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战略升级:不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近日,英特尔中国宣布战略升级,并首次阐述了英特尔中国2.0战略。在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看来,进入2023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数字经济的推进,中国市场的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英特尔从技术、开放合作、生态建设、ESG等方面都将进行中国本土化战略推进。创新仍然是英特尔中国的发展主题。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发表演讲

她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壮大,半导体和计算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和绿色化,就好比是双轮驱动,协同呼应、相互促进。构建更美好的未来世界,离不开数字化、绿色化,而这些都以半导体和计算行业作为基础支撑。

事实上,自英特尔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以来,业界对于英特尔的发展前景持消极态度。《华尔街日报》在援引标普全球市场财智数据时称,至少在过去30年中,英特尔还没有出现过连续两个财季亏损的情况。甚至有华尔街分析师给出了“历史性崩塌”的评价。

面对未及预期的业绩表现,英特尔中国市场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创新仍然是主题

2021年9月,王锐在上任之初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进业务转型。例如,英特尔将中国所有的资产合而为一,从工厂到研发再到运营都进行了重新整合。

面对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大变革,英特尔需要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彼时王锐表示,未来英特尔中国的运营机制会发生本质性变化,中国市场将是产品销售的中心,但也会是需求驱动的创新中心。

这一点在今年的战略升级中并没有变化。

据英特尔方面介绍,英特尔致力于架构创新,提升竞争优势。英特尔的处理器,从单体式架构设计迈向分布式设计,一个成功的例子便是不久前发布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在一个封装上集成四个单元,并采用EMIB先进封装技术。英特尔也在拓展产品布局,扩大潜在市场规模,比如已推出消费级独立显卡、数据中心GPU等产品。

此外,英特尔发挥大规模制造方面的专长,提供系统级代工服务,包括晶圆制造、封装、芯粒和软件,为芯片制造带来全新可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具体到中国市场,针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需求不断升级、更加多元,英特尔中国根据客户和产业需求,推动数字化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目前,英特尔已经携手150多家产业伙伴,推出以数据为中心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为零售、工业、交通、金融、医疗、能源、教育等众多垂直领域,基于行业需求,从云到端布局算力产品组合。同时,英特尔关注“数字化×绿色化”的双转型,从云到端推动绿色发展。

王锐对记者表示:“中国本土的创新要在中国。”因此,英特尔中国需要针对中国市场构建符合中国市场发展需求的完善体制,排列组合利用全球资源,让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在英特尔的平台上打造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云端的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王锐的看法是:“英特尔中国的策略,必须要在英特尔总体战略之上,再把它加上一层真正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

为什么是中国市场?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财报电话会上解读业绩情况时对于个人电脑业务的发展和英特尔整体的转型情况持乐观态度。但相关的看法并未得到行业分析师的支持。有分析师表示:“(英特尔)恶化的程度令人震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给公司的现金状况带来潜在的担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业绩愈发引起关注。基辛格在财报会上单独提到了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基辛格称,尽管数据中心业务在去年的需求全年走软,在企业级和云计算市场,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下滑程度更严重。但值得期待的是,他预计中国市场今年会出现一定程度复苏。

从数据来看,目前英特尔中国营收占英特尔全球总营收的27%,而根据历史数据,最多的时候,中国市场的营收份额能够接近30%,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王锐表示:“中国去年底到今年初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全世界范围内英特尔以及其他公司对中国的期许都非常大。”

此外,中国市场的业绩一直领先,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也给到了相关从业者信心,这些都让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用王锐的说法是:“从潜力,增速,创新等各方面来说,中国都是领先的。就像我们和总部沟通提到的,下一个中国在哪?我们说:‘下一个中国是中国!’”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整体的成本投入上也有相应的体现。“我们一直在说英特尔中国对英特尔非常重要。”王锐透露,即使在英特尔业绩不佳的情况下,英特尔中国的投资一直在增加。“我们并没有减少对英特尔中国的投资,而且英特尔团队正在进一步搭建以及推进跟客户的合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市场能否撑起“历史性崩塌”

事实上,英特尔的财报数据并非没有亮点。基辛格上任后主推的英特尔代工业务业绩取得小幅增长。财报显示,第四季度,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营收为3.19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同时,汽车芯片部门(Mobileye)业务当季营收为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9%。

但因为两个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业务的营收增长也无法对英特尔的整体财报情况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这也让中国市场业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果占总营收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能够取得高速发展,那么对于英特尔的整体业绩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来看,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另据IDC预测,全球对数字转型的投资将以每年17.1%的复合速度增长,2023年这类投资预计将达到2.3万亿美元。这其中包括数字设备的制造、数字设备的销售、数字内容的加工和处理相关,这些领域的需求给到半导体行业很多发展机遇。

同时,半导体行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英特尔认为,短期调整不会影响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作为半导体从业者,英特尔看的是长期趋势。

目前,英特尔在自身业务转型上已经做出调整。两年前,基辛格上任后,提出英特尔IDM2.0战略,重启制造产能扩张,对公司未来的芯片节点给出新的路线图。此外,英特尔还计划进入芯片代工领域,与台积电和三星进行晶圆代工业务竞争。

王锐称,英特尔以往追求最先进的工艺制程,但生产工艺迭代后,又会对难以利用的非先进产能造成浪费。在代工策略上,英特尔选择开发策略争取客户。无论是ARM还是RISC-V的芯片,英特尔均会代工生产,这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英特尔有句话是‘越是危机,越要投资创新、投资未来。’所以,面对短期行业调整,我们不能止步,而是要继续去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王锐强调:“何况,我们是在中国!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

据王锐透露,英特尔按照4年5个节点,计划在2025年重新取得制程技术的领先地位。 同时,英特尔正在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晶圆代工厂,通过“系统级代工”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2年英特尔推出了消费级独立显卡、数据中心GPU等算力产品。这让英特尔能够从云到端,支持现在和未来指数级、爆发性增长的AI计算需求。

而英特尔的整体调整是否能够挽救业绩,中国市场是否能够撑起“历史性崩塌” ,可能需要等待新的数据给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三星   英特尔   基辛格   中国   代工   中国市场   半导体   业绩   战略   业务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