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模仿小红书看见互联网的交互焦虑

二月中旬,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文章:今天,换个方式见面

微信用这篇文章宣布了微信公众号图片消息改版,坊间戏称“小绿书”。

对于微信的跟风,小红书发文暗讽:今天,又见面了

微信公众号图片消息的布局,从最初的文字在上图片在下、多张图片垂直排列,变更为图片在上文字在下、多张图片水平切换。虽然并非一模一样,但是很难说没受到小红书的影响。

本文不讨论微信是否抄袭,也不界定小红书是否首创,只是作为引子抛出问题:是否相似交互就能造就相似产品,是否相似定位就要采用相似交互?

同样从小红书说起。

2010年,Pinterest 推出。剪报式的图片收藏和分享,搭配瀑布流的交互,使得 Pinterest 爆红。除了“花瓣网”这一类功能几乎一致的跟随者,也有其它类型的产品借鉴了这个交互,分享/种草社区“小红书”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 Pinterest 的无法访问,“美丽说”、“蘑菇街” 的逐渐式微,小红书俨然成为了种草社区的代名词。觊觎小红书的各家公司陆续推出种草社区,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瀑布流交互。

如果说,旅行/美食/电商内容适合具有冲击感的图片/视频瀑布流,一切尚且合理。但是某些应用就显得画风奇特。

当美团开始在美食之间交叉推荐酒店、门票、按摩、培训、亲子等团购时,一切变得相当诡异。以美团投入推荐池中的酒店团购为例,经济型酒店居多,而此类酒店的用户决策并不依赖“种草”。更重要的一点,瀑布流大图+少量文字描述的交互,导致信息严重缺失,经济型酒店所需要考量的地段、交通、房型等实用信息一概没有。

同样的问题适用于什么值得买。主打“买得精细”的购物分享社区,原本是以文本内容见长,如今却连价格规则都无法正常显示。而且一屏只能容纳不到4条推荐信息,信息密度大大下降。

再说大众点评,“小红书”化是全面的,不只是交互,也包括内容。

当时的媒体报道:做社区做内容不易,大众点评干脆抄了小红书



别着急用转化率、使用时长、日活/月活这些数据指标来证明成功,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非要采用瀑布流交互?

是论证了这种交互的不可替代性?

还是论证了竞品的核心竞争力=交互?


我所看到的,是互联网对于交互的焦虑,急于穿上品如的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切变   大众   经济型   瀑布   焦虑   公众   酒店   内容   图片   社区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