象影响。现在的交通治理非常规范,哪怕在偏远村屯,交通违法事件都在降低,所以只要幼儿能遵守交通规则,基本不存在交通安全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全国都加大了校车的配给,社会对校车的优先权也有了很高的认知,幼儿们乘坐校车几乎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家长们对自身内心的不安全感缺乏发现:在调研问卷中,我们并没有涉及针对家长内心安全感的问题,所以家长们也并没有相关的回答数据。

在面对面交流中,所有的家长都会有着对幼儿安全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没有到焦虑的地步。

但我们发现有部分家长却存在着很高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很可能来自于自身安全感的缺乏,同时也会直接导致其对幼儿产生安全焦虑。

尤其幼儿的独立适应性较差,导致自身安全感缺乏的家长就会高度焦虑,害怕,离开幼儿就会有不安全感,且对未来外部环境、各类设施产生担忧,甚至对教学器具也有忧心,怕伤害到幼儿。

但是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这些家长并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本身。母亲焦虑水平要高于父亲。

母亲的焦虑水平明显的高于父亲的焦虑水平,因为在大多数的家庭中,都是母亲在陪伴幼儿,照料其生活起居,陪伴其参加各种训练,训练幼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学习,带着幼儿与亲朋好友接触,出入各种公共场所。

而父亲则需要参加工作,在世俗意义上,父亲需要更多的努力拼搏,所以陪伴幼儿的时间要比母亲少的多,生活适应以及教育焦虑等消极情绪没有母亲那么严重。

同时女性的性格中有着更多的反思人格,使母亲在养育幼儿时经常会出现内疚感,母亲常常陷入对子女养育方式适当与否的反思中,后悔自己当年教养幼儿的种种行为。

如没有好好拥抱幼儿、较少陪伴幼儿、对幼儿太严厉、没有及早发现幼儿的小毛病等等,这些内疚感都会增强母亲的焦虑情绪,甚至导致母亲脾气暴躁,乱发脾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母亲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幼儿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更容易发脾气。

母亲还容易形成一种挫败感,特别是幼儿的身上存在一些小毛病的时候,当幼儿学习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等,甚至幼儿动作笨拙,不能和别人进行言语或非言语交流以及被其他家长、其他幼儿拒绝、疏离时,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挫败感都会油然而生。

而父亲的安全焦虑水平略高于母亲的原因多与父亲外界交往较多,对安全问题接触或观察较多有关。家长的焦虑水平与年龄相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1岁以上的家长,在教育焦虑和生活适应焦虑上明显要高于31岁以下的家长。

这与家长的个人生活经验关系应该较为密切,31岁以上的家长,多是晚婚型,大多是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也有一部分是个人性格原因导致的晚婚,所以这种经历以及性格,不可避免会对自身焦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1岁以下的家长,普遍婚姻年龄较早,学历相对低一些,社会适应性也较强,但是工作或生活环境相对不如31岁以上的家长,所以安全焦虑在这部分家长身上体现较为明显。

家长的教虑水平与自身学历关系比较密切: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虽然关注教育,但是往往欠缺合理的教育方式,存在跟风教育的情况。

调研中发现,低学历家长在孩子的抚育和培养上往往比较盲目,愿意追随热点,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缺乏深入的分析了解。很多家长根据幼儿学校同学家长、身边同事提供的有关培训班的信息,为幼儿选择数量繁多的兴趣班。

同时,家长自身学历也会影响家长自身认知,家长们很容易因为没有科学的育儿认知而自我主观臆想对幼儿的实际能力造成误判,从而造成对幼儿生活适应上的焦虑。

低学历家长在幼儿抚育方面的问题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没有科学地认识到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二是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要务缺乏认知。

三是自身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对很多知识无法掌握,甚至也不能有效理解,只能人云亦云,跟着那些“优秀”的家长或幼儿亦步亦趋。

相反,高学历家长相对焦虑总体水平较低。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学历家长对子女教育往往有较好规划,许多家长比起学习都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乐趣,引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我价值,在细小进步中推进孩子的成长。

城市和乡镇的家长焦虑点略有不同:生活在城市的家长们,他们焦虑在教育焦虑和生活适应焦虑上的占比较高,而城市家长的焦虑集中在教育焦虑,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教育而拥有幸福生活的人自然会对教育的价值予以高度评价。

城市里的年轻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相当一部分家长是通过教育的途径才拥有稳定充裕的生活,也就是说他们享受到了教育的红利,他们知道这个红利意味着什么,他们当然也希望幼儿能继续享用这个红利。二是城市节奏快、竞争激烈。

乡镇的竞争没那么激烈,教育资源质量不高但很平均。环境对其中个体的影响超乎人的想象,正如重点中学未必拥有多么优秀的师资,而是打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再爱玩的孩子也会学着沉静下来、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生活节奏快、人人都谋求自我发展的城市中,家长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心理,这种心理也会投射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同时城市社交环境比较复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生活适应性焦虑较高。

家长们普遍对幼儿能否融入更好的环境比较焦虑,甚至对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是否拥有更完美的技能表示担忧。

乡镇家长安全焦虑和适应性焦虑较高。原因可能是乡镇的生活水平较低,面临的安全风险较高,如乡村学校通勤中的安全,周边环境的安全如溺水安全。

建筑质量不佳导致的安全隐患;安装使用不规范导致的水电安全等,甚至因乡镇管理不完善而导致的高风险人群都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这些都是乡镇家长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还有的家长对乡镇学校的管理水平表示担忧,对校园安全存在较高的焦虑。低收入家长焦虑水平较高。

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群体,由于本身所掌握的社会资源非常丰富,因此他们的幼儿成长条件也会更加优越,在未来进入精英阶层的机会比其他层次的孩子要高很多,而那些中低收入群体是最为焦虑的,毕竟他们在极力的想要改变自己和幼儿的未来,所以对幼儿的要求无形中就更高了。

特别是低收入家长普遍生活环境也较差,对安全的焦虑,对适应性焦虑,普遍比高收入家长要更严重。低收入者的普遍生活状态是“不甘心”。

工作不甘心,收入不甘心,生活也不甘心。但随着社会资源的越来越集中化,低收入者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成本几乎高到了不可承受。

因此低收入者想要改变自身境遇的难度也十分巨大,这就使低收入者“不甘心”又无能为力,因此会将希望寄托在幼儿身上,望子成龙的渴望十分剧烈,自然焦虑水平也就更高。

乡镇家长的焦虑,更多集中在安全焦虑上。首胎家长焦虑水平较高:首胎家长的焦虑较高,他们没有经验,一切都在摸索中,所以对很多育儿方面的问题缺乏解决办法,而二胎家长相对来说就平和很多。

人对陌生的领域天然就会存在一些恐惧或焦虑感,在育儿方面也是如此,特别是首胎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和爱护无疑更强烈,也更想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

所以首胎家长的焦虑方向往往更多,在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首胎家长几乎在每个方面都存在焦虑,而二胎家长至少在生活适应性焦虑方面表现会轻松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幼儿   家长   焦虑   乡镇   安全感   担心   父亲   母亲   水平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