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不如存人?四川夫妻16年疯狂生11娃,长子:我宁愿没有出生

“如果你要生育,你会生几个孩子?”女主人公张杏子回答“一个。”但事实上,张杏子与丈夫何洪结婚以后,二人在十六年间共生育了11个孩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2016年,丈夫何洪还锒铛入狱,采访时张杏子的大儿子曾坦言,宁愿当初没有出生。

(何洪一家)

而酿成这一悲剧的究竟是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能使得一个女人心甘情愿地在数十年间沦落为生育工具?时间还要回到1995年。

相识相恋结婚

1995年的上海,仍然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道路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灯光璀璨,充满着生机和繁荣。而富裕的上海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梦想想在这片繁荣之地扎根。

张杏子和何洪并不属于这类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梦想和野心,他们来到上海只是为了单纯的谋生。张杏子来自四川,没有文化的她为了吃口饱饭,不得不做一些低端出卖苦力的活计,除此之外,张杏子还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这让她不仅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甚至连朋友都没有,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外面繁华的夜色,张杏子的心头总会萌生出无边的寂寞。

(张杏子本人)

一个人的到来使得张杏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叫做何洪,同样是四川人,何洪和张杏子的出身都差不多,二人都来自农村,贫困、节俭自小都围绕在他们的身边,不过和张杏子不一样的是,何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没有什么疾病。在异地他乡,二人也因故乡一样而熟悉,认识后,何洪对张杏子十分照顾,尽管对于其他人来说,张杏子是一个随时都会发病的“神经病”,但何洪也并没有歧视她,这使得张杏子十分感动和温暖,渐渐的,二人互生情愫,在繁华无比的上海,他们也能够在潮湿漆黑的住所相依。

关系确定后,他们便一起为未来计划打算,在上海的日子里,残酷的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此的上海并不是他们能够安居的住所,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回到四川老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婚后坚持生育

故事直到现在,也是美好的。两个上海的打工者,一个贫穷,一个残疾,却能在偶然间相遇相互扶持,但在之后的日子里,这样的美好就被很快打破。跟随着何洪回到四川老家的农村后,张杏子就受到了村里大爷大妈的关注,大家都在背地里讨论这个看起来样貌端正的姑娘为何会跟何洪回家结婚。

(一)回村饱受议论

原来,何洪的家庭十分贫穷,在这种极端条件下,从小爹不理娘不管的何洪也养成了极端的性格。在外人看来,何洪不仅性格火爆偏执、爱占小便宜,在行为处事上也很不上进,没有哪家会把姑娘嫁给他受罪。因此甚至有人问张杏子,她是不是被骗过来的?

初来乍到,迎接张杏子的就是众人的疑惑和不解,但作为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女孩,张杏子自身也十分自卑和迷茫,离开了何洪,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因此即使村里的人都不看好何洪,张杏子还是毅然决然选择和何洪结婚。

(张杏子、何洪结婚照)

张杏子的所作所为也让周围的村里人不再阻拦,何洪没有钱,以至于和张杏子结婚的时候二人只是领了个结婚证,没有酒席,没有彩礼,甚至新婚夫妇所住的地方也仅仅是一栋破旧漏风的楼。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二人成婚生活。

(二)婚后沦为生育机器

但张杏子此时还未曾想到,婚后的生活竟然如此的可怕。在结婚之后,何洪便嚷嚷着想让张杏子为自己生育后代,张杏子也是农村出身,她知晓丈夫为何要这样,也十分同意丈夫的想法。在结婚一年后,张杏子的大女儿何川徽便出生了,但夫妻俩并不满足,在落后贫穷的年代,“重男轻女”思想盛行,于是张杏子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给何洪生下了一个孩子何君徽。

有了一儿一女,张杏子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但丈夫何洪却并不满足于两个孩子,在他的认知里,孩子跟金钱一样,越多的孩子就代表着家庭越富裕,于是他十分反对张杏子“节育”,张杏子也在丈夫的摧残下在之后的日子里成为了一台“生育机器”。

张杏子并不是真的想生孩子,当时的国家正在宣扬计划生育政策,当地的村委会也在不断鼓励村里生育过的妇女进行节育,在同伴的鼓励下,张杏子也准备前去村委会咨询咨询。但还没走到村委会门口,张杏子就被丈夫抓到赶回了家,何洪对于妻子的做法十分不理解,他喧嚣吵闹着要维护所谓“生孩子的自由”,并且再三警告妻子不准关心这件事,妻子的责任就是在家待着看着孩子就行。

在丈夫的阻拦下,张杏子就再也没有考虑过节育的事情,在破烂的楼房里,张杏子和丈夫过着艰苦的生活,但现实条件并没有阻挡何洪“生孩子”的决心,在后来的十六年里,张杏子一共生了十一个孩子,其中有七个女儿,四个儿子。张杏子也在生育的折磨下渐渐麻木,一大家子人过得十分辛苦。

面对家徒四壁的窘状,何洪却感觉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仍感觉孩子越多越好。但家里数十口人的衣食住行开销却十分庞大,何洪完全没有能力负担,这也导致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穿着脏乱不合身的衣服,顿顿都是馒头咸菜,灰头土脸。除此之外,何洪还断绝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力,一开始家里只有两个孩子的时候,何洪还送大女儿、大儿子去上学,但随着一年比一年多的人口,何洪索性就不送孩子去上学,因此他们的是一个孩子中,只有大女儿和大儿子曾接受过一点点教育,其他的更是连书本都没摸过。

这一家子人的窘境也受到村里许多人的关注,每家每户都直到破楼里居住着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好心的偶尔给他们一些接济,而大多数村民都不太能接受这么“奇葩”的家庭,对他们都避而远之。

(三)醉酒冲动,家庭破裂

原本生存苦难的家庭在男主人何洪的一次醉酒冲动后彻底分崩离析。在2017年的2月16日,那天是村里的春节庙会,何洪和孩子们都十分开心,因为在这一天,村里的天佛寺会大摆酒席免费招待前来敬香的香客们,一大家子人在这一天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但越是欢喜,悲剧就越快来临。

何洪的叔叔的天佛寺的守寺人,何洪也借着叔叔的这层关系能够在那天带着十几个小孩来吃席。本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但在当天宴席结束,何洪竟还不知足,醉醺醺地跑去找叔叔要酒喝,看着多年来一事无成只知道生孩子的外甥,何洪的叔叔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便没有给何洪酒。何洪多年来受到村里人的白眼,精神情绪早已跟常人不一样,于是趁着酒劲儿把叔叔推倒在地打了一顿。

受到毒打的叔叔在被打完后内心也十分不平衡,拿着厨房里的一把菜刀向着何洪身上砍去。何洪的孩子们看见后,一把将叔叔推到,何洪回过神看见后便夺走叔叔手上的菜刀向叔叔身上砍去。仅仅在几刀过后,何洪的叔叔便倒在血泊中没有了呼吸。何洪本人却对此不以为然,带着几个孩子回了家。

回家后的何洪在不久后就被警方逮捕,叔叔因为伤势过重去世,法院以何洪故意伤人为由判处何洪无期徒刑。就这样何洪进了监狱,留下张杏子独自抚养十一个孩子。何洪的家庭也从此破碎,何洪虽然可恶,但终究而有恶报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何洪的孩子又何其无辜。

在何洪被抓入狱后,何洪一家原本艰苦的生活就更加困难,母亲张杏子没有固定收入,大女儿何川徽还同母亲一样患有精神疾病,在19岁那年被送入精神病院。法院在处理何洪一案的时候考虑到何洪家庭的特殊性,于是将其家庭情况上报,何洪的家庭也第一次受到了媒体、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

媒体也纷纷来到何洪家中了解何洪家庭的真实情况,但现实远远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在破败不堪的家庭里生活下的十几个孩子,大多都蓬头垢面,精神麻木萎靡,跟母亲张杏子一样每日无所事事。在采访过程中,孩子们知识上的贫瘠更加让人揪心,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法律,更不知道杀了人会坐牢,不理解为何自己的父亲会离开自己。何洪的大儿子已经年近二十,也能较为流畅地和记者沟通,在采访过程中他坦言:“宁愿自己当初没有出生。”

在之后的日子里,政府考虑到何洪一家的特殊状况,于是拨给了何洪一家160平的大房子,添置了一些家用电器,希望一家人能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在面对采访中,何家老三何君芸表现的最为正常,在众姐妹都蓬头垢面时,只有她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在之后的日子里,何君芸在政府的资助下考入了成都的一所专科学校,并在2021年成功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

如今时过境迁,何洪一家的现状不为人知,但在小何君芸的身上我们也看见了希望。只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都能够正常生活度过一生。

生而不养,育而不教

故事就到此结束,但何洪一家的生活仍在继续,是在未来正常生活还是重新过上苦难的日子?这要看何洪一家人如何抉择。与此同时,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考虑的时候就会发现,何洪一家悲剧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生而不养,育而不教”。

在贫困落后的乡村,何洪的所作所为都是十分不能被理解的,“生而不养”曾经是我国的难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这种情况也逐渐消失。不过在很多地方仍然也有这种事情的发生,曾经一部印度的影片《何以为家》就讲述了类似何洪一家的故事。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过多的生育导致家庭贫困,家庭贫困导致受教育程度低,受教育程度低导致更多的生育。这种恶性循环对于整个国家和经济体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何以为家剧照)

在如今的2023年,类似何洪“超生”的事例仿佛早已消失,但我们仍不能因此懈怠,许多人对于生孩子仍然怀有执念,许多地方也一直保留着“重男轻女”的错误生育观点,对于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建立健康正确的“生育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坐在屏幕前的你对此又是怎么看呢?请在下方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杏子   重男轻女   间歇性   大儿子   长子   村委会   村里   上海   婚后   贫穷   叔叔   贫困   丈夫   女儿   夫妻   疯狂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