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之子修老房,发现一张发黄纸片,苦寻父亲的绝密往事

作者:海风

2004年的一天,山东掖县有一户人家正在维修有点破败的老房屋。这个老房屋是烈士吕品三生前居住过的,吕品三的大儿子在修缮老屋时,无意中一抬头,看见高处的墙缝中有一张发黄的纸片。

这张纸片虽然破旧,但是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就是这张黄纸片,解开了吕品三烈士留下的种种疑团。

1943年,日军占领山东,到处烧杀抢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掖县后坡镇北吕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庄,绝大多数村民以种地为生。有一个名叫吕品三的村民却不安心种地,据说是在外做生意,究竟做什么生意,他从未对家里人提起,也不许家里人问。家里人除了见他拿粮食回家,从没见他拿钱回来。

吕品三经常外出很长时间,出去时穿的衣服好好的,回来却穿打着许多补丁的衣服,而且带出去的被子、褥子经常没了,要他的母亲和妻子重新做。

这一年的6月20日,天刚刚黑,出去有一阵子的吕品三回家了。他对妻子说:“赶紧做饭,吃完饭我还有事。”晚饭后,吕品三出去了,半夜又悄悄回到家中,敲开母亲的房门,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随后,他回到妻子房中,摸了摸熟睡儿子的头,对妻子说道:“这回我出去的时间可能长一点,老人和孩子都交给你了,你要多费心了。”

妻子有点担心,他安慰了妻子几句。突然窗户有人敲响,外面喊:“朱桥的鬼子来了!”

朱桥在北吕村的南面,离此地很近。

吕品三立即拿出一个小包袱到母亲房里,交给母亲后叮嘱道:“如果我遭遇不测,一定要马上把包袱里的东西全部烧掉。”母亲点了点头。

吕品三交代了一些事,简单收拾了行李,站在院子中 。妻子见他神情焦急,问道:“还有事吗?”

吕品三说:“我等吕建文过来。”吕建文是村里的年轻人,与吕品三很谈得来,只要有空,两人就在一起聊天。这时天空有点发白了,吕品三对妻子说:“我必须马上走了,你就在这儿等吕建文来,告诉他我走了。”妻子点点头。这时,他们听到又有人在边敲窗户边说:“鬼子马上就到村里了。”吕品三推开后门,向村北跑去。

一会儿,吕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吕品三的妻子打开门,见来人正是吕建文,便说道:“他走了。”吕建文一听就着急地说“糟了”,转身就跑了。

吕品三刚跑到村北,就被敌人抓住了。原来,汉奸知道吕品三的身份,向日伪军告了密。3名汉奸长期隐藏在村子里,随时准备抓捕他。汉奸故意放出风声,说日军在朱桥,实际上是迷惑吕品三,让他跑到村北。村北早就埋伏了敌军,吕品三刚到村北,就中了敌人的奸计。

敌军将吕品三五花大绑,然后推推搡搡地往前走。有几个起得早的村民在村北的田里种地,看到吕品三被抓,等他们走远一点后,就跑到吕家告知了消息。吕品三的母亲愣了一下,随即想到了儿子交代的事。他把儿子交给她的包袱拿到厨房,关上门,然后点燃火,烧了包袱里的所有东西。

不久,伪军把吕品三押到招远城日军司令部,敌人审问他做什么工作,上下级是谁。他始终说,自己是一个生意人。敌人用对他使用酷刑,把他绑在桌子上,用刺刀撬开他的嘴,往嘴里不停地灌水,等到肚子膨胀起来,就用脚猛踢肚子,水和血都喷出来。如此反复折磨,吕品三数次昏迷,醒来以后,不仅没有透露任何消息,并且大骂日本鬼子。

吕品三受尽折磨,始终不肯招供。日军拿他没辙,就准备杀死他。他们把吕品三装入麻袋中,凶狠地问道:“给你最后一个机会,说出你的真实身份和工作,不说就送你见阎王。”

吕品三说:“我没什么可说的。”敌人气得拿刺刀大力向麻袋刺去,吕品三疼得大叫,鲜血顺着麻袋往外流,敌人不停地刺,直到吕品三没了声音。

32岁的吕品三牺牲在日军的屠刀下,他的家人听到他被杀的消息,默默流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日军残忍地杀死一个商人?他们没敢出门打听,吕品三离家之前也说过,如果我出了事,不要去问原因,以后会有一个叫老吴的人来解释的。

可是,吕家等了好多年,老吴都没有来,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袋粮食出现在吕家门口。吕家人不知道是谁送的粮食。

1951年的一天,掖县将一个烈士证和大红匾送到了吕家。这时,吕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吕品三不是普通的生意人,而是抗日革命者。他们很想知道吕品三当年做什么工作?敌人为什么抓他?

他们向民政等相关部门多次打听,都没有吕品三的文字记录。吕家人不甘心,想弄清吕品三的身世,于是四处奔走,打听消息。后来,他们得知胶东有一位老八路张修已,曾经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于是,吕品三的小儿子吕建永找到张修已,打听吕品三的情况。

张修已看着吕建永说:“我不认识你的父亲,但你长得像我认识的一个地下工作者。他有很多名字,但不叫吕品三,你再回去找找,看你父亲有没有其他的名字,如果你找到了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当年是干什么的。”

吕建永听了这一番话后,回去后仔细打听,但没有找到关于父亲名字的任何消息。这个谜团就这样困扰了吕家人50多年。

2004年,突然从墙缝间发现的旧粮证,让吕家人看到了希望。粮证上面写着:吕鸣銮,粮600斤,掖县十一区北吕村等字样。

吕品三的儿子猜测,吕鸣銮可能是父亲的化名。吕家人拿着这张黄纸片,反复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

经查证,这是一张1943年胶东行政主任公署发给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优待粮证明书。吕家人还找到了1943年胶东主任公署关于粮食发放的规定,独立营以上干部家属,每人每年发放120斤粮。按照粮食发放数量推算,吕品三应该是级别比较高的干部,但他们查遍了胶东的资料,都没有吕品三的资料记录。

经过县民政局查询,吕鸣銮确实是吕品三的一个化名。然而老八路张修已去世,这下吕家人就解不开名字的谜团了。后来,吕建永的几个孩子相继出生,由于夫妻两人都在上班,就接吕建永的母亲来照看孙女。吕建永问母亲:“您知不知道我爸爸的其他名字?老八路说他的名字跟他做的事有关系。”

母亲说:“他曾经说过,他的这个名字跟大事有关,他有好多名字,我们也不知道。他还说,两个儿子的小名跟大事有关,你哥哥叫大栾,你的小名叫二锭。这大栾和二锭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好久也不明白。”吕建永听了也是一头雾水。

2005年底,吕建永决心决定向烟台日报求助,请报社帮助寻找父亲的事迹。烟台日报刊登《谁能帮我解开60年前的传奇》当天,报社收到了一位退休教师打来的电话。这位教师平时喜爱收集抗战时期的一些资料,他讲述了自己了解的事。

1938年7月,组织上在山东成立招远采金委员会,1940年8月采金委员会更名为玲珑采金局,领导群众筹集抗日资金。1941年到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抗战经费很紧张。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有一支特殊的秘密地下组织,与采金小组一起,通过各种方法为组织运送了很多黄金,吕品三就是地下组织的一员。

运送黄金是绝密工作,许多地下工作者在运送黄金的过程中都牺牲了,因此,这件事极少有人知道。吕建永收到报社的消息很震惊,突然想起曾听人提起父亲与黄金的事。吕品三是黄金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成员,活动在栾家河一带,负责筹集黄金作为抗日经费。

他突然醒悟:“我哥叫大栾,栾家河的栾,我叫二锭,就是两锭黄金的意思。”他原以为父亲是打入敌人心脏的特工人员,或者是与日军打仗的八路军,没想到父亲竟然是筹集经费的秘密革命者。

吕建永还想找到证实父亲身份的文字依据,于是就到招远档案馆查找。但是他几次仔细查找,依然没有找到。后来,在别人的提示下,吕建永决定寻找父亲的死因,就到公安部门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安部门协助他找到了一份1966年审判汉奸的判决书。

根据这份档案记载,1943年6月,吕家村盛殿瑞、盛殿金、孙世法三人得知矿务局正在收买黄金,就准备策划捕捉矿务局的同志。他们发现吕品三是北掖十二区副区长,就偷偷与伪军进行联系。

6月,吕品三回家被三人发现后,他们立刻向伪军告密,伪军就在村北埋伏。其中两人故意先后敲了吕家的窗户,说日军来了,诱骗吕品三跑到村北中了敌人的埋伏,后来他不幸牺牲。吕品三的身世真相大白,吕家人终于完成了心愿。

在日军的重重封锁下,吕品三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与鬼子争夺黄金,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山东地方志》记载,在抗战中,胶东军区向延安秘密运送13万两黄金,这些黄金为抗日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招远   胶东   掖县   之子   父亲   伪军   纸片   日军   绝密   烈士   敌人   家人   往事   母亲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