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感叹: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再创新高,国产汽车出口表现抢眼

不知不觉间,风向发生了转变。包括英国、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媒体纷纷聚焦中国,他们感叹于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在高科技领域获得的一连串成功。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相较去年,再次提升一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也是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中排名首位的。

虽然我们排在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等国之后,但如果把时间线拉回到10年前,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进步之大,因为2012年,我们还排在第23位。10年时间,飙升了12位,堪称进步神速、进步巨大。

此外,该组织还发布了一份相关报告—《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有效发明专利232.4万件,同比增长21.8%。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35.5万家,单年增加5.7万家。在这些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51.2万件,占比65.1%。

任何专利产出的背后都是大量的资金投入,经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总计投入研发经费3.087万亿,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而在2012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还是3万亿的十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些综合数据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惊人的,而这些数据孕育的果实就是我国各个领域,特别是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这些变化不仅仅我们感受到了,诸多国外媒体也有高度评价。

美国《外交官》杂志评论称:“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脑科学、月球及火星探测任务、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等重点科技领域,将引领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哈佛商业评论》则直接说:“中国正在崛起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除了人工智能领域,还有中国的电动汽车同样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直言:“在电动汽车使用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在自动驾驶领域,他们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占据引领地位。”

对于美国媒体的评价,咱们确实得留个心眼,不能全信,保不齐有“捧杀”的坏心思,所以可以多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评论。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最新数据显示,在高技术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中,中国2020年排名全球第一,份额占比达到23.8%,而美国份额已下降到7.1%。虽然这个23.8%,有部分原因是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但我国本土企业已经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基于这个数据,德国《焦点》周刊算出的结论是:“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比如法国《世界报》:中国已跻身世界科学大国行列,尤其太空领域的科技力量最为突出。西班牙《先锋报》:中国是科技强国,并且不断在科技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绩。非洲的肯尼亚《星报》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技人才库。说到这块,《华尔街日报》又来打了个酱油,它们还发布了专业的统计数据,结论是中国大学的研究成果和数量正在肉眼可见的“狂飙”。

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的是谦虚、谦卑和低调,对于他人的夸奖,总会怀疑是别人是出于礼貌和客套,所以不能过于当真,听听就好了。

怎么说呢,谦虚是优点,但咱们也不能过于谦虚。有句老话说得好,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就老外们提到的这些,咱们别的不说,就说美国某媒体提到的电动车吧,我们的成绩可是摆在台面上的。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并且在去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到25.6%,提前完成“2025年20%”的目标。

此外,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67.9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速超过120%。在新能源车的助力下,我国去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突破了300万辆,超过261万辆的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数据只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完成这些数据的过程中,自主研发出了一大批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还完成了完整产业链的搭建,培养出了一批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上百款受消费者喜爱的车型。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的激烈、残酷,各个车企都在全力以赴、求生存、求发展,尽可能的将自家的车型做到尽善尽美、有性价比。

这点不仅仅体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比亚迪、吉利、长安、五菱、埃安等厂家身上,对于一些知名度并不高的车企更是如此,比如上汽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飞凡汽车。为了赢得消费者,看看他们有多卷。去年9月,飞凡汽车推出了首款纯电中型SUV飞凡R7,才半年过去,厂家就对这款车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以提升竞争力。

首先在智能驾驶方面,硬件和软件都进行了升级,实现了高阶领航功能。4D成像雷达、4颗800万摄像头、Orin X芯片,加上超强算力,让车辆在高速超车、匀速跟车,降速过匝道,平稳过弯等方面,都有超强智驾表现。

其次在座舱方面,也极具智能化。“3+1”四屏联动,除了装饰上的科技感外,功能也很人性化。15.05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仪表屏+12.3英寸副驾屏+AR-HUD,可实现“四屏联动”。全球首发量产华为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界面范围更广,内容更清晰、更丰富。

全球顶尖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保证了车机系统的流畅运行。此外,在UI设计方面也充满了科技浪漫美学。

最后就是车身的外观,时尚动感的轿跑设计,溜背造型0.238Cd超低风阻。无框电开关车门,隐藏式门把手,氛围感拉满。

面对特斯拉带动下的“降价战”,飞凡R7可谓是不走寻常路,从价格挤水和配置可丰俭由人的角度,给出了科技智能,更普惠亲民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跟某些国家,在高新科技的某些领域方面还有差距,但我们从未被这些差距吓到,从未停下追赶的脚步。经过这些年的埋头苦干,中国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中国在创新方面的成绩也是肉眼可见的。我们有理由小小的骄傲一下、自豪一下。#新豪华 新智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中国   全球   德国   美国   新能源   抢眼   新高   指数   领域   我国   汽车出口   数据   汽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