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应届生偏爱,公考规则有完善空间

街谈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表示,经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未在毕业后马上就业,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希望通过自我提升以便更加契合就业市场。公务员考试及选调生选拔对应历届身份的要求,也制约着毕业生就业选择。他建议,建立大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数据库,实现求职与引才的精准对接,同时放宽公务员考试对大学生应历届身份的限制,畅通全社会工作岗位间交流的渠道。

公务员招考的确存在应届生偏好,很多职位都要求应届毕业生。这种偏好由来已久,一种解释是,每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庞大,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各方尽一份力,公务员考试每年要招聘大量人才,当然要做好担当。另外,这种偏好也并非公务员考试所独有,很多公司都偏爱应届毕业生,道理很简单,应届大学生是新鲜血液,刚步入职场工作劲头更足,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方面,他们也表现得更有活力。职场上对应届毕业生普遍的偏好,显然能体现一个部门或者团队的进取心,公务员考试背后是一个个公职机构,它们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放开这种限制,未必就能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毕竟招聘中的竞争格局不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毕竟公务员招聘主要环节是考试,这对一个人的时间和应试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尽管有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了还会报考公务员,但毕竟数量不会太多,公务员考试需要做一定的准备,真正要脱颖而出,还是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备考,已经步入职场的毕业生,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这可能也符合多数人的观感,最终考上公务员的,很少有那种经历了职场锤打的年轻人,如同职场上无数的就业选择,每个人进入哪一个行业,的确也需要一个契机,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前就充分备考,笃定要走公务员这条路,这种路径成功率显然更高。

既然不会对整个竞争格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那为何还要考虑放开这种限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照顾到少数需求,如今就业压力大,可能有人需要经历比较长时间的择业,放开这种限制就意味着他们多了一种选择,对改善就业而言至关重要;二是一种姿态宣示,公务员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未必是歧视现象,但在合理性方面,的确存在争议。当下职场焦虑非常普遍,构建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对缓解这种社会焦虑,引领社会各界打破各种职场潜规则,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务员招考的年龄要求变化具有风向标意义。过去有一种普遍的声音,认为要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消除职场中的各种歧视现象,需要公务员招考带个好头。其中呼声最大的就是放宽年龄要求,职场中有种普遍的“35岁歧视”现象,这个年龄的人去找工作非常困难,通常也容易成为公司裁员的对象。近年,公务员考试年龄要求出现一些新变化,根据媒体统计,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这也意味着公务员省考中的“35岁门槛”正在被逐渐打破。这种变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对此普遍作出了积极评价。

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待公务员考试放宽应届毕业生身份限制,就显得更有价值。公务员招考中的各种要求,包括专业限制、就业经历限制等,虽然不如年龄限制那般显眼,但同样对部分群体产生了不公平,审视这种规则要求,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整个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职场环境无疑大有裨益。 □可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萍乡   历届   焦虑   格局   公务员   岗位   年龄   年轻人   数量   现象   意义   身份   规则   大学生   社会   工作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