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以下国企,除非涉及民生,非必要不保留

两千年左右,轰轰烈烈的国企拉开帷幕,经过这一轮国企改革,县以下国企几乎不存在了,这轮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市场活力,从此经济迈入快速增长轨道,GDP连续十多年平均增长10%以上。

进入10年代中期后,曾何几时,县级国企重出江湖,城投公司、农投公司、交投公司、旅投公司等纷纷挂牌成立,一时间,县城多个政府投资的国企运应而生。

这些国企的成立,肯定不会是摆设,必然要开展相关业务,于是,城投公司当起了开发商,在县城大量拿地开发,交投公司拿到了公交车线路车以及出租车经营权,农投公司在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搞起了农业产业化项目,一时间,县里的大小项目都被政府投资的各种公司拿下。

一个县,本来市场容量有限,政府投资的各种公司,本身就具有先天优势,在加上背后的政府背景,于是抢战了县城大部分资源,稍微好一点的项目都被收入囊中,县城普通人的机会就只剩下开饭馆、开服装店、开茶楼,市场活力被压缩。

当然,无论国企民企,只要经营得好,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照章纳税,都无可厚非,但县以下国企有几个先天不足,注定难以辉煌。

一是县以下国企虽然看是企业,其实按照行政机关模式来管理,县以下国企明面上没有级别,但实质上都是有行政级别的,一般为正科级,其董事长总经理一般由政府部门正科级局长出任,副总经理一般由副科级副局长担任,公司部门以下才从社会招聘,其管理模式与政府机关大差不差。

二是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适应企业需要,县一级国企领导层来源于政府机关,其长期在政府机关工作,很熟悉政府机关运作模式,对企业经营管理不熟悉,决策缺乏科学合理,反正亏了是国家的,对自己影响不大。

三是管理和人工支出成本更高,县级国企的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来源县级机关的正科级、副科级干部,这些人员在党政机关拿公务员工资和绩效,一年大概也就十万左右,摇身一变成为县级国企领导层后,薪水翻了好几倍,多的能拿五六十万一年,少的也有三四十万,虽然看起来是企业发的工资,但国企是政府投入的,最终还是相当于财政发的工资,这就导致国企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正是以上原因,县级国企普遍亏损,现代咨询《2022全国区县城投公司负债率情况榜单》显示,纳入统计的385家区县城投公司平均负债率为56.82%,负债率偏高,债务负担重,就连茅台集团所在地级市遵义城投都爆出惊雷事件,还不用说县级国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国企   正科级   领导层   管理人员   政府机关   县级   县城   民生   工资   政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