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平台不能成为伪专家的“江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实行分级管理,人工干预推送,提高发布门槛……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针对短视频平台上假借“专家”“学者”“律师”等身份发布良莠不齐内容的现象,民进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建议。

近些年,网络媒介技术加持,专业人士科普知识有了更广平台,滥竽充数者也多了造假空间,打着专家名号“满嘴跑火车”的大有人在。特别是随着短视频平台兴起,各细分领域受众增多,更让某些人发现了流量密码。穿上白大褂便自称医学大咖教人治病养生,坐上老板椅就装金融达人对楼市股市指点江山,特别是每当重要政策出台,总有一撮“知情人士”冒出来故弄玄虚地解读预测……虚假信息泛滥,奇谈怪论横行,严重误导了普通网友,也引发了数轮“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信任危机”。

有人说,现实中被尊称专家者,起码得深耕领域、建树卓越;而要想成为“网上专家”,只要会忽悠就成。这话听来片面,却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问题。

事实上,在一些专业领域信息差客观存在,人们在关键时刻需要业内人士来释疑解惑、提供指引。而某些“伪专家”深谙传播规律,背后又有团队包装,很容易就迎合上了这种需求。什么有流量就说什么,什么有争议就谈什么,还总要做出“敢说真话”“唯我独醒”的姿态。而流量机制下,只要有热度,又会有成倍推送。一来二去,一些账号成了所谓“权威博主”,输出内容却相当不靠谱。

公共领域的知识输出应当有门槛,网络绝不能成为伪专家的“江湖”。流量冲动之下,指望人人说话负责并不现实,还是得从入口明确“谁能说”。眼下,很多“大V”都挂着实名认证,这些身份标签究竟是真是假、有无凭证,有待进一步清理。特别是在重要政策解读、群众健康安全等严肃问题上,更不能抓着个噱头炒个没完,所谓流量倾斜理应偏向那些真正的专业机构、权威学者。当然,对普通受众来说,对那些五花八门的“网络授课”“大咖讲坛”也要保持警惕。多查阅、多思考,共建共享良好的公共表达环境,每个人都能受益。各方面都能拒绝给伪专家抬轿,其实就是对专业声音最好的呵护。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息差   专家   受众   门槛   流量   学者   领域   江湖   建议   专业   平台   网络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