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赵晓光: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刊讯 我国的大学、科研院所取得了大量的优质科研成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这些成果的成功转化,能够直接为企业注入强大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在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和技术的研制应用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助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成果落地转化需求侧动力和能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成果转化的需求方和受益方,企业的动力和能力,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一些企业仅仅局限于满足眼前的市场需求,没有更长远的规划,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需要增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动力。企业的高质量人才储备不足,在挖掘企业真实需求、获得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更需要站在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度,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成果吸收、转化、应用、升级的能力,以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成果源头供给侧转化的动力不足。

科技成果的源头大多来源于大学和科研院所,主要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也集中在大学和科研单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课题,大多面向世界前沿领域,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尚不健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度身定制满足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并组织科研团队与企业密切合作,攻坚克难,将技术成果落地在企业付诸实施。这个落地实现成果转化的过程,费时费力,并且不被大学或科研单位重视,因此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深入开展转化工作。

3、科技成果从样机到小批量测试的卡点难以突破。

科技成果成果从一个想法(0阶段)到样机研制成功(1),这个过程有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撑,科研人员通常能够依靠单位和团队的力量,攻坚完成,并通过样机验证理论、方法和算法的效力,验证原理的正确性和工程应用的可行性。从样机到小规模应用测试阶段困难最大,因为这个阶段风险大,投入高,需要完成实验室样机的工程设计、外观设计、降低成本以及性能测试,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发现样机的成本过高、市场的需求点掌握不准确、或者技术超前市场尚未培育起来等问题,需要对样机进行优化甚至重新研制。成果转化的路上,从1到10的阶段已经成为亟待突破的卡点。

赵晓光委员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质量研究院,解决供需技术融合对接问题。

建议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高质量的企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立足本企业、深耕本行业,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技术需求,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承担与科研单位交流、提出企业真实具体需求的任务;能够起到为企业吸收、培养优秀人才,无缝衔接转化的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的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企业的全球视野,带头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增强本行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2、建议优化大学、科研院所的考核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为企业服务的动力。

建议大学、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分层次优化科研考核机制,充分激发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用好用足存量优秀人才,增强国际交流,引导良性竞争。通过优化考核机制,为多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和积聚力量;建议加强科研团队的工程力量配备,优化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助力科研成果从样机到小批量应用测试的顺利实现。

3、建议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解决从样机到小批量应用测试的卡点。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样机小批量试制与测试扶持政策,在纳入研发经费加计扣除范畴的基础上,建立小批量试制产业联合基金,积极引导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入,积极支持知识产权融资,支持有明确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成果转化小试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制造能力,降低小规模研制和测试的成本,降低企业获得科技成果的成本。(图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样机   企业   科研单位   科技成果   助力   政协委员   主体   需求   动力   建议   测试   经济   全国   大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