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还被誉为“国酒”的黄酒,为何如今却在酒水界隐形了?

100年前,还被誉为“国酒”的黄酒,为何如今却在酒水界隐形了?

说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肯定尤为熟悉,尤其是里面的武松打虎情节,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而当时的武松饮的正是“黄酒”,众所周知,黄酒自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饮酒之风盛起,黄酒渐渐发展起来。

到了100年前的民国时期,黄酒更是被誉为“国酒”,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存在。

可反观现在,说到黄酒,仿佛在酒水界隐形了,不免让人疑惑这又是为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口感略显单一,选择性不多

首先黄酒的度数,大家都知道,在如今众多酒类中,度数并不是很高。

平时大家有个聚会或者酒局,一般都是50度左右的白酒,而黄酒的度数大概在15到20度左右,并不是适合酒局使用,通常对此有情怀的人较热衷买。

其次黄酒的口味略微单一,不像白酒一样有众多的香型,甚至同一种香型的风味也不尽相同;口感的单一化同样也意味着面对的群体小,受众范围窄,久而久之,销量就有所下滑。

2.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一款产品要想长久发展下去,除了本身的品质外,自身有准确的定位也十分重要,定位精准,才能直击要害。

而单看黄酒,除了自饮外,一来有点保健酒的效果,二来还是烹饪菜肴的调味品,给人的感觉有点模糊,都沾点边但又不精,导致其市场定位一直不够准确,慢慢的在酒水界开始暗淡。

3.宣传不够,没有考虑局势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是个信息传播高速发展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

不光是酒行业,可以说各个行业都竞争激烈,想要做到人尽皆知,产品畅销起来,起码肯定要有一定的广告投入。

而反观黄酒,近些年一直在重操旧业,没有考虑去顺应大环境,宣传上也并不多,所以才慢慢的隐形了。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跟黄酒一样,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倘若不多加宣传,酒再好也是无人问津。

正如下方这2款,在当地很受喜爱,但由于宣传不足,外地人很少知道,实在可惜,最近想喝酒的朋友们不妨一试。

茅系酱香—风云酱父 封藏

这款优级品质的大曲坤沙佳酿,来自贵州核心产区;由茅台老厂长李兴发唯一的爱子—李长寿先生精心酿制而成。

当年,李兴发在担任茅台厂长时,总结出的酱香酒三大典型体,使得茅台品质、产量双双提升,轰动了整个白酒圈,他也因此被誉为酱香之父,享受了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后来李长寿根据自身技艺独创了“李氏茅酒勾调法”,并将其传授给爱子,此酒得以诞生。

虽价格控制在百元档位,但工艺严格,执行12987古法,淀粉含量极高的红缨子高粱作为原料,上百道工序层层把控,为保证其酒质,还需窖藏5年,加入李兴发的12年旷世老酒勾调方可面市。

入口醇厚细腻,甘润适口,细细品味,还有一股老酒的陈香感;下咽时不呛不辣,回味干净且悠长,没有邪杂味,喝完不口干不头疼。

经典浓香—习水大曲

此酒是一款浓香白酒,上市后就迅速拿下了省内外各项大奖,酒质显而易见,但由于比较低调,宣传上也不咋上心,所以除了本地人外,鲜有人知。

酿造原料主要是以高粱和小麦为主,工艺上沿用了传统的混蒸混烧,最后进行低温窖藏,酒香饱满,酒体醇和。

酒瓶一开,就能浓郁的糟香味,细细品味,还有一股生瓜子香气,口感醇厚,优雅清冽,留香时间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各位酒友们平时会喝什么酒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黄酒   酒水   大曲   长寿   香型   老酒   度数   茅台   口感   白酒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