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日记 - 让“老有所养”变“老有颐养”

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幸福食堂,老人们正在开心用餐。

3月2日 星期四 晴

和风暖阳,鸟语花香,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春光明媚,游人如织。晌午时分,位于村民民俗文化活动中心的幸福食堂内,40多位老人齐聚一堂等待开餐,现场一片热闹欢腾。

排骨海带汤、肉丝炒莴笋、家常鱼块、西红柿炒鸡蛋,清炒白菜......很快,厨房里饭菜一一做好后,被送至前台服务桌,按照一人一份装好盘,通过村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端送到餐桌,供大家食用。

饭菜有荤有素,冒着热气、散发香味,外加一个新鲜水果,令人食欲大增。边吃边聊进食间,老人们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现场除了青年志愿者忙活服务外,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谭诗华也拿着本子四处穿梭,热情叮嘱大家吃好喝好,逐一问询反馈意见,为持续改进食堂工作打基础。

幸福食堂幸福多。

作为具体负责食堂管理的村干部,50多岁的社会事务专干罗秋煌在清点到场就餐人数后,发现徐良凤等三位老人没有过来,就赶紧带着几位青年志愿者打好饭菜,分头行动尽快送去,一再叮嘱道,“趁热端过去,凉了吃对老人身体不好。”

沙洲村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近年来,依托建起红色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产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鼓起钱袋子。驻村工作队携手支村两委干部,不仅通过实行马上办、上门办、委托办等“五办”模式,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同时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推进了幸福新村建设。利用不断强壮的集体收入,帮全体村民代缴一半的城乡居民医保费,还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20元养老金,积极开展节日送礼、平日解困、冬日送炭等暖心活动,让老年人不断分享幸福“红利”。

敬老爱老亲情浓。

“沙洲村人口不多,但老人占比却高,建设幸福沙洲,就要为老人多服务。”据谭诗华介绍,沙洲村142户542人,有满了70岁的老人49人、农村特困散养户5户,也不乏因儿女不在身边而独居的空巢老人,保障日常饮食、保供合理营养成了他们的一个现实问题。年前,沙洲村筹建幸福食堂的事项,经过挨家挨户征询意见、赢得广泛支持后,通过召开屋场会和村民代表会予以确定下来。

联合省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设立“红色沙洲”专项基金,聘请健康管理专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制定营养食谱,统筹助餐和养老策划具体操作运行方案......得益于当地一家爱心农产品公司主动履行企业担当和社会责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足支持,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筹备忙碌后,沙洲村幸福食堂于2月26日进入试营业阶段,为全村满了70岁的老人、农村特困散养户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共40多人,精心提供一日三餐。饮食每天丰富多样不重样,让大家吃得饱、吃得香,营养也跟得上,赢得全体村民一致赞誉。

作为“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儿子,今年85岁的朱中雄老人,原先经常得自己动手洗菜做饭,简单凑合过活。如今,一到饭点,食堂就准备好了丰盛食物,直乐得他呵呵笑出声来,“当年,三位女红军给我妈妈送来半条被子,暖人心窝。如今,党员干部给我们带来了悉心关怀,幸福满满。”

为腿脚不便老人送餐上门。

“真是想不到,你们敬老爱老,如此贴心,我们心里好温暖、好感动。”今年87岁的独居老人徐良凤,最近因腿脚不舒服来不了食堂,眼瞅青年志愿者送来热饭热菜后,情难自抑地抹起眼泪,“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半条被子’故事吗?”

“‘半条被子’照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传承‘半条被子’精神,就要扎扎实实落到行动上。”这段时间,尽管因开设食堂平添了不少工作量,但每次见到大伙用完餐后一个个笑逐颜开,谭诗华总是倍感欣慰、乐此不疲。他说,要用细致实诚的关心关怀,让老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掀起孝老爱亲之风,同时也要用更富实效的工作举措和为民服务,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让乡亲们收获感和幸福感不断攀升。

(作者:汝城县委宣传部 邓生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汝城县   实诚   瑶族   沙洲   工作队   腿脚   饭菜   村民   青年志愿者   食堂   被子   乡村   老人   红色   幸福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