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寺之战:左宗棠平定甘陕最大的败仗,马家军登上历史舞台

1871年正月,左宗棠指挥湘军悍将刘锦棠攻克甘陕叛军最大的核心堡垒金积堡,生擒叛军首领马化龙及一干头目数千人,为防止叛军死灰复燃,刘锦棠对金积堡进行了爆破摧毁,并在金积堡的城墙内部起获洋枪千余杆,很显然,马化龙是人降心不降,把枪藏在城墙中无非就是想日后再反了他娘的。刘锦棠闻讯后怒不可遏,左宗棠和朝廷的意思也是这一次决不能再姑息养奸,于是刘锦棠将马化龙父子和一干叛军头目押往清军大营,集体凌迟处死,在一声声惨绝人寰的惨叫声后,这些沾满了陕甘两地百姓鲜血的屠夫们终究是遭了天谴。

随着清军攻克金积堡,陕西和宁夏全境以及甘东(甘肃东部)地区的叛乱全部荡平,自同治元年(1862年)以来,历时10年的叛乱形势终于得到根本上的扭转,甘(当时的甘肃包含宁夏)陕两地的百姓终于从血雨腥风中逐渐苏醒。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甘西(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上依旧啸聚着大量的叛军,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死于非命,河西走廊以西的新疆更是除了巴里坤、哈密等少数据点外全境陷落叛军之手。左宗棠面前的任务依旧是艰险繁重的,不管是出于平叛角度还出于收复新疆的角度,作为连接新疆与内地的咽喉河西走廊,无论如何也要收复,于是一场更加惨烈的战争再次拉开序幕。

同治十年(1871年)五月,左宗棠率军兵分三路攻击河西走廊上的重镇河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左宗棠的具体部署为傅先宗率中路军出狄道,占据洮河东西两岸;杨世俊、张仲春及宗岳部组成左路军由南关坪进击峡城,切断叛军与河州的联络;徐文秀率右路军出静宁州进击会宁。三路清军约定在洮河东岸康家崖一带会师,然后渡河西进,攻占河州门户太子寺,进而克服河州。

太子寺是河州城的门户,坐落于河州城外的制高点太子山上,可以俯瞰河州全城,一旦清军攻占太子寺,清军可以在上面构筑重炮阵地居高临下地轰击河州城,届时河州将危在旦夕。叛军自然也知道太子寺的重要性,于是叛军中最能打的马占鳌率军防守太子寺的门户三甲集。马占鳌是叛军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悍将,所部军纪也相对严明,难得的是他不像白彦虎那样喜欢屠杀百姓,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但是清军更加强悍,而且还装备了先进的洋枪洋炮,在清军的攻击下,马占鳌丢失了三甲集阵地,之后退守太子寺内,但是被清军切断了补给,众人都建议放弃太子寺,撤出太子寺战场以保全实力,清军的胜利似乎就要来了。但是马占鳌力排众议,决定赌一把。

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初四晚上,马占鳌趁夜突袭了正面进攻的清军大营,因为一直以来都是清军压着叛军打,没想到叛军还敢主动进攻,马占鳌的进攻收到了奇效,清军损失惨重。因为突袭成功,叛军的士气为之一振,之后马占鳌率军与清军决战,要说马占鳌的运气也是好,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突然沙尘暴,一时间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但马占鳌因为长期在这一带活动,对地形非常了解,趁着沙尘暴,马占鳌杀入清军大阵,大败清军,清军提督徐文秀,总兵郑守南、李其祥、杨文林、刘笃及副将卢才华、王福昌、参将吴明胜、游击陈东海等大批高级将领阵亡,是为太子寺之战。

太子寺之战清军伤亡过万,是左宗棠入甘陕平叛以来最大的败仗,左宗棠手里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兵力了,如果马占鳌趁势反攻,搞不好左宗棠都会成为阶下囚。就在左宗棠忧心忡忡的时候,马占鳌宣布归顺朝廷,马占鳌用棺木收殓了阵亡清军将官的遗体,并送回左宗棠大营,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几十号人全部送往左宗棠大营以示归顺的诚意。左宗棠自然就坡下驴接受了马占鳌的投降,并将其部队改编为三旗马队,由马占鳌的兄弟子侄担任军官,马占鳌归降清军后,对昔日的战友丝毫不客气,连续大败叛军,用昔日战友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后来他的子侄们更是在三旗马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威震西北数十年的马家军,从乡野村夫实现了王霸一方的逆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太子   子侄   洋枪   河西走廊   马队   叛军   败仗   同治   甘肃   新疆   舞台   百姓   历史   马家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