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就义时,他的父亲是湖广总督,为何没有营救他?

谭嗣同是百日维新的领军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在慈禧太后准备派人捉拿他的时候,本来有机会逃走,他却选择了留下,决心成为清朝变法留血第一人。

谭嗣同

此时,谭嗣同的父亲谭继询是湖广总督兼湖北的巡抚,手握实权,应该说在朝廷具有相当的话语权的,在儿子命悬一线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救出自己的儿子?


实际上,在百日维新的时候,参加变法运动的进步人士中,还有更重量级的人物。有的通过关系保住了性命,有的通过情报逃走了。真正的领袖级人物是徐致靖,其次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再次才是戊戌六君子。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我们当代人最熟悉的戊戌变法领袖人物。因为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在得知清廷的抓捕消息后,提前逃走了。


而徐致靖这个人,在现在几乎都没有听说过。他才是变法运动的关键人,是他向光绪皇帝推荐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他年轻的时候就有改革变法的思想,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属于一个典型的愤青。


后来他中了进士,在朝廷任了官职,更加趋向于变法运动,也认识了一大批支持变法运动的知识分子,再利用他的任职便利,找准时机才向朝廷举荐了变法人才。所以他是变法运动的元老级人物。


当时徐致靖被列为头号变法犯人,本来是第一个受刑的,可是在处决戊戌六君子的当天,没有见到他的身影。因为李鸿章已经把他救下来了,徐致靖犯了这么重的死罪,李鸿章为什么要冒风险救徐致靖?


徐致靖的父亲徐伟侯和李鸿章不仅是同榜进士,而且对李鸿章还有知遇之恩,否则李鸿章就没有后来的仕途生涯。出于报恩心理,李鸿章拜托荣禄,向慈禧求情,才由“斩立决”改成“斩监候”,捡回来一条老命。

徐致靖

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弟子,他的才华深受张之洞的欣赏。张之洞在得知杨锐被抓后,马上企图用各种方法去营救,可是,还没来得及想尽办法和疏通关系,就已经被处决了。


言归正传,现在继续来说谭嗣同的问题。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到底救过谭嗣同没有?为什么没有救出去?


根据谭继洵当时在朝廷中的地位,去跟慈禧说几句话,还是有机会的。可惜的是,他没有这样做。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要从谭继洵的立场说起,他在朝廷为官多年,深知朝廷的盘根错节,守旧持成是最佳选择,他是属于典型的保守派。


他的儿子谭嗣同在湖南浏阳推广变法思想的时候,曾经设立一个新学的学馆,想利用父亲的影响力招揽学生,并请父亲成为领军人物。


可是这个想法被谭继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就是:成为天下第一个走新路的人,必然会走很多弯路,还不如沿着老路走更加安全。

谭继洵画像

他不但不支持儿子的变法举措,还对张之洞倡导的“学西之长、以中为本”的观点嗤之以鼻。在戊戌变法期间,很多官员都在跟随变法的潮流,而谭继洵还在守旧迂腐,不为所动,因而遭到山东监察使杨深秀的弹劾。


所以,谭继洵和儿子不是同一路人,这也是朝廷所知道的。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谭嗣同被逮捕之后,朝廷才放了谭继洵一马,只是夺取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退休养老,也没有牵连他的家人。


谭继洵官职被削夺了,也相当于是朝廷给他了一个严重的警告:不要助纣为虐,也不要想营救自己的儿子。谭继洵作为一个朝中老臣,是可以体会到朝廷的用意的。


退一万步来说,谭继洵想利用自己的老关系去营救儿子,那时间也不够了。因为谭嗣同从被抓到被杀,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那个时候从湖北到北京,路上的时间就不够的。


谭继洵救不救儿子,实际上结果都一样。因为谭嗣同跟光绪皇帝走得太近了,几乎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光绪匡复大清之心太盛,急切地想找到一个救大清的方法,而谭嗣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正好给光绪指明了道路。


光绪曾经亲口对谭嗣同说:“你们有什么好的变革方法,尽管提出来,我会按照这个方法执行的。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可以当面指责我,我一定改正。”


谭嗣同听后,大为感动,没想到会得到天子这么大的信任。立刻跪在光绪的面前立誓言道:“我们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皇上的坚定决心,我们大清一定会越来越好!”


此时的谭嗣同,能得到皇上推心置腹的谈话,已经很满足了,他做好了为大清牺牲自己一切的准备。


最为要命的是,谭嗣同和他的变法同志们一起商量,为了保证变法的成功,在必要时,他们以“清君侧”的名义,把慈禧给抓起来。


要“清君侧”,必然要有军队支持才行。他们想得到兵力支持,竟然找到了袁世凯,并把他们的计划跟袁世凯原原本本地讲了。


可他们相信错了人,袁世凯立刻汇报到慈禧那里。慈禧是何等人物,在朝廷已经经历过两次政变,两次都成功了。慈禧继续发扬了她心狠手辣、先发制人的法宝,马上派兵囚禁了光绪皇帝,全城搜捕变法人员。

戊戌六君子

搜捕到的变法人员就是后来的戊戌六君子。


当谭嗣同被捕入狱后,他的妻子李闺知道丈夫将要处以极刑,于是花了重金来监狱探望。


李闺看着丈夫穿着沾满血迹的衣服,身体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她满脸愧疚地对丈夫说道:“复生,我们结婚多年,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孩子,我给你生一个孩子吧。”


谭嗣同听完后,看着妻子渴望的眼神,抚摸着她的脸说道:“不用了,还是没有孩子更好。即使生了一个孩子,也会受到腐败势力的压迫。”


李闺望着丈夫坚定的眼神,似乎已经明白了一切,眼泪立刻从眼睛里流了出来。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被送到了刑场,李闰也赶到了菜市口送丈夫前后一程。刽子手按照上面的授意,为了让谭嗣同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专门把刀磨得更钝一些。连续砍了三十多刀,谭嗣同才慢慢死去,在这个过程中,谭嗣同连哼都没有哼过一声。


妻子李闰看着这个悲惨的场面,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躲在一个角落里不停地哭泣。


在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给儿子写了一副挽联:

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来,谭继洵还是有远见卓识的,并非想象的那么迂腐,也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和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湖广   光绪   百日维新   父亲   总督   官职   朝廷   皇上   慈禧   君子   丈夫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