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科学大讲堂第105期“追踪恐龙”

原来,鸟类是恐龙后裔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3月3日,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与羊城晚报社联合承办的第105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在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举行。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立达做客大讲堂,在《我们一起追踪恐龙》中分享了追踪恐龙足迹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故事。

邢立达介绍,恐龙是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至2.35亿年,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已灭绝的一种陆生爬行动物。但是恐龙其实并没有“灭绝”,邢立达说,科学研究发现如今的鸟类其实就是恐龙的后裔。

恐龙生活在三个纪元中,其中有侏罗纪和白垩纪。为什么电影侏罗纪的恐龙都来自白垩纪?因为白垩纪的恐龙最多,也长得比较漂亮,但是白垩纪三个字的名字却比较难记,所以制作电影的时候就选择了侏罗纪。电影《侏罗纪公园》上映后,改变了公众对恐龙的印象,终于认识到恐龙并不是沉重的笨重的,而是迅捷的灵活的。1941年,杨钟建先生命名了许氏禄丰龙,并印制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恐龙邮票。

有一年,邢立达团队去缅甸寻找化石。在当地的一个小摊子,一个琥珀里有两个蚂蚁。邢立达对着阳光一看,心里一震,原来里面竟然有鸟的羽毛,那么就可能有恐龙的物质在里面。经过科学扫描后,确认有八个恐龙椎骨在里面,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恐龙琥珀。在琥珀的边缘发现了恐龙血液的痕迹,标本断面出现了高度富集的铁元素,这些都说明了血蛋白和铁蛋白的痕迹。但是这些物质已经失效了,也没有了复活恐龙的可能。

在追踪足迹时会发现,来自民间的足印分类主要有四种,一是禽鸟类,如落凤坡、金鸡足迹、野鸡坡、神鸟足迹、大鹏足迹、天鸡足迹等;二是动物类,犀牛足迹、老虎足迹等;还有一种是“神仙类”,如鬼手印、格萨尔王足印、山神大脚印、支格阿鲁足印等,四是植物类,如石头开花、石生莲花等。

邢立达说,现在被发现的最小恐龙足迹仅有1厘米,最大的则有93厘米。福尔摩斯小说的作者柯南道尔是恐龙足迹研究的祖师爷。原角龙是传说中狮鹫的原型,它的头特别像狮子,嘴巴像老鹰的喙。实际上,很多神话传说的背后都有古生物的影子。

邢立达说,目前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了恐龙化石,其中有个化石是梅杜莎角龙。角非常的特别,而且是北美跟霸王龙战斗到最后的勇敢斗士,非常的优秀。还有叫做帝王埃德蒙顿龙的恐龙,生活在距今7300万年前,每块上颌骨有52列齿系,每块齿骨有44列齿系,每列齿系有至少6颗牙齿,总共有1152颗牙齿,是牙齿数量最多的恐龙。

本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恐龙   白垩纪   珠江   科学   足印   侏罗纪   大讲堂   化石   琥珀   足迹   牙齿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