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操、绘本阅读、游戏任务……“快乐治疗”助力患儿康复

对于脑瘫儿童家庭来说,孩子出生后就要踏上一条艰辛的求医之路。如何帮助孩子早发现早治疗,从身体到心理逐渐康复,让患儿家庭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是康复科医务工作者的最大心愿。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患儿、职工子女、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共40多个家庭近日相聚在上海儿童图书馆,共同参与“绘声四海 阅享童心”首期线下阅读会暨“童心愿”康复儿童春季成长营活动。

进入图书馆,小朋友们佩戴不同应颜色的袖章,在馆内完成五个相应的任务。绘本答题、感受颜色魅力、计算价格……完成有趣任务后,孩子们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并和医务志愿者们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绘声四海 阅享童心”希望用阅读绘本的形式搭起互通互联的桥梁。在上海初心为爱公益基金会的协助下,团队联动了胡姬港湾和宜川一村两所幼儿园,共同参与到绘本阅读中。

“我最喜欢《跑跑镇》的绘本答题任务,馒头和肉丸哒哒哒跑着撞到一起就变成了肉包子,特别有趣。”第一次参加活动的熙熙这样说。

“她不但是个神奇的……画家,还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活动上,因臂丛神经损伤在华山医院康复三年的暖暖与妈妈倾情演绎《我妈妈》绘本。你一句,我一句,牙牙学语的暖暖在妈妈的引导下,流利地说出绘本内容,体现了母女亲密无间的默契,而这份默契正是通过亲子间长期坚持康复治疗所建立的。从刚开始只有手指能动,到如今恢复基本功能,回归正常生活,暖暖的康复离不开医院全方位的治疗和关注,包括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整个家庭的心理健康。

“康复治疗师朱老师对孩子非常好,每期康复活动我们都参加。朱老师编排的康复操,她都是手把手教,也会让我们自己体验一下力度和角度怎么样。”暖暖妈妈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生活在阴霾之中,是医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们家走了出来,“我刚开始也想不开,达不到治疗标准,非常抑郁。经过志愿者和朱老师的不断鼓励,还有社工部的老师给我进行过几次心理辅导,才慢慢走了出来,非常感谢他们。”

儿童康复组的康复师利用闲暇制作康复指导手册、编排康复操,“乒乒乓乓”康复操就是其中之一。活动现场康复师带领着小朋友们跳起了康复操,将孩子们的热情都调动了起来。不要小看简单的动作,这些精心编排的康复操都很有针对性,通过简单有趣的运动能加强小朋友在家的康复效果。

“这个康复操把舞蹈动作与肢体运动相结合,再加上音乐,放到患儿身上来演示,是非常难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朱玉连向记者科普了康复操和阅读绘本背后的原理,“因为他们有的肩膀不能动了,有的动起来非常紧张,但是跟着节律把这些动作做出来,事实上就是把枯燥的肢体康复运动的内容放到了线下,是非常有趣的一种呈现,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过程中接受治疗。另外,为什么要专门讲绘本,儿童患病以后,也要健康地成长,不只是身体,还需要锻炼他的阅读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跟父母之间的沟通能力。我们的绘本都是专门推荐的,比如要表演动作,父母跟着孩子一起把绘本演绎出来,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强化了爸爸妈妈对孩子肢体运动的引导。帮助患儿在家里也能持续、高质量地康复治疗。”

据悉,华山医院“童心愿”康复儿童成长营项目由华山医院医务社工部、康复医学科、痉挛状态MDT等优势学科联合开展。自2018年启动以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多重方式科普康复技巧、舒缓心理压力,为患儿家庭提供了多方面支持,累计为超过1000组家庭带去手术资助、康复资助、康复器械资助、多学科联合诊疗、个体化评估、家庭个案服务、志愿陪诊等多元化的服务。同时,通过多样的活动,帮助患儿脱离单调、痛苦的训练治疗环境,引导患儿更健康快乐地身心成长,传递爱与希望。

记者:吴会雄、王卫民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社工   童心   助力   肢体   有趣   动作   妈妈   老师   儿童   家庭   快乐   华山医院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