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生产优化

脂质体技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靶向给药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的制药技术。脂质体(Liposome)作为一种药物传输的剂型,与人体的生理相容性非常好,能够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脂质体膜作为人工合成膜的另一优势是,可以进行各种功能修饰,从而具备更多的延伸功能,如靶向性、长循环等。脂质体制剂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其粒度大小及其分布,而人体组织器官更倾向于吸收粒度小且分布均匀的药物脂质体,从而影响药物脂质体的有效性。粒径控制对脂质体产品的稳定性、药代动力学、包封率等都有影响。美国药典FDA指定纳米粒子应该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包括粒径分布,测量纳米粒子大小的方法中含有电阻感应脉冲(RPS)。

01、脂质体粒径控制方法

脂质体是由类似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主要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磷脂是膜结构的基础,胆固醇则嵌入磷脂层中间,起到稳定膜结构的作用。脂质体具有亲水亲脂性,磷脂亲水性头部聚集朝向水性界面,疏水性尾部聚集形成稳定封闭的囊泡结构。脂质体给药系统属于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脂质体在制备过程中,若粒径大小及分布不合格,则会影响产品后续质量问题。因此,粒径大小和分布是关键质量属性。目前,粒径控制常见的方法有:剪切法、均质法、微流控、超声法及薄膜挤压法。

02、脂质体粒径影响因素

脂质体膜是动态膜磷脂分子间不断交换位置,脂质体颗粒可以自发的聚集、沉淀造成脂质体物理形态结构的不稳定,粒径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03、粒径的检测方法

美国药典FDA指定纳米粒子应该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包括粒径分布,测量纳米粒子大小的方法中含有电阻感应脉冲(RPS)。

库尔特原理(亦称:RPS):悬浮在电解液中的颗粒随电解液通过小孔时,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产生电位脉冲。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库尔特原理属于对颗粒个体的测量和三维的测量,不但能准确测量物料的粒径分布,更能作粒子绝对数目和浓度的测量。其所测粒径更接近真实,而且不会受物料的颜色和浓度的影响。

04、Nanocoulter纳米库尔特粒度仪在脂质体药物生产过程的应用

1、粒径控制方案

Nanocoulter单颗粒、高精度检测可清晰的看到粒径控制前后样本的变化情况,帮助客户快速优化粒径控制方案 。

2、生产方法优选

不同的制备方法生产出来的脂质体粒径差异巨大,需要一种高精度的脂质体表征方法来指导生产方法的选择。而纳米库尔特粒度仪,可以优选出最合适的制备方法。下图为四种生产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图,其中方法三的粒径分布最均匀。

Nanocoulter依据检测原理的天然优势,直接测量过孔颗粒的等体积粒径。每过去一个颗粒检测出对应的粒径等数据,是真正意义上的单颗粒检测。Nanocoulter不但能准确测量样品的粒径分布,还能测量粒子数目和浓度,所测粒径更接近真实,而且不会受物料的颜色和浓度的影响。

Nanocoulter助您优选生产方法,赢在起跑线上。当然,瑞芯智造仍会致力于打造检测更精确、应用更全面的纳米粒度仪,我们还会不断探索研究,以期能做到更优更好,希望能在脂质体载药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更强的助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粒径   靶向   磷脂   粒度   脂质体   粒子   纳米   颗粒   测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