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私牙逐步兴盛,那该如何区分官、私牙?

如何区分官、私牙?韩大成先生认为明代的官牙是附属于官府开设的官店、皇店和塌房之中,如服务于市舶司中的客纲、客纪,以及明代地方政府于一些市场上设定的官牙。而明代的私牙也是经过了官府的批准获得牙帖的。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一、明代私牙的界定

陈忠平先生则认为领有官府颁布的牙帖,得到封建官府批准或者地方势力首肯的便是“官牙”;而无帖经营为地方势力所默许者为“私牙”实际上,明代商业活动中充斥了大量无帖的牙人,认为无帖牙人才是私牙大军中的中坚力量。

在明代不乏官豪之家为获取商利、逃避赋税不通过政府而私设的牙行,把持市场。“都指挥孙显宗家人私充牙行,勒收商货,事觉,法司论当徒。上命枷示一月,发充贵州边卫军。”这里皇帝以枷示一月,充边这样的严厉措施惩罚了孙显宗,但是私开牙行并没有得到遏制。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六月丙午,府部等衙门以灾异陈言三十一事提到:

“通商贾,乞禁约无藉之徒,诈充皇亲族属及指称管店家人,私开牙行侵渔民利。”政府明令禁止私开牙行,但是很多权势之家仍倚势犯禁,虽然这里提到“诈称”一词,大约也只是为了保护权势之利益,还有一部分私牙为了获得保护伞,依附于权势之家。小说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湖广汉阳地方有个马月溪店。这马月溪便是官宦家人私开牙店的例子。

虽然国家已经严令不许官豪之家私设牙行,但是面对皇亲国戚,皇帝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过深追究。驸马都尉焦敬,指使亲信之人于关津要口私设牙行,明目张胆侵吞商税,皇帝姑息养奸的态度,导致官僚贵戚更加有恃无恐,私充牙行侵吞商税的情况愈演愈烈。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很多小民也加入了私开牙行大军,嘉靖朝给出榜文:“禁沿海居民,毋得私充牙行,居积番货。同前代相比,此时禁止私开牙行的对象已经从豪势之家的族属家人转移到了普通居民,政策的变化也正反映了明代私牙逐步兴盛的情况。

由于明后期大量私牙充斥市场,造成了明政府对牙人的控制力愈加衰弱,因此,通过降低牙人入行门槛以实现对小牙人的监督和管理。可见,明政府降低了对牙人的财产要求,贫民只要愿意入市者即可申请。即使明政府做出了这样的调整,但是仍然有着越来越多的私牙活跃在各大市场之中。

私牙活动的猖獗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明代商品交易的成交量,但是不利方面也凸显出来,一方面不利于政府的税收管理制度的推行,通过私牙成交的交易偷漏税情况严重。另一方面,很多私牙均由无赖光棍充当,商业纠纷亦由此产生。这类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明代商业的有序发展,虽然明代的法律条文始终禁止私设牙行,但是明后期官府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私牙的活动。

二、明代的私牙群体

既然明代市场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私牙,究竟这些牙人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下面就对明代的私牙分类介绍。

1、未领牙帖私开的牙行

虽然明政府严禁私开牙行,但是在关津要口私开牙行的情况还是屡禁不止。看起来私设牙行不仅仅是官豪之家所为。

牙人朱秀私开牙行,于河口拦截商货后以诡名的方式卖出,致使客商货物去向无从可查,经官断后,给予牙人赔偿商货的处罚。而朱秀似乎与官豪之家并不相干,只是普通的私开牙行之人。在明末的太仓“州为小民害者,旧时棍徒,赤手私立牙店,曰行霸。”这些私设牙行甚至阻拦小民日常贸易。这些私设的牙行大多是特权阶级,要么为光棍所聚,官府也不敢过多招惹,久而久之形成了行霸,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的商品经济秩序。

2、受雇于牙行的伙计

明中后期很多牙行聚集了地方游手好闲的光棍、地痞,他们不具备官府认定的身份。其中很多人都成为牙行雇佣兜揽客商的伙计,有的小牙人家庭贫困,身无分文,虽然没有提到为牙行打工,但是其不具备经营能力,应该也是为牙行兜揽客户的伙计,领雇值生存。如潞州城的许二,因家贫,“与弟许三做盐客小用人,常往河口觅客商趁钱度活。”

除了兜揽商客之外,还协助牙行代为买卖。《jpm》中西门庆家的管家贲四曾经是故衣行经纪。在清人褚华的《木棉谱》中提到明末牙行为布商设肆收买布匹“门下客常数十人”,这些门下客都是受雇于牙行代客买卖货物的伙计,与前面的韩道国之流一样。《阅世编》中讲明代松江标布牙行:“奉布商为王侯,争布商如对垒”,旗下也雇佣了大量的伙计,不但代为买卖,还以各种周到服务来赢得客户欢心。

3、说合事的“帮闲”

“帮闲”是明清时期专门靠讨好贵戚、士绅及富商,协同吃喝玩乐的人群。他们大多为无业游民,这类人多结识当地各种达官显贵,不但日常蹭吃蹭喝,还靠挑拨是非、说合事、买卖或借贷中介、帮讼等方面为生。由于其在当地有着广阔的人脉,因此也常常成为商人发货寻求的对象。

他们不是正规的牙人,也不具备上面所谈及的牙人的诸项职能,但是每完成一笔生意都要抽取相当数量的佣金。关于这类人的具体情况,正史材料鲜有记录,而小说中却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帮闲”形象,这也为探讨“帮闲”在明代私牙活动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了依据。

在《二刻拍案惊奇》一则故事中,家事巨富的姚公子家里养下众多帮闲,其中“有贾赵二人,……劝他把大房子卖了,得中人钱;又替他买小房子住,得后手钱。搬去新居不像意,又与他算计改造、置买木石落他的。”这些清客协助卖房卖地卖家伙得佣金,担当着牙人的角色。

应伯爵,作为明代世情小说中最为著名的“帮闲”,会因与西门庆关系交好,因此小说《jpm》中经由他手处理的与商业相关的事情还真是不少。其中,他代买办李三、黄四向西门庆借贷本钱。基本可以说明坊间已将此事落实到西门庆身上,而达成官商合作的就是应伯爵,他也因此获得了“十五两”的酬金。

在第三十三回中,湖州商人何官儿在“门外店里堆着五百两丝线,急等着要起身家去,”经过应伯爵牵线搭桥,西门庆以四百五十两银子买来。应伯爵不但帮外来的行商出脱货物,得到九两佣金,同时还贪了货银三十两。如果没有应伯爵这样到处说合事的帮闲,何官在牙行中还需等待,不知何时发货。

应伯爵还帮西门庆代雇伙计。西门庆买了五百两的丝线合计着将狮子街的房子开个丝线铺子,这个伙计就是应伯爵代为寻找的,这韩伙计原在绒线行,没有本钱,应该也是做的小经纪,到了西门庆铺子中受雇当卖手。后来韩道国买回一万银子的缎匹,西门庆开设缎铺缺少伙计,又是应伯爵推荐。

西门庆一有所需,应伯爵就可以提供出相关得力的伙计,就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应伯爵手中掌握了不少与商业相关的经营者信息,也足以说明,应伯爵很重要的一个谋生手段就是靠帮这些搭得上话的士商兜揽生意或倩雇伙计,从中获得佣金。明代小说中如应伯爵一样的帮闲,利用与豪门大户关系交好之便,说合事,帮助买卖商货或者家财、土地,帮助雇佣人丁,虽无牙人之名,却具牙人之实,在此不一一枚举。

4、其他

牙人中有以买卖人口为主的牙婆。提到牙婆,代表人物就是促成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王婆。牙婆往往身兼多职,还是说合婚姻的媒婆和帮大户女眷买卖香粉花翠的卖婆。在明代社会的女性中兼做牙婆的还有僧尼和产婆,这些都是牙婆的构成人群。大部分牙婆均为私牙,和这些私牙牙婆相对应的就是官媒,官媒是领有官给凭证的媒婆,当然也参与人口买卖。官宦家庭选择配偶抑或官府籍没财产官卖女性都是由官媒经手的。

在《jpm》中孙雪娥盗取财产与来旺私奔被抓,就是经官媒卖出。孟玉楼嫁给李衙内,因为是官府人家的婚姻,也直接经由官媒。官媒与私媒虽然是存在着合法性的差异,但是在职能方面基本相同。

可见,明代社会中分布了各类私牙群体,不只是没有取得牙帖的经营者,在明代无牙人之名,举牙人之实的人群非常庞大,就此问题少有典籍加以记载,明代小说倒是提供了众多私牙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明代   牙婆   帮闲   小民   官府   佣金   伙计   伯爵   兴盛   买卖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