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人物志-蓝玉:巅峰功臣却被灭三族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翻看中国的古代史谁最和霍去病像的话,相信很多人会选择蓝玉。虽然一个远在汉朝一个在明朝,但无疑二人都可以说是当时的战神。

但可惜的是蓝玉的结局却比较惨,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应该都有了解。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应天府即位。

在位三十一年。众所周知,一提及朱元璋,少不了的就得跟杀功臣挂钩,其中胡惟庸案,空印案,再加上郭桓案以及蓝玉案合称洪武四大案。

这其中,不管是胡惟庸案还是空印案还是郭桓案。他的本质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但唯独蓝玉案却在几个案里多少有点格格不入。想要知道蓝玉案的真相,就得从蓝玉本人说起。

《逆臣录》的疑点

作为明朝最著名的开国将领之一,能征善战这个词形容蓝玉再贴切不过了。

洪武四年,蓝玉出征四川攻克锦里;洪武五年北征沙漠,雁门关外击败元朝将领扩廓帖木儿,一直杀到蒙古乌兰巴托以西。

洪武七年,攻下河北;洪武十一年平定西蕃叛乱。从扫平叛乱到为明朝开疆扩土,可以说鞠躬尽瘁。基本上明朝初期的版图上,处处都有蓝玉的足迹。

然而功成名就的蓝玉却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剥皮实草,灭其三族,蓝玉一案牵连上万人,先后一万五千人被杀。

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昭告天下此案也记录在明朝《逆臣录》一书中。在逆臣录里记载,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锦衣卫指挥告发蓝玉,至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一结案。

事发之突然,结案之草率。几乎让所有人一眼都能看出来这起案件的蹊跷。首先就是作为此案的罪魁祸首蓝玉,在整本《逆臣录》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口供。

在前后上万人的供词里,上至将军下至走卒,在所有矛头都指向蓝玉后,却找不到蓝玉的供词,哪怕是一句狡辩的话。

其实找不到供词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蓝玉可能压根就没招供。而是蓝玉的确说了什么,但最终朱元璋并没有同意记录下来。

不过以蓝玉这种战场出来的人,皮肉之痛要是死不开口也不是不可能。

在没有口供的问题上我们这里先暂时不予理会,因为问题不仅仅于此。在蓝玉入狱的第三天就已经被蓝玉处死了。

前文我们说过,蓝玉一案牵扯人数上万,光是这些人的口供记录对照,别说三天,就是三个月也不一定能处理完。

那这里其实就已经能得出一个结论:先有结果,后有过程。什么意思呢,通俗点来说就是朱元璋先下令杀的人,至于审讯招供全是子虚乌有。

朱元璋

但毕竟蓝玉是开国功臣,总得有个说法吧。反正谋反的罪名是做实了,朱元璋可不管后边了,找证据就交给锦衣卫了。不管以何种角度的眼光来看,蓝玉案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按照《逆臣录》的说法,众人异口同声地交代了蓝玉在聚会的餐桌上,大肆商量自己将要谋反的事,以及谋反的细节。

当然,先不说一个打仗身经百战的人会不会说话这么不带脑子。就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口供上来说,蓝玉可以说在这仅仅一个月期间要分别拜访上千次人。

而且按照供词上记载的,很多人说蓝玉先后找了自己好几次商量造反的事。这可不是书信,而是要蓝玉亲自去的,这个工作量,怕是三岁小孩子也不会信吧。

在能查到的资料中得知,蓝玉谋反的时间是洪武二十六年,而策划谋反的时间是洪武二十一年。

乍一听觉得很符合常理,但首先蓝玉手握兵权,骁勇善战,若真要是谋反。不可能敢这么明目张胆。

其次,这么密集出动,早就被朱元璋发现了,还谈什么密谋造反。但这依然不是重点,重点是洪武二十一年,那时候的蓝玉正率军跟元朝打得正欢呢。

也就是说那会的蓝玉要一边打仗,一边计划谋反,一边要来回上千次找将军士兵朝中大臣商量这事,而且很多都还是找蓝玉那会不认识的人商量。

如此地不符合逻辑,让昭告天下的《逆臣录》反而成了陷害忠良的最大证据,几乎坐实了蓝玉是被冤枉的。但是蓝玉真的冤枉吗?这就得看从哪个角度来理解了。

蓝玉也冤也不冤

说蓝玉冤是因为谋反的这个罪名着实莫须有,而说他不冤是真的一点也不冤。明朝建国初期,力求稳定,而朱元璋为了巩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就大肆鼓励功臣联姻的政策。

众所周知,朱元璋一共有十六个女儿,其中八个嫁给了武将的后代,这些武将后代的女儿也有很多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比如徐达的女儿就嫁给了朱元璋的四子朱棣。

这样一对一的联姻让朱元璋对现有的稳定非常满意。但蓝玉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稳定局面。

首先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与开国武将叶昇又是姻亲关系,之后蓝玉又鼓动常遇春的儿子娶了另一位开国武将的女儿。

蓝玉成功地将朱元璋设定的皇室与武将的联姻关系变成了武将与武将的联姻关系,这就让朱元璋难以忍受了。

不管有心无心,蓝玉的这一举动,往小了说是拉帮结派,往大了说以后联合起来造反夺权也是轻而易举。不仅如此,蓝玉的居功自傲也是朱元璋最后下杀手的一个原因之一。

在徐达,常玉春时候,蓝玉成了朱元璋手下至关重要的武将,此时蓝玉有恃无恐,不断地挑战着朱院长的底线,比较有名的就是玷污元妃一事。

当时的元军已经投降,而朱元璋也考虑到此时不宜再战,休养生息抓紧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蓝玉面对投降的元妃非但没有听从朱元璋的命令礼遇反而将其玷污,最终导致元妃自杀,朱元璋震怒!

之后北征归途强行闯卡,而闯卡这事其实也可大可小,小了说是蓝玉目中无人,大了说就是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再说蓝玉霸占民田,朱元璋派御史查明情况,而蓝玉自己把御史给赶了出去,之后又大闹朱元璋的庆功宴。

有人说朱元璋多疑,但实际你看蓝玉的所作所为,总让人决定有点欺主的嫌疑,更过分的是,据《明太祖实录》里有记载蓝玉席帐,护膝都刻有金龙。

事情说到这儿,不管蓝玉是不是真的造反,他所做的一切都足以证明他的目中无人。蓝玉的这种行为,无疑是挑战了皇家权威。这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都是无法容忍的。

免死铁券

再来说一下免死铁券,相信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有答案,以朱元璋的性格,想让谁死,别说一张免死铁券,就是十张也保不住。

而且笔者认为,朱元璋的免死铁券重点不是在于恩赏,而是在于警告。我们不妨这样来想,什么样的人需要免死赦罪呢?那肯定是先犯罪的。

而蓝玉就是这样的人,朱元璋发放免死金牌用意其实说白了就是你小心点,别作太死,我已经保过你一次了。不过很可惜,蓝玉一直到被杀也意识到这块免死铁券的用意。

如果说在朱元璋开疆扩土初期,蓝玉的这种居功自傲目无皇权的做法朱元璋尚能用一张铁券忍着,毕竟蓝玉确实能力出众。

而后期明朝根基逐渐稳固,蓝玉及时收敛也说不定能保住自己一命,然而后期的蓝玉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肆。

众所周知,当国家稳定发展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武将。蓝玉在这个阶段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干政。

朝中治国大事自古以来都是文臣商量,平天下才是武将干的事,而蓝玉则是经常带着一群手下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谈论政务,在治国上的插足,无疑又一次惹怒了朱元璋。

毕竟朱元璋可不是刘邦,刘邦起码还能听劝,但即便是刘邦,当年也迫不得已杀了韩信,又何况此一时彼一时的朱元璋与蓝玉呢?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太子朱标之死。朱标身为太子,又是蓝玉的外甥女婿。所以用蓝玉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天下迟早是朱标的,朱标即位后大家是一家人。

所以蓝玉自始至终对朱标比对朱元璋还恭敬,朱元璋很多时候掌控不住蓝玉,但是朱标可以起到很好的制衡效果。

但是之后朱标突然暴毙,再也没有人能制衡的了蓝玉。于是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痛下杀手,决定铲除蓝玉这个毒瘤。

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蓝玉逮捕入狱。

当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难以让人理解的是为什么会牵连一万多人,毕竟只要朱元璋想,蓝玉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以坊间传闻来分析的话,之所以这么还是要带入朱元璋的视角,给皇太孙朱允炆铺路。

为了保住朱家的皇权,此时年迈的朱元璋已经没有时间再一个一个甄别谁可能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了。

按照朱元璋那时候的性格,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对外姓之人的包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不过朱元璋万万没有料到,最后夺权的正是自己的四子燕王朱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居功自傲   明朝   供词   锦衣卫   明史   口供   皇权   目中无人   御史   刘邦   武将   功臣   罪名   巅峰   众所周知   说是   女儿   稳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