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爱好者发现2亿年前彭州龟足迹 科学家研究成果上国际期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宣称,他们与国外学者合作,描述了我国四川彭州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例疑似龟类的游泳遗迹,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

2022年2月13日,来自成都的几位化石爱好者——雍军、高翔与周开胜在四川彭州一带探寻。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的须家河组地层,是一套陆相含煤地层,主要由厚层砂岩和泥岩组成,蕴藏了丰富的植物、无脊椎动物以及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并以记录了三叠纪晚期中国最古老恐龙留存的证据而闻名。当天上午11点左右,雍军在一块大约一米见方的灰黑色粉砂岩层上,发现了类似动物脚爪的印迹。

雍军等人在野外探寻化石。 邢立达课题组供图

野外暴露的足迹化石。 邢立达课题组供图

在四川盆地的化石记录中,这种印迹通常是由史前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留下来的,常见于盆地内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此次被三位化石爱好者发现的印迹,三根脚趾平行排开,中间那道最为清晰,旁边两道比较模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课题组随后对化石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这枚足迹化石约7厘米长、6厘米宽,呈明显的三趾样式,且具有向远端变尖锐的长爪痕。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三维扫描,并与其他爬行动物的足迹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龟类在游泳时留下的足迹为短的五指印痕,并且可见蹼迹,但也会出现不完整足迹,如三趾或四趾迹。中生代的龟类足迹包括海龟足迹属(Chelonipus)和加拉帕戈足迹属(Emydhipus)。据邢立达介绍,雍军发现的这枚孤立足迹,在形态上同新疆乌尔禾足迹点发现的加拉帕戈足迹,西班牙上三叠统龟类游泳迹相似。彭州标本的造迹者很可能是原始龟类大家族的一员,但由于标本太少,学者无法完全排除此足迹与鳄类、兽脚类恐龙或其他主龙类的联系。

早在1987年,学者便描述了彭州磁峰带有皮肤印痕的三趾型兽脚类足迹,磁峰足迹(Pengxianpus cifengensis)和与之一同发现的似哺乳爬行类足迹。此次爱好者发现的龟鳖类足迹为该区的三叠纪古动物群增加了多样性。根据发现的足迹形态,研究者还将其归于划痕遗迹相(Characichnos ichnofacies),该遗迹相代表了四足动物的游泳迹,并推断大约两亿年前这里可能是一片三角洲平原或沼泽。

三维成像的足迹化石。邢立达课题组供图

此次彭州标本的发现,丰富了彭州地区的晚三叠世动物群,表明当地具有发掘更多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的潜力,同时还有助于对其古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推断,相关学者表示,将在该区开展详细的考察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彭州   化石   中国青年报   足迹   发现   脊椎动物   地层   印迹   盆地   遗迹   标本   研究成果   课题组   科学家   爱好者   学者   游泳   年前   期刊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