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科技郑轶:数字化赋能小微,多维度延伸服务触角

在普惠金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小微融资的困境还有哪些解法?科技力量能如何发挥作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近期专访了信也科技副总裁郑轶,在他看来,当前仍有过半小微贷款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金融科技服务的赛道上大有可为,除了通过智能获客、风控等助力小微融资业务降本增效外,还可以在数字化经营、智能营销等多维度上赋能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将更为丰富。

过半小微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小微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

南都: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丰富,技术的进步也在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当前普惠金融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信也科技副总裁郑轶:

是的,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相比五年前已经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当前小微融资面临着供给规模不足与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真正需要帮助的小微用户,其绝对数量在中国企业中的占比极高,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但他们实际能拿到的贷款余额占比跟他们本身的数量是不成正比的,小微所获贷款供给与其对经济的贡献规模也不匹配。信也科技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科技助力小微成长破局·2022年小微融资发展与展望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空间为104.3万亿元,贷款需求满足度为48.5%,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贷款有余额户数仅占中国小微户数的22.5%,还有超过半数的小微贷款需求仍未被满足。

南都:在小微金融领域,往往存在大量非标准化客户,资产难以识别和合理定价,业务难点具体有哪些?

郑轶:

造成这样现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抵押物,资产难以定价,与传统意义上那些可以标准化评估的资产完全不同。特别是当银行遇到这样的客户,在缺少这些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银行很难给各类客户放款。

普遍来看,小微型企业在税务和经营等方面的标准化数据的积累上有很大缺陷,小微农户的资产通常是作物、农具等,难以衡量,小微个体工商户的资产也存在不标准化、零散等问题。以一个小型烟酒超市为例,它就不会像大型一些的企业一样,有较为标准的仓储管理系统、销售系统和CRM系统等,这类数字化经营管理系统的运维成本很高,对这种小超市来说比较难承担,多数还是采用的偏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来做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很低。如果申请贷款的企业有这些系统,银行可以很方便地调取到贷款评估所需要的历史经营数据,但不具备这些经营条件的企业就几乎没法在银行直接借到钱。

精准识别长尾,助力小微金融降本增效

南都:对于这样在业内普遍存在的难题,金融科技公司如何覆盖到这些长尾的小微金融客户,应该如何打通这些堵点?

郑轶:

就信也科技而言,首先是以全线上化的业务为核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我们开放的各种各样的入口提交申请材料,二是平台的风控系统技术并非仅凭企业的经营数据、营业执照和财务数据来做评估,更多是针对企业主本身的信用状况来做评估。

在智能获客方面,信也科技基于人工智能自主研发了“章鱼”智能获客系统,通过定位实时数据链路、效果评估、决策优化引擎、智能投放平台来实现对媒体渠道精准触达,挖掘潜在用户,帮助业务提升广告效果,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找到更优质的流量。在智能风控方面,信也科技拥有“明镜”反欺诈系统,可以根据机器学习、各类规则分析潜在风险用户特征和案件线索,并采取多样化的反诈骗策略。

南都:对长尾小微金融用户而言,如何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宜的配套服务,同时保障好他们的金融健康?在创新业务实践中有何经验?

郑轶:

小微经营者的金融健康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过去三年,疫情防控期间,小微经营者的金融健康更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小微普遍存在的自身规模小、经营风险高、信用水平偏低等特性,会使他们更容易遭遇金融风险。现在是小微经营者重新破冰前行的新机遇时期,我们更应该引导、帮助其改善金融健康状况。

实际上,信也科技现在服务小微金融的用户占比已经越来越高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也披露了一些最新的数据,我们已累计服务超过175万小微用户,单季为50.4万户小微企业主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单季促成的小微用户借款金额增长至113亿元,约占季度总交易量的25%。信也科技还开辟小微服务专区提供20余个服务项目的数字化工具,帮助小微企业升级数字化经营,这也是为了逐步解决小微企业经营数据缺乏的问题,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及转型升级。除此外,随着我们小微用户的增加,现在平台上小微用户会用单独的产品入口,我们也会针对他们提交的材料来进行单独评估和定价,随着数据的积累,未来还会对用户做更多细分。

数字化升级:科技赋能延伸小微服务触角

南都: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金融行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郑轶:

如今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是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延伸了小微服务触角,金融科技公司积累的这些技术能力,这些东西恰恰弥补了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两边的短板。

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了不同的线上营销获客思路,也有不同的在线风控思路,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纯粹通过信用的方式来做精准识别和定额定价。除了依赖于自身十几年发展积累的数据模型和算法之外,还需要更开放地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他们做好业务下沉,服务好他们原本服务不到的长尾小微客群。

大中小型的金融机构转型路径不同,大型金融机构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研投入,与金融科技的合作或许没有那么深入,但绝大部分中小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融科技公司来在这个赛道中去为他们提供金融科技服务,还是大有可为的。

南都:展望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发展的趋势,还可以在哪些维度上数字化赋能金融机构,让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更为完善?

郑轶:

核心还是科技能力,围绕科技赋能来做延伸。对于银行类客户,可以提供精准的营销解决方案,除了基础数据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咨询类服务,比如金融科技公司带着解决方案和顾问进驻银行,提供定制化服务;还可以提供业务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贷前可以提供智能风险识别的解决方案;贷后可以提供智能贷后管理的解决方案。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为金融科技公司拓展下沉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帮助小微用户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助力金融机构更大规模地拓展业务。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研究员 熊润淼 实习生 李明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多维   科技   触角   助力   精准   金融机构   贷款   需求   业务   银行   智能   金融   数据   用户   系统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