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江西模式”执行案件结案率全国排名第一

江西高院院长傅信平。

“智慧法院”已成为江西法院系统的一张“名片”。江西高院在全省法院诉服中心设立“收转发e中心”,可实现快速立案、跨域立案等功能,智慧法院“江西模式”在全国1000余家法院推广,成为法院系统改革创新的标志。南都记者对话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傅信平,他介绍,借助智慧法院江西模式,群众获得了现代化诉讼服务,法官办案和法院管理也可实现减负赋能。

谈智慧法院建设

人工智能可为法官提供更精准的类案参考

南都:江西高院在全省法院诉服中心设立“收转发e中心”,都有哪些功能?如何便利公众诉讼?

傅信平:“收转发e中心”具有快速立案功能。同时,“e中心”还有具有跨域立案功能。当事人可就近选择任何一家法院办理线下诉讼服务事宜,变当事人奔波为法院跨层级跨区域协作,实现了诉讼材料在江西全境的通收通转通发。

“e中心”还具有材料收转功能和电子送达功能。江西法院收转发e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118家法院的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网络,不仅为人民群众供给现代化诉讼服务,更为法官办案和法院管理减负赋能。

南都:在建设智慧法院上,江西法院取得了哪些经验?

傅信平:以“收转发e中心”为枢纽的江西智慧法院“e系列”应用体系建设,通过打造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智能化业务支撑体系、“e系列”体系等,逐步形成完善智慧法院应用体系。随着2022年“档案e管理”全面推广应用,全省法院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形成“e系列”体系的收官闭环。

“收转发e中心”平台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定为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的集中模式并发文向全国推广。首创全省法院集约送达中心和“审送分离”送达工作模式,该创新模式入选《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审判e管理”平台入选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南都:我们关注到,智慧法院“江西模式”在全国1000余家法院推广,这一模式在提升审判效率方面,效果如何?

傅信平:2022年,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15.8万次,使用电子签章完成盖章的案件文书188.6万份,无纸化案件覆盖率达85.24%,送达成功文书378.2万份,送达成功率78.74%,节省费用6000余万元。审判案件结案率97.98%,全国排名第二,执行案件结案率99.47%,全国排名第一。

谈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

助2100余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南都:江西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这一机制的初衷是什么?

傅信平:在执行工作实践中,有一部分被执行人虽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但不存在抗拒或规避执行等重大失信行为。由于被纳入失信名单导致被执行人处处受限,反而影响了案件的执行进展,如果对认识错误主动纠正失信的被执行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更有利于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倡导守信激励良好风尚,也能更好地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南都:这一机制如何帮助企业化解危机?

傅信平:江西高院率先从省级层面建立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激励机制,严格法定条件和程序,规范化、精准化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对有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向人民法院作出信用承诺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给予其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暂不发布其失信信息。对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信用修复,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将其名单信息从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并解除与提高履行能力相关的限制性措施。

南都: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后,取得了哪些经验?

傅信平: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以后,江西法院适用信用承诺和修复机制案例2800余件,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帮助2100余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

谈规范刑罚执行

11万余件“减假暂”案件均公开裁判文书

南都:江西法院在规范减假暂执行方面有何举措?

傅信平:近年来,江西法院每年办理减刑、假释案件1.4万件左右,江西高院副院长、庭长带头主审并开庭审理重大涉黑罪犯减刑案件,探索实质化审理工作规程。

注重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对办理的“减假暂”案件主动接受监督,江西高院先后2次主动向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相关工作情况,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减刑、假释案件庭审2027人次,对江西法院办理的11万余件“减假暂”案件,均按要求公示相关信息和裁判文书。

同时,江西法院注重科技运用,强化权力制约。上线运行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从监狱提请、征求检察院意见、法院立案审查和审理等全流程网上办案、全过程网上监督,目前已办理案件6000余件。

南都:按照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要求,江西法院系统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开展全面排查整治,请问排查相关案件之后,发现了哪些问题?接下来应如何切实防止“纸面服刑”等问题?

傅信平:我们发现有少数案件开庭审理流于形式、少数审判人员未能严格依法依规办理案件等问题。

江西法院将在推动“减假暂”案件依法规范办理上持续发力。首先,大力强化办案的法治化,确保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和刑罚目的的有效实现。其次,加强对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专业化水平,设立“减假暂”案件专门合议庭,不断推进案件审判专业化。再次,深入推进审理的实质化。江西高院将下发文件,推进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开庭审理,确保案件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相关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论形成在法庭。最后,切实加强监督的常态化。建立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代表等监督人员名单库,增强案件办理公开度和透明度。

同时,每年还将例行开展检查,实行“一案双查”,做到“人人过关、案案过关”。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刘嫚

受访者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结案率   江西   最高人民法院   案件   法院   被执行人   智慧   模式   人民法院   当事人   法庭   机制   信用   功能   全国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