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报的出现-从小报窥见宋代社会

#历史开讲#

早在报纸产生之前,朝廷就已经有了传播的观念。周秦时期,政府的官员举着木铎游走各地,木铎是一铜制成铃铛形状,摇起来会发出响声,以此向当地百姓传达政令消息。

同时,政府官员在途中也进行,信息采集活动,与现在的所说的“采风”类似。

到了汉朝,官吏会将消息写在旗子上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多是用来传播军事活动以及歌颂皇帝的功德。

到了唐代时期出现了邸报,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邸报为朝廷官府所垄断。

木铎

直至宋代,小报的出现,才有了民间的信息传播。

小报与官方的邸报相比,内容较为多样,其中有从邸报摘抄的信息,更多的是来自于民间所收集到的信息,除了涉及到有关时事的方面,还有各种娱乐消息。

那么,为什么民间小报会在宋代产生呢?

一、出现活字印刷术

此前虽说雕版印刷术已经广泛采用,相比于手抄书籍,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印刷的数量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但是,雕版印刷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

雕版印刷的原理是将文字刻在板子上,在板子上刷上墨水,然后印在纸张上。

因此,一个雕版只能刻一张纸的内容,印刷第二页的内容就需要再刻一张雕版,如此流程重复,几张甚至几十张雕版,才能完成一本书的印刷,程序非常繁琐。

而在北宋时期,出现了对雕版印刷的改良——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最大的不同,就是活字印刷不再使用整张的雕版刻字印刷,而做成许多等量大小的胚子,每个胚子上只刻反向的一个字,然后根据字的不同再进行排列,方便在印刷的时候快速找到需要的字。

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找到相应的字印在纸上,不再需要整排的雕版了。

并且,每个字的毛坯都可以重复使用,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取字体,不需要提前准备好一整张的雕版。

民间小报所收录的内容种类丰富,想要有较好的销量,也需要实效性,印刷和出版速度要快。

若采用先前的雕版,小报内容灵活,雕刻需要一定的时间,且不说雕版的雕刻时间长,雕刻好雕版之后,再经过印刷,实效性会减弱,消息会变得滞后。

就雕版本身来说,雕版的重复使用率也是极低的。

小报的内容都是根据最新消息所编写,消息都是时时更新日日变化,若此次的消息雕刻一次雕版,下次消息更新又重新雕刻,是极不划算的。

活字印刷的出现为小报的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灵活地选取字体,且每个字的毛坯都可以重复利用,不会出现利用率低、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况。

二、经济富足,百姓安乐

宋代属于较为和平,经济富足的时期,虽然边境经常会有西夏的扰乱,也经历了了战乱,但是,宋朝的统治者们考虑到持续的战乱会影响到百姓们的生活,会让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愿意用钱来换取和平。

出于对统治的维护,宋朝一直注重文官,对武官的培养较少,因此也造就了宋朝战斗力较弱的问题。

战争中不占优势,面对边境的挑衅,宋朝的统治者们更倾向于和谈,所以战斗力较弱,却也换取了一时的和平,百姓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到战乱的困扰,呈现出一片和平的景象。

和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社会条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百姓们才可安心耕种纺织,社会财富才能得到累积。

不少诗人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以诗句的形式,描绘方式宋朝经济发展,商贩叫卖、顾客驻足的热闹街市,百姓安居的盛世景象。

在盛世之下,百姓才有时间、有精力在一天的耕作完成之后,看一看小报,了解最近的信息,读一读文人墨客所写的新文章。

有时小报上也会出现一些新式的吃食、来自别的城市的奇闻异事,或者可以说是“八卦”。

若是在乱世,衣食住行都难以得到保证,为吃饭穿衣而发愁,百姓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系与自己生产生活关系不大的社会信息,就没有人会闲下心来看小报,小报没也就没有了市场。

生活的安定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的普及,到了宋代,教育从官府走向民间,世家大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有所改变,百姓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识文断字的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阅读文章理解句子。

百姓们认识字了,可以读看文章了,也就增加了对外界社会了解的渴望。

而邸报这类官方的报纸,仍然被官府所垄断,普通百姓是不容易得到报纸的,想要得到一些消息,就需要通过民间报房所印刷的小报,因此,有了了解信息需求,小报就应运而生了。

小报对于百姓文化方面的启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小报的内容多样,会收录范仲淹、欧阳修等大家的文章,百姓广泛阅读之后,对他们的文化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起到了“启民智”的作用

图源网络

三、发表意见主张的需要

官员们已经有了引导舆论的意识,将自己的一些意见主张等,通过小报,将消息透露给百姓们。

有关的事件就变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由此引起民间对官员们所关心话题的讨论,讨论的越多、声音越多、规模越大,就会可能会引起朝廷甚至是皇帝的注意,自己的意见与主张就能够顺利传到皇帝那里,引起皇帝的关注。

官员为什么要通过小报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政见主张呢?其中一个主要是原因是为了避免党争之嫌。

我们都知道,古代恩荫制度,官吏的任用会考虑到现任的亲戚族人等,族人到了恩荫的年纪,就会被授予职位、获得俸禄,即便是闲散没有多大用处的职位,也是造成宋代的官吏队伍逐渐庞大重要原因。

到了仁宗时期,官吏的队伍较真宗时期相比,已经是真宗时期的两倍之多,而官员的俸禄支出更是占据了宋代财政支出中极为客观的一部分。

冗官冗员问题很严重,同时,这也是宋代出现积贫积弱问题的根源。

官吏多就难免会出现党派林立,引发党争,而官员都不愿意自己被扣上参与党争的帽子,发表意见尤为谨慎,但是不发表又不会被皇帝采用。

在两难之下,小报成了他们的首选。

小报是民间报房所出版,并非是官方的消息,民间报房的消息来源也是复杂多样,很难查到消息的源头。

想发表意见却又害怕被追溯到消息的官员,就可以顺利避免查到自己,也可以避免因发表消息而惹祸上身。

仁宗时期还开始了新政、着手对社会现状进行改革,新政大臣和旧派大臣难免会打压对方,为了使自己一派占据舆上风,就有了通过小报来引导民间的舆论,通过民间的舆论,达到支持自己一派社会优势。

皇帝和朝廷的决策,一定程度上还是会考虑百姓的意见,哪派能把握了舆论,其观点意见被采取的可能就会大一点。

这也是当时的官员懂得舆论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表现。

小报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朝廷对于信息的控制和垄断。

虽然小报也会誊录一些官报的内容,比如皇帝的奏令、官员的任用、皇帝的起居等,但是,这些消息也不是普通百姓随便就可以看到的,普通百姓无法得到官报,可以通过小报得到一些官方的信息。

除此之外,小报诞生于民间,其运作也是在民间,小报作坊的运营者自然有官方没有的消息源,得到的消息比官方更多样。

这就打破了官方朝廷在信息方面的垄断,小报可以将官报上的消息“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小报独特的消息源也是对官方朝廷信息垄断的瓦解。

小报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虽然和现在实时传播的互联网无法相比,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小报属于民间自营的报房,出版比较随意,一切视情况而定。

结语

小报瓦解了官府对消息发布的垄断,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封建统治的权威,威胁到了皇权及其统治。

因此民间的小报并没有得到官府的认可,反而是遭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打压,小报的生存极其艰难。

小报的出现,反映了民间百姓对于信息的渴望,也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不同的侧面,层次不同地展现了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市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小报的出现也是民间办报的开始,是百姓信息获取意识觉醒的开始,更为后世研究宋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小报   宋代   活字印刷   民间   宋朝   朝廷   官员   百姓   消息   社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