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获得3nm芯片技术突破,或将明年商用,不用光刻机?

近日中科鑫通称,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产线已在筹备,预计将于2023年在京建成,可满足通信、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微波光子、医疗检测等领域需求,有望填补我国在光子芯片晶圆代工领域的空白。

中科院获得3nm芯片技术突破

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最大的弱点就是半导体产业,其实这句话有些“模糊”,更确切地说,半导体产业是我们最大的弱点,不过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事实上,这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策略,根据最新的报道,中国科学院在3nm制程工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2023年就能实现批量生产。

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10nm的制程都没有成功,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批量生产3nm的制程了?能否替代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

关于这两个问题,下面就为各位做一个说明,第一,我国当前针对于硅基芯片的批量生产技术还停留在10nm,而14nm以上制程的芯片还没有实现批量生产。而22nm制程的光刻机,则被他们研制出来,并开始批量生产。

中国只掌握了10纳米以上Si晶圆制造技术,以及22纳米光刻机的自主研发技术,凭什么能批量生产3纳米晶圆制造技术?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3nm工艺的成功,并不是说3nm工艺的成功,而是说3nm工艺的成功。

光子芯片能否帮助中国逆袭

光电子器件是光子芯片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硅基电子器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传输速度上较于电子芯片要快1000倍,且在功耗的控制上也更佳,光子芯片采用的磷化铟、砷化镓等二代半导体材料,自然是要比电子芯片的轨迹材料要强。

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制备程序,虽然二者有着一定的相似度,但光子芯片的侧重点在于外延伸与制备环节上,而并非是在光刻环节,意味着不需要依赖高端的光刻机,这也是国内加大布局的原因。

在光子芯片产业体系成型之后,国内企业可以直接走IDM模式,不再需要依赖国际的供应链,有别于集成电路的标准化与分工明细化,中间可以省略很多复杂的环节。

而光子芯片的结构对工艺需求较低,一般是百纳米级别就够了,国产的90nm光刻机足够使用了,中科鑫通也表示:“光子芯片就算采用国产的设备和工艺,也能够实现成熟的量产!”

根据专业机构的预测,未来五年光子芯片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这也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就目前而言摆脱对于EUV光刻机的依赖,我们才能在芯片领域赢得优势,才能实现最终的换道超车。

弯道超车,让光子芯片被寄予厚望

这几天,北京日报发布了一则新闻: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产线已在筹备当中,预计将于2023年在北京建成。

从概念上来说,光子芯片主要有两种:光量子芯片和硅光芯片。不过,由于理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前者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国内正在筹备的这条光子芯片生产线,从介绍来看也属于硅光芯片的生产线。

与纯光子芯片不同,硅光芯片采用的是光电混合结构设计,在计算时,所有的指令、编译、软件都会先加载到电子芯片上进行处理,之后通过光信号进行计算,最后输出的依然还是电信号。 图片

而在另一个方面,早在2016年,英特尔就已经成功推出了硅光子光学收发器。在之后的几年里,英特尔的相关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已在研发更加先进的光电共封技术。

除此之外,Ayar Labs、思科等厂商,也已在硅光芯片领域有所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光刻   芯片   英特尔   技术   光子   中科院   纳米   批量   生产线   明年   领域   工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