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三种合作模式赋能车企打造优质产品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朱朋)

汽车智能化持续推进,华为成立智能车 BU 进军汽车领域

智能化加速渗透,智能化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汽车产业面临变革,电动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

ADAS 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产品价格逐渐下降及用户智能化体验需求的不断 提升,ADAS 功能正逐渐从豪华车向中低端车型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 2022 年前装标配搭载辅助驾驶(L0-L2)搭载量为 1001.2 万辆,同比增长 23.9%,增速维持较高水 平。据车云网数据,2022 年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具备 OTA 功能和 L2 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销售 467.4 万辆,同比增长 64.8%,渗透率达 22.6%。目前 ADAS 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增长空间 较为广阔。 市场空间广阔。ADAS 系统既是车企切入无人驾驶的渐进式道路,也是现阶段无人驾驶成果的商业 化产品。受量产规模效应提升、部分产品国产化、技术成熟度逐渐提升等因素影响,辅助驾驶成本 逐渐降低。据高工数据显示,2020~2022 年 1~9 月 L2 级辅助驾驶前装标配搭载车型均价分别为 27.2、 25.6、25.0 万元,且 2022 年 1~9 月 20 万元以下车型占比近 70%。辅助驾驶功能逐渐渗透主流消费 区间,销量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用户交互一线区域,智能座舱零部件迅速放量。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市 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795.1 万辆,搭载 率达 39.9%。从需求端来看,座舱是与用户最直接的交互区域,随着用户对智能化体验、个性化功 能、舒适性感受、便利性操作的需求逐渐增加,智能座舱需求迅速提升。从供给端来看,座舱功能 开发难度低,且安全性要求较低,能较快实现商业化。且座舱容易被消费者感知,也是车企提升产 品竞争力的方向之一。


主机厂从一次性销售的交付模式开始转向销售+新功能、新服务的持续交付的模式。传统垂直供应 链体系已经逐渐难以满足车厂和用户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目前逐步向平台+生态合作模式演进。 平台化、解耦化的平台可以让主机厂更加方便地更新软硬件产品,方便整车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 相比于传统的一次性交付模式,OTA 升级能降低交付周期、产品演进升级、远程解决软件问题、增 加软件增值服务的新营收入口等。华为坚持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以 IDVP 生态、MDC 生态、 Harmony OS 生态为核心,切入市场痛点,未来有望获得较好发展。

切入增量要点,进军汽车行业。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及智能化零部件需求旺盛,但渗透率仍处低位, 市场空间广阔。华为通过三种合作模式,提供一体化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面布局智能汽车领域。 零部件方面,提供 MDC 自动驾驶平台、鸿蒙系统、AR-HU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电机电驱、 热管理系统等智能化重要零部件;整车方面,通过 HI 模式和智选模式,提供全栈智能驾驶、智能座 舱解决方案,合作定义汽车。

消费者 BG+智能车 BU 共同发力,技术渠道优势明显

华为车 BU 经历四阶段调整,目前由余承东领导。2019 年 5 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成立, 归属于 ICT 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 产品和解决方案。2020 年 11 月,华为车 BU 调整至消费者业务委员会,由余承东担任 CEO。2021 年 9 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主要针对 HI 模式,由余承东继续担任 CEO,王军担任 COO, 并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卞红林任 C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研发管理部部长。终 端 BG 主要针对智选模式合作,由余承东负责。2023 年 2 月,据 HiEV 报导,车 BU COO、智能驾 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汽车业务重点将聚焦于消费者 BG 主导的智选模式。


ICT 技术积累深厚,在汽车智能化方向能提供多方面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华为手机业务积累的 芯片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能为车机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驾驶平台和车机模组。鸿蒙系统跨设备互联, 支持车机和手机的无缝流转。手机 OTA 技术积累保证车机的稳定 OTA 升级。基于手机 HMS 生态 开发的车机版本 HMS-A 系统,为车机应用开发者提供语音处理接口,减少了车机软件的开发工作。 基于华为云技术,开发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助力智能驾驶算法研发、测试。基于其 5G 通讯 技术,在钢铁、煤矿、港口、制造等行业开展应用,推出 5G 远控天车、无人天车、无人车送药、 5G 救护车、5G 智能机器人、车辆监控系统等多款产品。

品牌效应明显,用户基础坚实,渠道优势明显。华为在手机领域布局多年,在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和用户关注度的同时,在产品设计、产品交互、消费者需求分析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华为自身拥有 成熟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华为手机门店自带客流量,在渠道铺设速度、覆盖范围上具有充分的优 势。深入合作的问界、阿维塔、极狐品牌也在持续推进入驻华为门店。根据杰兰路数据,截至 2022 年底,华为问界全国销售网点 1155 家,环比上季度增加 40 家,覆盖城市共 214 座,未来有望快速 拓展。

汽车业务是华为全场景战略的重要一环,资金及人员方面投入颇多。华为消费者业务以 HarmonyOS 和 HMS 生态为核心驱动,建设“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其中“1”指手机用户,“8”指平板电脑、 PC、VR、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慧音箱、车机,“N”指泛 IoT 设备。智能汽车部件业 务作为五大生活场景中智慧出行场景的重要载体,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也是华为业务重点发 展的方向之一。华为为汽车业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据华为年报显示,2020 年智能汽车 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 5 亿美元,2021 年达 1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 5,000 人的规模。


华为智能汽车产品丰富,提供优质全栈解决方案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一个架构:CCA+VehicleStack 架构和七大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智能驾 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控、智能车载光、智能车云服务。CCA+VehicleStack 分别针对硬 件层和软件层,CCA 架构具有高标准化、低耦合的特点,VehicleStack 提供数据处理服务,开放多 种 API 和 SDK 接口。智能车云服务主要包括八爪鱼平台、OTA 云服务和三电云服务,提供数据的 云上处理、训练、仿真、有好的 OTA 升级体验、准确的新能源车电源和寿命管理。车端提供面向各 大车企的全新的计算和通讯架构,主要包括以车载网关、C-V2X、T-Box 为主的智能网联模块;以 MDC 及配套工具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ADAS 解决方案为主的智能驾驶模块;以鸿 蒙系统、车机模组、中控屏为主的智能座舱模块;以电驱、电池管理、充电系统、充电桩为主的智 能电动模块;以 VDC、热管理为核心的智能车控模块和以 AR-HUD 及自适应远光灯系统 ADB 为主 要产品的智能车载光模块六大部分。

华为提出域集中式 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是 E/E 架构变革方向之一

传统分布式 E/E 架构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主机厂来说,分布式架 构每项辅助驾驶功能需要独立的传感器、计算单元和软件,需要主机厂开发和协调数十个甚至上百 个 ECU,复杂且工作量大,且资源分散,算力无法共享,难以做到高级别自动驾驶。对于供应商来 说,对零部件的开发仅针对具体某一项功能来开发,很难考虑车上各个系统间的协同问题。此外, Tier1 和主机厂很难对软件进行 OTA 升级,车辆性能、功能难以提高,这会导致较长周期的车辆更 新(一般为 5~10 年)与快速的软件更新错配。

华为提出 CCA+VehicleStack 构建数字系统架构,更加适合软件定义汽车。传统汽车有 6 层架 构,从底层往上层分别是机械层、高压电池电气层、低压部件层(硬件层)、软件层、应用层 和云服务层。 CCA 架构针对硬件层,可以:1)通过车辆识别单元(VIU)就近对传感器和执行器供电;2)3 个或 5 个 VIU 组成环网,保证在某个 VIU 出现故障时,系统安全可靠;3)通过 VDC(智能车控平台)、MDC(智 能驾驶平台)、CDC(智能座舱平台)三个域控制器来分别负责车和底盘域、自动驾驶域、信息娱乐域。 VehicleStack 针对软件层,数据的预处理、分组、加密、聚合、分发、记录都会在 VehicleStack 上完 成,同时开放相应 API 和 SDK,让 ADAS、热管理等上层应用得以实现,达到整车级的软硬件整合。

CCA + Vehicle Stack 架构带来多方面的优势。第一,成本低。线束就近接入用量更少,计算集中化 减少 ECU 数量,VIU 固定放置减少装配难度。第二,开发时间短。华为 CCA 架构采用标准化设计, 模块间耦合程度较低,不同车型间可以共用,车型开发平均节省 6~8 个月。第三,软硬件升级方便。 可插拔设计使得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方案推出后,软件和硬件的更新较为容易。第四,解决方案方便 快速迭代。华为在架构上提供了 API 接口,方便开发者进行软件开发,而传统架构需要对接多家开 发商。

智能网联:打通车路壁垒,打造人、车、路、云全面协调系统

华为智能网联解决方案通过交通数字化打造“智慧的路,聪明的车”。网联方案产品覆盖面广泛,包 括机器视觉产品 M23 系列护罩一体化摄像机、边缘计算设备 ITS800、路侧单元 RSU、路网数字化 服务 DRIS、交通智能体 TrafficGo 等。主要提供 3 测+N 用,即虚拟测试场、封闭测试场、(半)开 放道路测试;协作式公交、全息路口+智行/交通综合治理、辅助驾驶、智慧路侧通信感知站点等业 务应用。


华为 VHR 服务以数据驱动,通过车辆数据监视,提供高品质客户服务。VHR(Vehicle History Record) 在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车辆状态可视、车辆故障诊断、趋势分析、预测、改进等多个 环节,提供如构建数字孪生、远程智能诊断、智能识别车辆异常、车辆实时质量监测、构建车辆用 户画像等服务。华为发挥自身 AI 和数据平台技术的优势,通过 VHR 服务构建数据服务生态,一方 面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车企提供价值。

路网数字化服务(Digital Road Infrastructure Service)通过车路协同等技术,基于华为物联网服务, 打造人、车、路、云全面协同的指挥交通系统,主要在高速公路、园区、城市道路等场景下提供交 通事故逆行、车辆逆行、恶劣天气预警、道路限速提醒、道路拥堵提醒、公交车道闯入预警、弱势 交通参与者预警(行人识别/自行车识别)、红绿灯信息提醒等服务。其优势在于:1)低时延。通 过 LTE-V 和 5G 网络结合,实现毫秒级时延。2)全场景。支持多种网络协议。3)边缘智能。路边 单元基于昇腾芯片实现高精度计算。4)边云协同。开放的边缘计算架构使得边端设备可更新,并具 有全局监控能力。5)经济部署。优化部署方案,降低传输带宽要求,部署费用节省 50%。6)引领 标准。实现全流程标准化。

华为好望(HoloSens)机器视觉品牌和路边单元共同完善感知能力。好望品牌面向智慧交通、智慧 园区等领域提供多种产品,硬件包括好望软件定义摄像机(如 M23 系列等)、微边缘智能视频存储 (ITS800)、好望云服务等,构建有效的机器视觉交通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高性能传感器+MDC 提供优秀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4D 毫米波雷达逐渐前装上车,未来发展空间广阔。4D 毫米波雷达广视角、高分辨、能探测静物, 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优势显著。其一,传统毫米波雷达无法获取高度信息,4D 雷达有效地弥补了 这一点,部分产品垂直视场角可达 30°,能够有效侦测立交桥、限高杆、路牌等障碍物。其二,4D 雷达探测更加精准,分辨率可以做到小于 1°,精度小于 0.1°。其三,4D 雷达可以识别静止障碍物。 4D 雷达由于点云密集,可以对静止点进行识别。更优秀的性能表现能够让 4D 毫米波雷达有效支持 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且价格在 1000~1500 元左右,短期内远低于激光雷达。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 院预计,2023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 4D 毫米波雷达将突破百万颗,到 2025 年 4D 成像雷达占全部 前向毫米波雷达的比重有望超过 40%。

华为 4D 成像雷达性能表现优秀。华为 2017 年 Radar 技术预研,确定第一代产品方向。2019 年正式 立项开发,2020 年进行了路试、冬测、夏测,2021 年实现首项目量产交付。华为成像雷达水平 x 垂 直角分辨率为 1°x2°,测量精度达到了 0.1°。使用了 12 个发射通道,24 个接收通道,基本上是业界 可商用的最大配置的成像雷达。相比于传统 3 发 4 收配置、通过软件来提升分辨率的方式来说,更 加稳定可靠,性能提升更高。通过大阵列设计,使一个毫米波雷达支持两种波形,兼顾远距离覆盖 和近距离广角要求。长波形支持±9°300m 的覆盖,短波形支持±60°150m 的覆盖,能够很好地满足城 区的要求。 华为 4D 成像雷达的无模糊高性能带来了出色且稳定的 4D 点云。华为 4D 成像雷达通过天线的摆置 关系和信号处理的优化,可以实现角度的无模糊,避免传统毫米波雷达将模糊的结果和真实的目标 混合在一起造成的虚景。减少虚景以后,加上高分辨率带来的密集探测点,可以形成一个高置信度 的点云,再通过华为大算力的 MDC 引入 AI 方法进行后端处理。同时,相比于激光雷达而言,毫米 波自身受到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小,形成的点云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此外,华为 4D 成像雷达 针对不同域控制器有不同的输出方式。对接小算力的域控制器时,会直接输出目标;对接大算力的 域控制器时,可以输出点云。


激光雷达逐渐由机械式向固态式转型,混合固态产品为目前主流商用类型,纯固态激光雷达为发展 方向。车用激光雷达早期为机械式结构,通过收发模组的水平旋转来实现 360°扫描,但成本高难压 缩,使用寿命短难车规。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主流商用产品为混合固态产品,典型的是 MEMS 激 光雷达,通过将机械式结构集成到硅基芯片中,通过 MEMS 微振镜来进行改变光路方向进行扫描。 混合固态产品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低,易车规,在辅助驾驶领域广泛使用。纯固态激光雷达通过纯 电子结构进行扫描,理论上性能、成本和稳定性上表现更优,但技术仍有难关未攻克,短期内难以 大规模商用。

激光雷达路线明晰,低成本量产为核心竞争力。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相对成熟,稳定性好、 价格便宜、结构简单、易过车规,仍为当前主流方案。随着 Ibeo 申请破产、Veldoyne 与 Ouster 合并、 Quanergy 退市,太过先进和传统的产品弊端进一步显露。机械式产品价格高昂、量产周期长、车规 困难,L4 市场需求量有限;纯固态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够,量产和维护成本高,短期内表现不如混合 固态产品。同时,国内智能化普及程度更高,激光雷达需求较高,加之受开发、维修等方面制约, 激光雷达呈现较强的地域性,国内车企仍优先选择沟通成本低、交付能力强的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华为等厂商在量产、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市场表现出色。

华为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性能综合表现优秀。华为已公布的激光雷达产品使用 905nm 光源,硅基接收 器,垂直*水平角分辨率可达 0.26°*0.25°,垂直*水平视场角相对较窄 25°*120°,探测距离在 10%反 射率下达到 150m。采用独特的光学设计,在两侧的边缘视场角也可实现 120 米以上的探测距离,不 会像部分市面产品出现探测距离大幅度缩小。华为激光雷达扫描一次成型,不存在内部图像拼接, 这样形成的点云更加连续,更加稳定,对后端算法也更友好。目前已成为长安阿维塔 11、北汽极狐 α S Hi 版、长城沙龙机甲龙、合众哪吒 S 等车型的激光雷达供应商。


自驾域控制器向着高算力、易开发发展,ASIC 专用芯片路线成未来方向。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的逐步演进,自动驾驶架构已经从以往的 ECU 向 DCU(域控制器)迁移。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作为 自动驾驶的核心计算平台,承载着环境感知、数据处理、路径规划等重要功能。随着主机厂及供应 商逐渐完善其自动驾驶功能,程序越来越复杂,对硬件算力、传感器数量和编程便捷度的要求更高。 为满足上层需求,自驾域控制器产品向着更高算力、更多传感器接口、更便捷的程序开发演进。未 来随着进一步的跨域融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与座舱域控制器会进一步融合。 从内部架构来看,自驾域控制器承担汇总处理传感器信息数据的功能,目前市场差异化体现在 AI 计算,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类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 GPU 为主,ASIC 为辅路线,一类是以高通、 华为、地平线、Mobileye 为代表的 ASIC 作核心计算单元的路线。ASIC 即专用集成电路,是指应特 定用户要求和特定电子系统的需要而设计、制造的集成电路,前期开发周期长,但功耗和对特定场 景的性能表现更加出色。故在早期算法不成熟阶段,GPU 为市场主流。2022 年新车主要以英伟达的 Orin 和华为的 MDC 平台为主。

华为 MDC 产品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覆盖多个场景的自动驾驶平台需求。华为 MDC 系列,使用 同一套软件,同一个硬件架构,方便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迭代升级。目前全系列共有 4 件产品:MDC300F 用于矿区、港口、园区、高速物流等车辆;MDC210 主要用于中低端车的铺量;MDC610 用于高端 车的拉升品牌;MDC810 用于 robotaxi 或高级别的自动驾驶。MDC810 采用昇腾 620 芯片,算力高 达 400+TOPS。

华为 MDC 平台性能强大,功能安全,提供开放的生态和多种开发工具。华为 MDC 810 性能强劲, 算力达 400TOPS。具备用户态分布式 OS 内核,调度时延<10us,平台级时延<40ms。其异构计算能 力能针对不同环节提供不同的算力类型和大小,更精准地满足算力需求。此外,华为 MDC 具备面 向 L4 的高安全架构,通过了信息安全、功能安全、车规级测试、软件成熟度认证、极端工况测试等 多项检验。同时,华为 MDC 基于标准化和平台化的设计理念,实现软硬件解耦,提供丰富的传感 器接口、全场景覆盖的工具链、100+标准的 API 和开放的 SDK,支持与线控底盘接口对接、支持软 件开发和移植、支持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的功能要求。华为也提供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帮助客户和生 态伙伴提升开发效率,完善华为 MDC 生态构建。华为于 2021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提出, 截至 2021 年底已有 70 余家生态合作伙伴,联合拓展乘用车项目超 6 个,商用车/专用车项目超 11 个。


华为 MDC 提供了 MDC 工具链、MDC Core SDK 和车云协同开放平台等开发者套件,极大提升了 开发效率。MDC 工具链含有 AI 集成开发环境 MindStudio、AP 配置工具 MMC、集成开发环境 MDS、 标定诊断工具 MCD、可视化调测工具 MViz,覆盖自动驾驶应用的研发、调试、部署、运营全生命 周期。MDC Core SDK 加速开发效率,支持 TensorFlow、caffe 等主流 AI 框架,支持 1000+主流算 子,开放 100+API 接口。云端提升提供数据、场景、训练、仿真服务,加速车云数据闭环,有 20 万+场景库和 2000 万+数据集,大幅提升训练和仿真效率。

智能座舱:高性能、低耦合的座舱平台提供开发的软硬件生态

华为智能座舱以提升核心能力和构建软硬件开放生态为主要发展方向。华为智能座舱主要分为四个 部分:软件平台、车机模组、显示平台和生态。 软件平台——车载操作系统底层集中上层分散,第三方车载 OS 市场空间广阔。车载操作系统可以 分为底层操作系统、定制型操作系统和 ROM 型操作系统。底层包括黑莓 QNX(贵,稳定)、Linux (较便宜,较稳定)和 Android(便宜,开发易,稳定性稍差)系统,基本没有厂家新开发该类型系 统。定制型操作系统是在底层操作系统上进行深度定制开发,修改内核、硬件驱动、运行时环境、 应用程序框架,此类系统有华为鸿蒙 OS、特斯拉 Version、AliOS、大众 vw.OS。ROM 型操作系统 是基于底层系统进行有限的定制化开发,不修改系统内核,只修改应用程序,成本低,开发快,但 非针对汽车深度定制化开发会带来应用交互不合理等问题,开发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大多选择该方 案,此类系统有吉利 GKUI、比亚迪 DiLink、蔚来 NIOOS、小鹏 XmartOS。 在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互联网及科技企业相比于传统主机厂来说,更具有软件研发上的技术优势, 对系统的开发和改造程度更深。由于大厂需要考虑其核心竞争力,会以自研为主。小厂资金和自研 能力有限,会更加倾向于搭载华为一级供应商开发的第三方系统,大厂自研小厂合作的趋势会更加 明显。

随着用户对座舱应用多样性的要求逐渐提升,操作系统标准化、生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标准化 的接口可以为操作系统带来大量的开发者,高速丰富系统生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应用。随着未 来智驾域和座舱域的进一步融合,底层操作系统需要稳定的黑莓 QNX 或 Linux,同时也需要安卓带 来的开放应用生态以满足娱乐的需要。目前方向是兼容多个系统,比如使用虚拟机管理,在座舱内 搭载多个底层系统负责不同功能。 Harmony OS 车机操作系统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对开发者来说,鸿蒙操作系统提供了 1517 个车载 业务 API,9 类车载增强能力 Kits,13000+鸿蒙 OS API,并提供全面开放的工具和技术支持,降低 座舱集成开发难度,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和迁移应用。对用户来说,鸿蒙操作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 架构、模块化的组合设计、软总线的数据传输共享,使得各个智能终端之间可以实现快速的互联互 通,应用生态能在多个智能设备间共享,实现如手机与车机之间的无缝流转功能、手机车机信息共 享、华为手机所有应用可进入车机等,使系统使用更加便捷。鸿蒙提供部分用户自定义功能,比如 调整窗口布局、壁纸、主题等。提供人脸识别功能,自动为不同驾驶者切换其个人账户,同步其行 程安排、通讯录、app 账号等,带来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鸿蒙通过三段式架构将多种应用集成于车机,丰富用户体验。华为将应用分为鸿蒙精品应用、鸿蒙 生态应用和长尾应用三类。精品应用为大部分用户高频使用的应用,华为将其深度集成 Harmony OS 车机上的能力,如 HMS-A 语音能力、账号能力、无缝流转能力等,会针对车机场景进行深度适配。 生态应用主要为华为 1+8 布局下的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智慧大屏,会带入到车机上来。第 三类长尾应用为只有偶尔会用的非常用应用,华为通过手机投屏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需求。

车机模组——可插拔式的高性能车机模组保证了优质的性能和稳定的更新。一般来说,车的生命周 期在 10~20 年,需要对硬件和系统进行迭代来防止系统落后,影响用户体验。华为的可插拔式车机 模组可以替换中央处理单元,在下一代产品推出后可以进行更换,提升性能。此外,下游 Tier 1 厂 商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重复操作,降低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

显示平台——车载智慧屏性能逐步对标手机屏幕,提升用户使用感受。华为中控屏使用 HDR 技术, 再加上基于麒麟模组的软件处理,实现了广色域,1000nits,相比于业内平均 600nits 来说有了大幅 度提升。此外,华为智慧屏低蓝光,无屏闪,并且可以依据用户习惯来个性化调节屏幕亮度。 生态——硬件解耦持续升级,软件开放不断更新。硬件方面,开放 OpenLab,与外设的合作伙伴联 合定义硬件接口,做到硬件即插即用,可以在车的生命周期里面持续更新,多硬件之间互联互通。 软件方面,HMS-A 将语音等技术通过 API 的方式开放接口,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开发。


智能电动:多年 ICT 领域积累打造高集成、高效率的智能电动产品

华为借助其 ICT 领域 30 年积累,结合其领先的云计算、AI、大数据技术,打造其智能电动解决方 案。华为 mPower 智能电动产品包含电池、电驱、电控及充电产品等多个模块。电池方面,华为提 供端云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电池控制单元(BCU)、电池采样单元(BMU)和云 BMS,精确监控电池状 态,保证电池安全。电控方面,电子工程专辑提供的数据表明华为提供的电机控制器(MCU)拥有 业界最高峰值效率 98.5%、高功率密度和优秀的防抖技术。电驱方面,华为三合一和多合一电驱高 集成密度、高 NEDC 效率,减小体积的同时保证了性能。充电方面,华为车载充电系统集成了车载 充电机(OBC)和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可选集成,加上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块, 提供高安全、高效率的充电表现。

HUAWEI DriveONE 电驱动系统带来高集中度、高性能和高舒适度。HUAWEI DriveONE 三合一电 驱目前覆盖 150kW、165kW、220kW、270kW,采用一体化设计,深度集成电机控制器(MCU)、 电机和减速器。其低功率产品 1)集中度高,布置空间小。2)噪音低。78dB 静音。3)效率高,续航里 程长。88%NEDC 效率。高功率产品为 800V 高压平台,峰值效率最高可达 94.5%。

智能车云:八爪鱼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处理、训练、仿真服务

华为八爪鱼系统主要提供数据处理、训练、仿真服务。数据处理方面,八爪鱼系统提供对原始数据 的自动化处理、存储、人工及自动化标注能力,进行数据的采集加工。训练方面,八爪鱼系统提供 云上的在线算法管理和模型训练。工程师通过借助云上充足的算力和算法资源,对算法快速迭代。 仿真方面,提供大量的仿真场景库、大规模并行仿真、仿真测试验证、综合评定服务,满足车辆对 复杂场景的测试要求。


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基于云端构建,实现车云协同、开放设计。商用阶段传统数据中心模式不 适合用在自动驾驶领域,上云或为自动驾驶从开发到商用的必经之路。华为八爪鱼系统是在华为云 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有三个特点:1)把算力、数据、算法解耦,实现车云的协同。2)算力平台支持 华为的 MDC 和多种主流计算平台,比如英伟达的硬件。3)高精地图解耦,支持华为和多种主流格式 的高精地图。预置 2000 万框标注数据集、20 万+场景库、场景数字孪生、虚实混合仿真、日行千万 公里的仿真服务,真正做到云服务的开箱即用的优势。

八爪鱼平台通过云和 MDC 协同来筛选难识别场景。针对于较难识别的非常规车辆(如快递三轮车 等),华为通过云端与车端结合,不断完善识别精度。具体来说,工程师可以针对测试结果,挑选 出识别不精准、不稳定的车辆的图片,将该图片推送到车端。车端算法可以自动搜索相似的目标, 筛掉可以简单识别的数据,然后将图片抽取到云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华为可以快速且智能化地构 建自己的数据集。据华为官方测算,预计可以减少 70%的路测收集数据的时间,减少 90%的上云的 数据量。

华为高精地图助力其 NCA 模式自动驾驶。华为全套高阶自动驾驶共有三种自动驾驶模式:NCA、 ICA+、ICA。NCA 模式类似于 robotaxi,基于高精地图,可以实现点对点的自动驾驶。目前仅支持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预计后续会持续进行更新扩张范围。ICA 模式是在初次行驶的地方,没用全局 地图,基本依靠车辆自身传感来巡航。ICA+处于二者之间,没有高精地图,但是车会根据行驶记录 来自动学习地图,获得比 ICA 模式更好的驾驶体验,但无法达到 NCA 的水平。华为目前已经获得 导航电子地图的甲级测绘资质,预计 2023 年覆盖全国 20+城市。


华为三电云服务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新能源车的安全和寿命管理。华为三电云服务基于 VHR 数据服务和电池包仿真系统,提供电池故障检测、智能充电、热失控预警、里程精准预估、电池健 康度评估 SOH(state of health)、智能续航、电池剩余寿命预测 RUL(Remaining Useful Life)、电 池寿命延长 8 个应用。华为三电云服务的动力电池故障检测、热失控预警可以达到 80%+的查全率, 误报率分别小于 1%、0.5%。电池健康度评估的误差小于 3%,剩余循环 Cycle 预测误差小于 10%。 并且可以 100%追溯电池问题。

智能车控:高性能、高集成的 TMS 系统有效解决新能源车复杂的热管理需求

华为 TMS 打造了智能化、集成化热管理系统来解决新能源车复杂的热管理要求。传统燃油车发热 主要聚焦于乘员舱的热管理,靠发动机的余热来取暖,门槛、复杂度低。新能源车除乘员舱热管理 外,还要关注电池、电机、电控的热管理,对范围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度也大幅提升。

两个集成:高度集成部件+高度集成控制单元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降低装配工作量。部件集成: 把板式换热器、储液罐、水泵、水阀等 12 个部件集成,并且用基板代替了管路,使得管路数量降低 40%,同时能提升系统可靠性,也降低了整个热系统在装配时候的工作量。控制集成:原先多个单 元的 ECU 都是独立的,华为把这些 ECU 全部集合到 EDU 电子驱动单元里,大幅降低了零部件的故 障率,并且便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维护,为智能化做了更好的铺垫。

智能车载光:超二十年光学技术积累,大量专利标准支撑

华为 AR-HUD 带来全新驾驶体验。华为 AR-HUD 已搭载于飞凡 R7,提供 5 大核心功能:1)AR 导 航。2)安全随行:夜视、雨雾等极端环境增强路面显示。3)预警提示:前车、行人距离提示。4) 影音娱乐。5)立体资讯:提供实景地图 POI。屏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体积小,视角广。13°x5° 可以覆盖 3 个车道。2)画面大,画质高。7.5 米距离实现 70 寸画面,1920*640 分辨率。3)清晰度 高。分辨率达 1920x640,空间分辨率>100PDD。4)稳定性高。采用 DLP 技术而非传统 HUD 的 TFT 技术,亮度达到 12000nits,对比度、能源效率更高,适应强光等多种场景。5)无需更换风挡玻璃。 部分 HUD 产品需要更换风挡玻璃来消除重影,华为 HUD 产品可以在普通风挡玻璃上使用。


华为智能车灯解决方案 Huawei XLight 为主机厂提供集安全照明、智能助驾、娱乐交互功能于一体 的方案。华为于 2022 年 11 月提出智能车灯解决方案,Xlight 硬件具备:1)体积小巧;2)14x7°大 视场角;3)双灯 260 万高像素等特点,结合图像处理、智能防抖、双灯融合等算法,可实现百万像 素精细化照明和智慧灯光表达,包括:1)安全照明:根据道路情况自动多样化调节光型、亮度,近 光做到视野更明亮。远光采用自适应远光灯系统 ADB(Adaptive Driving Beam),实现人车精准遮 蔽,不干扰其他交通参与者。2)智能助驾:通过投影光毯辅助驾驶,并通过防抖算法实现高品质投 影。可实现示宽线提醒、光毯闪烁交互等功能,避免盲区碰撞。3)娱乐交互:投影文字以适应多种 娱乐情景。

华为合作伙伴数量众多范围广,三种合作模式构建产品生态

华为合作从浅到深分为零部件模式、HI 模式和智选模式。零部件模式是最基础的合作模式,华为向 厂商供应标准化零部件,充当供应商角色。HI 模式下,华为会为车企提供技术支持,与车企合作定 制开发一系列功能,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但汽车整体设计仍为主机厂主导。已公布的代表车 型有北汽极狐 αs HI 版、长安阿维塔 11。智选模式下,华为会参与到车企产品的设计中,提供包含 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多个系统的软硬件合作,基于自身在消费电子的设计 制造经验,共同设计产品外形、内外饰等部分。同时合作的产品会在华为的销售渠道中销售,代表 车型有赛力斯 AITO M5/M7 等。智选模式与车企合作更为紧密,盈利能力更强,预计短期内会是华 为主要合作路线。

智选合作模式

智选模式以赛力斯为起点,合作业务迅速铺开。华为智选模式最早选择赛力斯合作,先后推出赛力 斯 SF5、问界 M5/M7 等多款产品,问界产品销量表现较为出色。智选模式合作迅速铺开,据 36 氪 报道,华为业务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其中,极狐品牌继 HI 模式后,计划推出智选模式合作车型。 奇瑞汽车、江淮汽车也分别与华为有至少一款产品合作。智选模式与车厂合作较深,从产品设计、 零部件供应、销售渠道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赛力斯

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制造企业,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电池、电驱、 电控)、传统汽车及核心部件总成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赛力斯成立于 1986 年,早期以电器 簧、微车座垫簧等为主。2003 年与东风公司合资成立东风渝安,进军汽车工业。2007 年小康集团成 立,并于 2016 年正式上市。2017 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新建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纯电 动乘用车项目。2019 年初与华为合作,并于 2020 年初推出第一款合作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于 2021 问界品牌 M5、2022 年推出 M7、M5EV。2023 年 2 月,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联合业务深 化合作协议。新平台下首款旗舰车型计划于 2023 年发布,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在后续陆续 推出多款全新车型。


与华为合作密切,先后推出多款合作车型。早期华为与赛力斯主要围绕新能源领域合作,21 年 4 月, 赛力斯正式发布赛力斯 SF5,定价 21.68~24.68 万元,分为两驱/四驱、BEV/PHEV 共四个版本。21 年 12 月,赛力斯发布其与华为智选模式深度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 AITO。AITO 旗下问界 M5 于 21 年 12 月正式发布,定价 25~32 万元。22 年 7 月发布问界 M7,定位豪华智慧大型电动 SUV, 指导价 31.98-37.98 万元。计划 2023 年推出两款新车,其一为问界 M9,定位大型全尺寸 SUV,定 价约 45 万元,计划搭载华为完整辅助驾驶方案。其二为一款轿车,定价约 30 万元。

问界 M5 以用户为核心,全方面提升驾驶体验。问界 M5 搭载华为 HiCar 平台、双方共同研发的智 能增程系统、HUAWEI DriveONE 电驱动系统、HUAWEI SOUND 等技术,从座舱到动力系统华为 全面参与。座舱方面,空间宽敞,配置一体式环抱座舱、2K HDR 智能中控大屏、可调节氛围灯、 无缝全景天幕、三槽式香氛系统、大面积补光镜、通风加热按摩座椅,使用多重降噪技术提供静谧 体验,浅色内饰也进行防污处理。全景天幕约 2 平方米,使用建筑级微米镀银 LOW-E 隔热材料, 隔热效果相比传统玻璃提升 40%。搭载 HUAWEI SOUND 音频技术,拥有良好的舒适性和沉浸式体 验。搭载 1 支双音圈低音炮,4 支低音单元,3 支中置单元,5 支高音单元,2 支环绕单元,4 支头 枕单元,构建整车立体环绕系统,同时支持 5.1 声道和 7.1 声道,低频下潜至 30Hz,提供优质的音 频体验。

问界 M7 继承 M5 优点,在空间及智能化方面进一步升级。车身设计方面,车身空间进一步加大, 长宽高达 5020×1945×1775mm。座舱方面,第二排使用零重力座椅,提升乘坐舒适度;HarmonyOS 系统增加了超级桌面功能,可以让手机 APP 全部投屏至车机,并自动适应横屏车机页面。动力方面, 舒适版/旗舰版零百加速 7.8/4.8s,CLTC 工况续航可达 1220/1100km。 渠道优势显著,销售终端赋能,门店铺设迅速广泛。截至 2022 年 12 月,问界体验店达 776 家,用 户中心 182 家,覆盖全国 224 家城市。相比其他新势力品牌,门店数量有显著优势。问界依托于华 为销售网络,线上登录华为智选商城进行销售;线下依托于原有手机门店,面积超过 200 平米的华 为门店可以申请卖车,相比于其他新势力品牌从 0 开始建设门店,问界门店改造时间短,在选址、 寻租、装修、销售人员招募及培训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华为销售渠道为问界提供更加广 泛的线上线下销售覆盖面和大量流量入口。


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成立于 1964 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 老牌自主汽车厂商。江淮汽车整车产品基本涵盖乘用车及商用车全品类,包括重、中、轻、微型卡 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等,包括“思皓”、“瑞风”、“JAC”、“安凯”等品牌;此 外核心零部件产品覆盖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 代工蔚来,新能源制造能力优秀。2016 年,江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互联网+ 智造”模式,为蔚来提供旗下汽车代工业务。打造了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高端全铝车身生产线的世 界级智造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 排产、自动能源管理、自动质量检测。2022 年 12 月 12 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第 30 万台汽车 下线,再度刷新中国高端品牌汽车量产下线速度。

牵手大众,有望带来业绩增量。公司与大众合作紧密,2017 年双方签署新能源项目合资协议,成立 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后更名大众汽车(安徽)。2020 年签署产品组合框架协议,大众集团承诺将授 予合资公司 4-5 个大众集团纯电动品牌产品,目标在 2025、2029 年分别生产 20~25 万辆、35~40 万 辆,预计总收入分别达到 300 亿元、500 亿元人民币。2022 年 2 月,大众安徽 MEB 工厂完成车身车 间交付;3 月,大众安徽综合实验中心研发测试场于合肥正式破土动工;6 月,大众安徽首台白车身 从全新车身车间正式下线,预量产车的下线工作将进入快车道,大众安徽 MEB 工厂首款车型将于 2023 年量产。7 月,江汽、大众、大众安徽签署大众智慧物流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参与 各方将携手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智慧物流试点项目,进行智能网联移动出行与自动驾驶运输 服务的相关测试。该项目第一阶段计划于 2022 年第四季度启动试运行,持续到 2023 年上半年;项 目第二阶段运营时间将从 2023 年持续到 2025 年。与大众集团在产品、技术上的合作有望贡献业绩 增量。


奇瑞汽车

高端转型受挫,瑶光战略加速智能化技术提升。奇瑞燃油车时代多次尝试高端化转型,先后推出瑞 麟、观致、星途等品牌,但受产品定位、竞品竞争、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销量表现欠佳。新能源 方面,奇瑞销量表现出色,但集中于低端车型。据乘联会零售数据显示,2022 年奇瑞汽车销售新能 源汽车 22.1 万辆,其中 QQ 冰激凌销量达 9.7 万辆,奇瑞 eQ 销量 9.4 万辆,占比超 86%。奇瑞于 2022 年 9 月正式启动“瑶光 2025”前瞻科技战略,涵盖:1)车型平台架构“火星架构”;2)混动、电 动、氢能等多种动力形式“鲲鹏动力”;3)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雄狮科技”;4)数据应用及合作 伙伴生态板块“银河生态”。并将以四大核心领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包含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 智云平台、生态伙伴在内的 13 大核心技术,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技术创新链,丰富技术储备,加速智 能化转型。

华为奇瑞合作已久,智能化领域持续赋能。自 2020 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奇瑞多款车型上已搭 载部分华为系统及零部件,包括 iDVP 平台、毫米波雷达、MDC 等产品。据 XEV 研究所报道,后 续奇瑞与华为将联手打造高端纯电中型轿车 E03,基于奇瑞 BEV 纯电平台,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 系统,预计于 2023 年第四季度推出。华为技术加持及瑶光战略规划,有望推动奇瑞智能化、高端化 转型。

Huawei Inside 合作模式

Huawei Inside 模式是华为与车企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汽车子品牌。该品 牌将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车身将打上 HI 标识。HI 模式车型均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方案 ADS,辅助驾驶功能表现出色。但软硬件配置要求较高,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合作车型价格带普遍 较高,加上产品交付较慢等问题,使得 HI 模式商业化进展缓慢。

北汽蓝谷

华为与北汽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极狐阿尔法 S 车型。华为和北汽自 2017 年开始合作,2020 年华为 工程师入驻北汽研发基地,以场景定义需求,共同开发解决上千条功能需求。未来,双方还将在智 能化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打造@me 智能化平台,全方位布局场景化座舱、车联网、自动驾驶等 领域。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已于 2022 年 7 月正式交付。基础版售价 38.89 万元,高阶版售价 42.99 万元。2023 年预计合作推出一款新的高端 SUV,及阿尔法 S·HI 版的长航版。此外,据 IT 时 报报道,华为将与北汽基于智选模式合作,内部代号 X80,基于极狐平台打造,但不会沿用极狐品 牌,新车预计 2024 年上市。


极狐 αS 华为 HI 版智驾配置强大。硬件方面,极狐 α S 华为 HI 版是全球首款搭载了 3 颗激光雷达 的量产车型,传感器部分共搭载 3 颗激光雷达、6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9 颗 ADS 摄像 头、4 颗环视摄像头。座舱使用基于麒麟 990A 的华为智能座舱,搭载华为使用昇腾 620 芯片的 MDC 810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达到 400TOPS 算力。充电方面,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使用 2.2C 闪充技 术,可以在 10 分钟内充电 195 公里,15 分钟完成 30-80%充电。软件方面,搭载鸿蒙操作系统和华 为 ADS 高阶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以实现高速公路辅助驾驶能力、城区高阶辅助驾驶、代客 泊车服务等。2022 年 9~12 月,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先后通过三次 OTA 升级,开发狂暴/赛道模式, 新增 RPA 遥控泊车等多种功能,推送上海城区 NCA 辅助驾驶功能,进一步优化驾乘体验。

长安汽车

阿维塔 11 于 2021 年 11 月首次亮相,主打情感智能,定位长安汽车高端品牌。阿维塔前身为长安蔚 来,于 2020 年 4 月由长安和蔚来共同成立。21 年 5 月更名阿维塔科技。阿维塔官方信息显示,21 年 10 月,阿维塔科技首款车型阿维塔 11 于重庆工厂成功试制下线。22 年 12 月正式量产下线,截 至 23 年 2 月门店已达 100 家左右。阿维塔 11 定位情感智能电动轿跑 SUV,力求做最“懂你”的智能 车,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交付破 2000 台。

长安携手华为、宁德,共同赋能阿维塔品牌。阿维塔 11 基于长安、华为、宁德携手开发的 CHN 平 台打造。其中,长安负责底盘设计、整车集成,华为负责电池管理系统及软件科技,宁德时代提供 电池。三者联合开发使得数据互通,开发效率更高,产品性能更好。阿维塔 CLTC 续航里程达 550~680km,百公里加速 3.98~4.5 秒,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合作为阿维塔 11 优秀的动力、 续航能力提供了保障。华为在手机端的设计、制造经验和智能化系统技术有着充分积累,与长安共 同设计阿维塔造型、UI、内饰等,更好地适配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同时华 为也提供部分销售渠道,阿维塔 11 已进驻北京、深圳等地的华为旗舰店,后续有望进一步拓展。


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

在传统供应商合作模式下,Huawei 为车企提供以 MDC 为核心的高品质的智能化零部件,助力车企 造好车。华为 MDC 性能卓越、安全、稳定、可迭代、车规级、可量产、标准化、配套工具链完善, 受到大部分企业青睐。华为为长城(机甲龙)、广汽(AION LX Plus)、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 业的多个品牌提供 MDC 产品,Momenta、禾多科技、商汤科技、MINIEYE、易控智驾、主线科技 等企业也基于华为 MDC 610/MDC 300 开发各自智能驾驶功能及相关算法。 华为与大量厂商建立起广泛合作关系,涉及产业链多个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合作建立,华为技术 水平也会在不断合作中逐渐提升,产品会覆盖更全面、性能表现更加出色、更加适合车机场景。

投资分析

长安汽车:经营业绩持续改善,与华为宁德合作前景看好

品牌向上产品提速,发展前景看好。品牌方面,公司发布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与华为、宁 德时代合作打造高端 SEV 品牌阿维塔,优化 UNI、长安乘用车、欧尚及凯程等品牌策略。产品方面, 公司计划 2025 年前推出 30 余款产品,包括阿维塔 4 款、深蓝品牌 5 款等。此外公司计划到 2025 年 实现长安品牌销量 300 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达到 35% 。公司整体品牌向上发展,产品周期加速, 利好未来销量及业绩提升。 新能源发展迅速,深蓝销售情况良好,阿维塔前景可期。公司 2022 年发售深蓝 SL03,市场反馈良 好,预期未来年销 15-20 万辆。此外 C673 预计 23 年 6 月上市,有望取得较好业绩。阿维塔 E11 于 2022 年 12 月交付,E12 预计 2023 年内上市,后续将推出更多新品,前景值得期待。

携手华为、宁德,共同打造阿维塔品牌。阿维塔品牌基于长安、华为、宁德携手开发的 CHN 平台 打造。其中,长安负责底盘设计、整车集成,华为负责电池管理系统及软件科技,宁德时代提供电 池。三者联合开发使得数据互通,开发效率更高,产品性能更好。华为在手机端的设计、制造经验 和智能化系统技术有着充分积累,与长安共同设计阿维塔造型、UI、内饰等,更好地适配激光雷达 等传感器,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同时华为也提供部分销售渠道,阿维塔 11 已进驻北京、深圳等 地的华为旗舰店,后续有望进一步拓展。智能化方面,阿维塔 11 座舱搭载鸿蒙系统,拥有优秀的交 互能力。搭载华为深度合作的高速 NCA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城区 ICA 智能巡航辅助、APA 智能泊 车功能,智能驾驶能力领先。拥有一键备车、主动迎宾、情绪识别、智能情景模式及离车座舱感知 功能,“情感智能”表现出色。


赛力斯:电动技术及智能智造能力领先,智选模式携手华为销量出色

华为合作成效显著,智选模式助力销量攀升。公司为最早与华为进行智选模式合作的车企。2022 年 先后推出问界 M5、M7、M5 EV 三款车型,均与华为共同定义,搭载华为智能座舱、智能电驱等产 品,产品表现出色。借助华为门店拓展销售渠道,铺设速度快、覆盖城市广、门店数量多,带来销 售网络方面的优势。产品力和销售网络带来销量和订单的出色表现。据 AITO 数据披露,问界 M7 上市 4 小时后订单量突破 2 万台。截至 2023 年 2 月,问界品牌累计销量 8 万余辆,后续销量有望稳 定提升。

整车生产经验丰富,智能智造能力领先。问界品牌主要通过两江智慧工厂和凤凰智慧工厂生产,均 依据工业 4.0 标准及工业互联网要求打造,自动化程度国内领先,采用了先进的制造运营管理系统 及制造工艺流程,以实时在线的响应方式快速精准地进行规模化定制生产,实现关键工序 100%自动 化、执行严格的品控标准,在生产销量较高的同时保障产品品质。电动技术深入布局,新能源业务 研发持续投入。公司全新打造的智慧电动汽车平台具有“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程、生态可随需、系 统自进化”的优势,兼容纯电和增程两种驱动模式,同时通用化的平台设计能有效降低开发设计成本。 公司自研 DE-i 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在续航和性能方面表现出色。

营收增速显著,利润端短期承压。问界品牌销量表现出色,带来营业收入的同比大幅增长。2022 年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231.2 亿元,同比增长 102.0%。后续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推出,营业收入有望维持 同比高速增长。但产品尚处爬坡期,利润端仍持续承压。2022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 26.7 亿元,同 比下降 146.9%。主要是新产品处于交付初期,尚不具备规模效应,加上前期渠道布局、广宣费用、 销售服务费用等带来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等原因所致。后续随着交付量提升,毛利率及销售费用率 有望持续改善,带来规模净利润的逐渐改善。

江淮汽车:商乘并行,销量有望改善;合作广泛,助力业绩增长

江淮汽车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老牌自主汽车厂 商,整车产品基本涵盖乘用车及商用车全品类,包括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 SUV、轿车、客车等。乘用车形成以思皓品牌为主的产品矩阵,据公司产销快报披露,2022 年全年 累计销量 50.0 万辆,同比下滑 4.5%。2022 年江淮乘用车累计销量 30.2 万辆,同比增长 19.6%;其 中新能源产品表现出色,2022 年实现销量 19.3 万辆,同比增长 44.0;轿车销量增速明显,剔除蔚来 代工产品 ET5、ET7 后,仍实现销量 3.7 万辆,同比增长 36.4%。商用车以轻卡为主,销量有望随行 业一同改善。


华为合作造车,智能化领域深入赋能。2019 年公司与华为正式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 MDC 平 台项目合作协议》,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公司 2021 年推出 MIS 皓学架构,应用于思皓 QX、思皓曜等车型,采用鸿蒙 OS、麒麟 990 芯片, CPU 算力大于 75kDMIPS。思皓爱跑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华为全球首发的 77G 毫米波雷达。 据电动知家消息,华为与江淮预计合作推出的新车型,定位于中端市场,价格区间在 20-35 万元。 江淮汽车拟投入近百亿元打造全新工厂。预计最快将在 2023 年第三、四季度开启销售。

代工蔚来牵手大众,多模式助力业绩增长。2016 年公司与蔚来汽车签署约 100 亿战略合作协议,蔚 来汽车提供生产所需零部件和物料;公司负责汽车投产生产,双方共同生产新能源合作汽车车型。 江淮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的世界级智造工厂,代工生产 ES8、ES6、EC6、ET7 等车型,打造了拥有 国内自主品牌首条高端全铝车身生产线的世界级智造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2022 年 12 月 12 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第 30 万台汽车下线,再度刷新中国高端品牌汽车量产下线速度。 公司 2017 年与大众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2020 年签署产品组合框架协议,大众 集团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 4-5 个大众集团纯电动品牌产品,目标在 2025、2029 年分别生产 20~25 万 辆、35~40 万辆,预计总收入分别达到 300 亿元、500 亿元人民币。

均胜电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全面布局,未来发展看好

汽车电子多点布局,未来发展看好。22H1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 65.9 亿元(+8.7%),若剔除 欧元贬值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 20%,保持较高增速。智能驾驶业务公司成立研究院,L0-L4 产品已具备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2022 年将陆续定点和量产,同时与英伟达合作,基于 Orin 芯片开 发针对 L2++高速公路及城市 NOA 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新能源推动电控模块多合一等产品开发。 公司智能化与电动化多项产品齐头并进,22H1 收获订单 250 亿元,未来发展看好。 汽车安全业务短期承压,后续有望改善。2022 年受全球疫情、芯片短缺、俄乌冲突、欧元汇率下跌 等影响,汽车安全业务收入出现下滑;原材料及运费涨价导致毛利润减少约 6.6 亿元,毛利率短期 承压。22H1 汽车安全业务收获订单 400 亿元,后续芯片短缺及疫情缓解,收入有望逐步改善;原材 料及运费后续有望下降,并和上下游共担压力,加上全球重组优化、公司各项运营优化等影响,毛 利率有望企稳回升,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华阳集团:HUD 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发展前景看好

产品矩阵不断完善,HUD 加速发展。公司拥有丰富的智能座舱产品线,座舱域控获多家企业定点, 部分项目量产爬坡。HUD 产品获长城、长安、吉利、广汽、及蔚小理等多家客户定点项目,客户结 构持续改善。智驾业务持续推进,新设子公司华阳驭驾专注智能驾驶业务。与地平线合作的智驾域 控产品正在推广。压铸业务覆盖面持续拓宽,定点项目不断增加,收入有望持续提升。 自主品牌深度合作,下游销量表现出色。公司与长城、长安、吉利、广汽、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及小 鹏、问界等新势力合作较深,涉及产品众多。随着自主品牌销量提升及渗透率上升,有望带动公司 产品收入增长。

华为合作拓展新技术路线,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 AR-HUD 技术路线不断丰富,双焦面 AR-HUD 产品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获得定点项目;斜投影 AR-HUD 产品已向市场推广;光波导 AR-HUD 与 珑璟光电战略合作携手开发。华为 AR-HUD 采用 LCoS 技术,目前已在飞凡 R7 上搭载。公司 LCoS AR-HUD 与华为合作携手开发,增加技术路线覆盖,进一步提升在 AR-HUD 领域的竞争优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华为   毫米波   模式   座舱   汽车   长安   销量   产业链   深度   智能   报告   品牌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