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币演变

#历史开讲#

《诗经》里面收录了一首题为《氓》的民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中的“布”,有人认为指的是“布币”,即先秦时期铸造的一种铲形铜币。它反映了当时贸易中使用铜铸币的情况无论货币也好,实物的布也罢,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商业贸易中货币至关重要的作用。

布币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圆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秦朝统一货币以前,各地各国货币不同,大大限制了各区域的商业贸易交流,不利于经济发展。货币统一后,商业贸易交流的屏障被打破,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

此外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以量单位作为货币计量单位的开端。公元元年左右(中国对应汉朝)的古罗马帝国使用的货币“奥里斯”,其单位叫作“阿斯”,就是当地重量的计量单位。

二:汉朝

汉朝时期的货币叫做汉五铢钱,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先后有10多个王朝和政权、20多个帝王铸行过五铢钱。汉朝西汉元狩五年,五铢钱率先在中原发行,至唐武德四年隋五铢废除。五铢钱基本以秦半两钱为蓝本铸造。

三:隋唐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四:宋元

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只印不收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宋朝四川交子

五:明清

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人携带大量白银来东西寻求贸易。此时期,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中国。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明朝张居正改革中,将赋税合为“一条鞭法”,用白银代替实物税收。

六:近代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面额五十万的金圆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金圆券   法币   货币   铸币   明朝   银元   铜钱   汉朝   纸币   商业贸易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