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冲击,离我们不远了,它或许已经悄悄的来了

2023年,第二波疫情就要来了,你准备好了么?

近日,除了新房、二手房的价格和成交量,在人们的关注中产生了大幅的热度上升之外,甲流以及普通流感,也出现在许多人的视线之中。

而在此前的2023年疫情联防机制会议中,张文宏教授等领域专家也曾表示,2023年的3~6月份将出现疫情的爆发。

近期舆论

而在甲流和疫情的结合之下,或许今年的上半年,民众并不好过,一方面要应对甲流,一方面还要防范新冠病毒的肆虐。

虽然在2022年的年末中,不少人已经感染了新冠,且康复人群的数据也有所上升。

但整体的群体免疫或许并没有完全的展开,且新冠病毒的变异还在继续,能否有效的应对显然是接下来的时间中,最应该受到人们关注的事情。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专家看法与个人应对

根据张文宏教授的观点,第二轮新冠病毒的感染率,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相比第一轮的感染率将仅为20%~50%。

且由于大部分人已经与新冠病毒直接面对过,在有了经验以及抗体后,其实应对策略也就变得较为简单了。

首先是,人群依然要维持原本的生活状态。也就是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室内定期消毒,以及注意社交距离。

也就是要保持一定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警惕心,不必要的场所尽量避免前往,例如电影院,咖啡馆等属于消遣式的场所,尽量选择不去。

即使因为工作或是生活情况,必须要去,那么在进入到相关场所之后,也尽量保持与陌生人的社交距离,而这么做的目的也是进一步的降低感染概率。

其次,人们要做好药物储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储备是维护家庭药品的正常数量,不要产生过多的预判,避免造成市场药品高价,或是供应紧张的情况。

在储备药品时,也不要人云亦云的做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品。而除了药物储备之外,人们也可以适量的采购一些家庭的消毒用品。

类似医用酒精或是84泡腾片等产品,但采购的原则依然是正常用量,超量的使用,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家中的老年人和孩子的身体情况。

这部分群体本身免疫力存在弱点,如果此时感染了病毒,那么老年人的相互传染形成之后,第二轮疫情爆发现象就会变得极为明显,并且将出现老年人死亡的事件,对于社会和家庭,这都是一种损失。

保证这个群体在生活中的正常生态平衡,也应该是人们主要在意的方面,避免他们受到感染也是家庭成员要履行的义务。

没必要慌张

虽然上述内容中的确产生了受众压力,但从客观角度去看,其实人们也没有必要产生过多的紧张情绪。

2020年的时候,疫情爆发使得整体社会停止运行的可能性,并不会在2023年中更多的呈现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已经产生了应对经验,一方面是因为在针对新冠的工作不断推行后,已经产生了新冠的专用药品,且部分药品已经列入了医保用药名单。

社会整体面对新冠的把握,已经有所上升,也就是2020年的行为模式属于处突,而2023年的行为模式则是维和,行为状态的转变,也不会造成民众的压力过度提升。

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下注意力的转移,也可以更多的放在家人的身体上。

随着家庭情况的稳定,整体社会也会在第二轮的疫情之中正常的运作,虽然过程中的经济影响存在,但是影响并不会过大。

结语

疫情与经济,或许在3年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对立关系。但准确的讲,在产生应对经验之后,实际上并不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反而会随着事件的发展逐渐降低影响。

人们在周期中的配合程度和配合意愿越高,那么整体的发展也就更能有序的行进。

重要的是在环境之中做出适合的选择,而不是对策略制定和执行者产生质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的,也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医疗体系和医疗质量,还有社会的凝聚力。

而这也是为什么随着疫情的不断推进,网络中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大的原因。

质疑的确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盲目的质疑或是没有推敲的质疑,它们的存在,显然是一种错误,做好自己的事情,显然要比拷问别人更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中产   感染率   疫情   社交   年中   民众   群体   场所   也就是   药品   病毒   情况   经验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