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大明第一届内阁首辅,宰相必起于州部,引领文官集团崛起

仁宗朱高炽从世子到太子,再到皇帝的一路上,好比天选之子,各种人保驾护航,朱棣靖难老班底金忠、首席智囊姚广孝都支持朱高炽,除此以外,还有三人一直对朱高炽忠心耿耿: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士奇:太子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杨荣:太子少师,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杨溥: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杨士奇生于元末明初,其父在杨士奇不满两岁时因战乱丧生。杨母是个刚强的人,一直教导杨士奇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杨士奇不愧是日后的文官之首,五岁时已经把《大学》倒背如流,还能理解贯通。古代女性没啥生产能力,母子俩过的非常艰辛,为了养大杨士奇,杨母带着“拖油瓶”嫁给了罗姓男子。


罗父是个古板的老学究,对杨士奇还不错,但只算正常。相处几年,罗父见杨士奇挺有学习天赋,于是平常多多指点下。但毕竟是外来人,罗家几个孩子偶尔也会欺负下杨士奇,还让他改姓罗,这对于有主见、明大理的杨士奇是很大的伤害。每年罗家祭祖,杨士奇就借故不参加。时间长了终究会爆发,这一年,8岁的杨士奇用泥巴捏了个人像当作已去世的父亲偷偷祭拜,好一个春秋大义,令人动容。


要么说事事巧合,这一幕恰巧被罗父看见,愤慨之余反而感动:杨士奇才8岁就知道祭拜自己的亡父,不忘本,追求尊严,于是便主动让杨士奇继续用“杨姓”,比较之下更觉得杨士奇以后会大有出息,便开始重点投资,着重培养他,以期杨士奇能够多多关照他自己的几个孩子。几年后,罗父因事被抓,刚有的家又没了,生活又陷入困顿。为了补贴家用,15岁的杨士奇开始教书。



几年后,杨士奇谋到一个小官,可是不小心竟然将官印丢了。弄官印不是大罪,但有人想借此生事便可杀头,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杨士奇跑路了,开始闯荡江湖,浪迹了20多年,也正是这20多年混社会还能没挂掉的经历,给其在太子、汉王夺嫡战中多番加分,太子府很多人被汉王整,只有杨士奇一人没啥事,始终陪在朱高炽身边,一路过关斩将



与杨士奇相比,杨荣、杨溥简直就是小白,没有传奇。


杨荣的发家很有趣靖难打进南京皇宫后,朱棣急匆匆的准备登基当皇帝,在路上突然跳出一人,对的,就是杨荣,他轻轻地笑了笑问道朱棣:是该先祭拜皇陵呢,还是先继位?朱棣瞬间清醒过来,靖难的口号是以维护朱元璋祖制为由,打败朱允炆后,如果不先祭拜朱元璋,而是立马继位,说明自己是乱臣贼子。而且,皇帝登基之前,一般要先祭祖,这是惯例。


鉴于杨荣的谋断能力,很快他被提为内阁大臣,另外杨荣对于军事参谋很有一手,因此每次出征朱棣都要带上杨荣,让他作为高参处理事务。


后续在第五次北征归来路途中,朱棣去世时,杨荣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使得在京城的朱高炽顺利继位。


杨溥的人生道路更简单,与杨荣一样,也是建文二年(1400年中的进士,后被任命为编修。性格上杨溥有点一根筋,遇事立场太过鲜明,容易招致祸患,被汉王搞,在大牢里呆了10年,直到朱高炽即位才被释放,随即进入内阁。


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都是铁杆太子党,高度统一的认为朱高炽是他们心目中继承皇位的理想人选,不仅仅是因为符合朱元璋的皇位继承人的最高标准:嫡长子,还是一位非常仁厚的人,如果他当上皇帝一定会行仁政,爱百姓。




所以,从始至终,三杨都是太子朱高炽的坚决拥护者,一路为太子保驾护航,在太子朱高炽登基后,曾感动的哭泣道:是你们三杨把我一路送上帝位的,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给予了三杨非常大的信任和放权。


一年后,继位的明宣宗从小就是三杨看着长大的,全过程目睹了三杨是如何尽心尽力地维护他老爸,以及在利用他自己进一步强化他老爸在爷爷朱棣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对三杨更是信任,而三杨,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启了大明王朝文官集团的崛起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文官   汉王   大明   官印   大学士   皇位   内阁   宰相   尚书   心目中   太子   皇帝   年后   集团   杨士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