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病例增多,又开始抢药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


我是脆皮。


熟悉的场景出现了。


最近我的朋友圈,似乎又有回到年前的趋势。


发烧、咳嗽、流鼻涕、拉肚子、四肢酸痛……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出现了这些症状。


但去医院查了一下才发现:这次流行的不是新冠,而是甲流。


最近一个月,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多地,都出现了甲流病例激增的情况。


北京一医院的儿科急诊每天都要排到几百号:



江苏儿童医院挤满了高烧的孩子:



杭州多家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接诊的高烧患儿人数都超过1000人。其中超一半是甲流患者,数量是上个月的80倍。




一些学校已经因甲流而停课,不仅是儿童,越来越多的成人也中招。


在网上,有很多已经中招的朋友发文表示:甲流太难受了,两三天都还没有退烧。



身边激增的病例,又燃起了大家的焦虑情绪。


一时间,一些专治甲流的“神药”,又被抢疯了。


药店大门上的字条,从“布洛芬缺货”变成了“奥司他韦缺货”。


有商家趁机现货加价,一盒奥司他韦,被炒到了几百元。



这一幕,非常的熟悉。


你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新冠变成了其他,当又一轮感染出现,一切似乎又在重演。



2



其实才过了几个月,但抢药的那一幕幕还在眼前。


从双黄连到连花清瘟、布洛芬、美林,网络上“专家”的击鼓传花,总能在一夜之间,让线上线下的对应药品被抢购一空。



不止是药物,口罩、抗原、消毒液,甚至是黄桃罐头、电解质水……只要和疫情挂钩,都成了最好的广告。


当初有人跑了4家药店,花了1500元,囤了47盒药。


有些人利用信息差,抢光了偏远山区老人孩子珍贵的退烧药。



有些药店,搞起了配货,想买一盒布洛芬,必须捆绑888套餐:


有些黄牛利用父母的焦急心理,一瓶儿童用的美林,都被炒到了3000元以上。



那些想着发一笔国难财的人提前买光了市面上的药,制造出了缺药焦虑。

其实,中国根本不缺药。囤的人多了,药才紧俏。

几个月之后,当疫情散去,垃圾桶里发现了上百盒过期的布洛芬,连包装都没拆。

想想当初有人高烧不退跑了十几家药店买不到药,真的觉得又气又好笑。 ‍



原以为这个教训足够惨痛。


可在2023年新年第一天,因为一张流传甚广的朋友圈截图,止泻药又在全国各地脱销。


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又成了抢不到的神药,就连肠道益生菌,也被抢购一空。


新冠将大众对于健康的焦虑,顶到了巅峰。


而这次,甲流又来了。


其实甲流每年都会流行一段时间,以往风平浪静,而今年,叠加在新冠焦虑上,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焦虑是最好的广告。


你看如今,又有人开始几十盒几十盒的囤奥司他韦了。



线上线下,全线断货,而黄牛手里的药价也水涨船高,奥司他韦现货已经从几十元涨到了几百元。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知道奥司他韦,是处方药。


它只对甲流、乙流等流感有效,如果只是普通感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不仅不对症,还会增加用药风险,出现皮疹、过敏等症状。


但普通人根本分不清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正确的流程是,先去医院确诊流感,再由医生开药。


可如今网络上,只有它治疗、甚至预防甲流的“奇效”,和现在大家都抢不到的饥饿营销。


这才是我最怕的。


因为我们看过的例子太多了。


几个月前,大家也是买药等发烧。


一堆人因为害怕感染新冠,把多种消炎药、退烧药、感冒药联合起来服用,造成了急性肝损伤。


有人甚至还没来的及阳,就为了预防,吃药过度,住进了ICU。



历史总是在重演。


你永远不知道,⼈在慌乱状态中,他们会做出哪些⾮理性的决定。


其实,抢药的人也没有错。


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曾亲身体验过缺药的恐慌,大家只是后怕而已。


但是,我怕的是大家对于疾病的焦虑,正在被有些人刻意放大,当作是商机炒作。


我怕的是网上冗杂的信息里,藏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大家进行误导。


现如今,药已经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治人们心中的焦虑。


做自己健康的负责人,第一件事就是理性的正视病情。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保持冷静、理性。


千万不要被舆论裹挟,千万不要被他人所误导。



3



其实很多时候经历后才发现,我们都是在自己吓自己。


当初新冠时,专家不止一次的劝诫大家:无需囤药、相同类型药品无需重复购买。


可有些人还是囤了一堆,到最后发现,新冠的病程基本一周,大多数人高烧基本不到三天,真正需要的布洛芬只有几颗,一盒足以支撑三次病程。


轻症几颗药足够了,重症要去医院,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药。


而到了“拉肚株” XBB1.5,大家恐慌它将掀起又一轮大规模风暴,可截止至今,还未大范围流行。


并且,即使它造成腹泻,一般情况下,多补充水和电解质,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免疫力自愈。


服用点普通止泻药也就算了,抗生素诺氟沙星,也被有心人故意炒作。


它针对的是细菌感染,根本不对症,还会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未满18岁的未成年禁用。


但炒作药品的人,永远不会告诉你这些。


如今,剧情轮转到了甲流。


任何疾病落到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不同。


甲流,是自限性的疾病,基本每年都会流行,多发在季节交替时期,轻症和感冒相似,基本一周左右就可自愈。


它并不严重,却也要引起重视。


因为除了常见的发烧、流涕、头痛、肌肉酸疼等症状外,严重时也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症状。一旦高烧不退,症状明显,还是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面对甲流,我们首先该做的不是盲目囤药,因为这世上根本没有百分之百的神药。


它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预防甲流最好的办法就是戴好口罩、接种疫苗,不得总比得了好。


而无论是新冠还是甲流、感冒,对抗病毒的主力依旧是自身免疫力。


为何这次很多人感觉甲流的症状比新冠还重?


或许是因为新冠对身体的伤害太大了,阳康后还未完全恢复身体机能,又遭受到了甲流的侵袭,自然身体的反应更为强烈。


未来,我们不知道还会迎来什么样的新毒株、新病毒。


囤药永远没有尽头。


我们最该关注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去抢夺何种资源,而是如何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多喝水、多通风、调整饮食、补充营养、注意休息、做好防护,保持良好的情绪,适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到最后发现,应对各种疾病,囤什么都不如囤一个好的身体。



4



三年疫情,恍如隔世。


疫情三年,也让我们看透了众生之相。


天灾、人祸,其实每一场重大的变革,都是对人类的一个教训。


而在灾难之下,每个人的人性也都在接受着考验。


有人不计回报,不论生死。


有人精致利己、大发国难财。


但好在,越来越严格、有力的打击,断了一些人,赚国难财的路。


好在,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戏弄,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更冷静的看待一切。


面对疾病、死亡,大家难免会陷入焦虑和恐慌。


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逃避。因为即使再不愿,终究也要面对。


抱怨没用、逃也没用,真正行之有效的,就是不要被焦虑所裹挟。


没得,就做好预防。


得了,就积极治疗。


我仍然希望大家能回归理性,学会共情。


这是一场所有人都要面对的灾难,应该携起手来。


不跟风囤物资,对妄图发国难财的人零容忍。


也不要让焦虑和恐慌,成为比病毒更伤人的存在。


养好自己的身体,守住自己的健康。


以不变应万变,最终我们会发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时间终将给你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诺氟沙星   儿童医院   止泻药   都会   国难   疫情   病例   免疫力   药店   恐慌   焦虑   理性   身体   疾病   发现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