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一个小零件,“摧毁”了欧洲研发8年的航天大项目

据悉,去年12月欧洲航天局发射“织女星-C”运载火箭失败的消息引发国际关注,这枚火箭在起飞后不久就燃烧并坠毁在海里,上面搭载的两颗空客公司用于组网的高分辨率地球观测卫星也付之一炬。该型火箭由意大利、法国等13个国家参与研发,耗时长达8年多,是一种通用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原本已经在去年7月首次试射成功,但到了搭载设备正式商用的首次发射时,却出乎意料地失败了。

当时法媒《世界报》的消息提到,“织女星-C”发射失败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也标志着21世纪欧洲“最有价值”的项目宣告泡汤。虽然欧洲航天局方面表示会在2023年重新尝试发射,但行业学者却认为接下来有一连串的发射任务会因此耽搁,欧洲损失了很大的时间成本,想追上中美则更加困难,因为他们本来就处于落后位置。此后调查火箭因为什么原因发射失败成为最关键的任务,在各方调查人员历经两个多月的残骸检修后,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了。

3日,欧洲航天局(ESA)宣布了事故原因:结论是火箭发动机喷管喉部当时被侵蚀,从而导致了推力下降;这一区域由碳复合材料制成,旨在承受高温,但发射后该部件遭受了“热机械过度侵蚀”,后续推力也开始下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让火箭不久后坠毁。这一关键的零件制作者正是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制造的,该局此前曾参与建造苏联时期的导弹、火箭等项目,在上个世纪也是名噪一时。俄乌冲突前欧洲研发“织女星-C”火箭时,选用了这家航天局作为合作伙伴,并取得了他们生产的“次品零件”。

有分析则认为,此前火箭坠毁后各方都怀疑是“大部件”出了问题,比如意大利生产的Zefiro40固体发动机成为关键调查对象,但事后证明火箭的其他地方均是正常的,只有乌克兰提供的这个不太显眼的小零件出了大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欧洲下一步可能会把乌克兰踢出合作方平台而选择其他稳定可靠的供应伙伴;虽然南方设计局在苏联时期的名声非常大,但现在他们似乎已经难以承担新时代的航天任务了,这和俄乌冲突也不存在联系。

值得一提的还有,有媒体也自然而然地怀疑到了“腐败”问题上。因为这家企业至少在苏联解体前生产的大部分零件是经得起检验的,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乌克兰的大型国有企业屡次被曝光腐败丑闻,一些生产线甚至被负责人卖到只剩下空壳,仍在对外宣布“正常接单”,尤其是发动机、航天这些巨头项目上。对此有评论称:“ 具体原因恐怕难以调查清楚,但这意味着乌克兰距离欧洲市场更远一步,他们国内除了廉价劳动力外确实没有太吸引欧盟的产业了;且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从苏联继承到的先进产业正在逐渐衰败,这对人类发展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乌克兰   欧洲   零件   设计局   织女星   苏联   航天局   运载火箭   推力   航天   火箭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