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锚定办学特色项目 提供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教育

2月13日,天津市和平区第五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手工制作。 新华社发

继前不久多地小学发出“学位预警”后,近期部分幼儿园招生荒也登上微博热搜。

记者梳理近11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同年出生人口发现:从2012年到2022年,每年报名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不过出生人口在11年里下滑了1017万。从2021年开始,同年出生人口和高考报名人数已形成“逆差”,到2022年,二者“逆差”增了13.8倍。

据数据推算,按照当前普职率和大学本科招录比,到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其中本科生或仅200余万。这一生源数量或将远小于大学的招生需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高校未来的办学思想,不应该在增加重复科目、专业、学院等扩招方向上下功夫,应当极力减少求大求全的专业设定,而是锚定一个或多个办学特色项目,做好分层教育、特色教育,提供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教育。

现象

小学入学难 部分幼儿园“学生荒”

“全面二孩”政策后,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迎来了小高峰。这两年新生儿数量都超过了1700万人,尤其2016年新增人口更是达到了1883万人。进入到2018年,“二孩政策”影响回落,当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其后出生人口数量走低。

生育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生源的走向。按照6岁的入学门槛,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眼下正是入读小学的时段,集中出现的入学青少年,让广州、大连、长春等多个大中城市发出了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入学的“学位预警”。

在近期出现小学入学难的同时,一些幼儿园又出现“招生荒”。北京丰台区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园长王莉说:“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北京房山的北京凤凰禾童幼儿园执行园长张裕欣也说,往年3月到8月,她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咨询和报名电话,很多家长还要给孩子排队等位。到了2022年,她“清闲”了不少,咨询电话减少了50%以上。

另据浙江日报报道,杭州一些民办幼儿园也遇到了招生难题。杭州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表示,“以前招生基本不用做推广宣传,现在学费连续打折还是招不满”。

两位园长均表示,伴随着招生难,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可谓日趋白热化:去年就有民办幼儿园“派”家长去别的幼儿园抢生源,还有曾经“一园难求”的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下场……

据第一财经报道,家住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附近的龚玲(化名)在小区周边为刚满3岁的儿子物色幼儿园。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家门口的一所驻汉央企机关幼儿园向她抛来橄榄枝。该幼儿园园长告诉龚玲,从去年秋季开始,个别班级已出现了招不满的现象。面对变化,今年春招园方决定扩大招生范围,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必须为本单位职工。

该园长坦言,“我们幼儿园2018~2019年高峰期时,在园幼儿有240多人,现在不到140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自1950年来首次低于1000万。相比于2016年的新生儿“小高峰”,去年新生儿数量减少了927万。

梳理6年来的出生人口发现,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数为1523万,到2019年回落至1465万,此后3年分别又降至1200万、1062万和956万。而这一批新出生人口,正是当下幼儿园招生的主力军。

为抢生源学费打折、开设特色课程

为了应对“招生难”,不少幼儿园各出其招。

一些幼儿园请来专业咨询公司设计“打败对手”的招生方案,一些园长直播宣传,还有更多幼儿园开设各种“特色课程”,如冰球、马术、艺术等,吸引家长。在“卷课程”背景下,王莉园长也不得不卷起来:去年起,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竞争力,王莉所在幼儿园不得不私下免费开设英语、艺术类课程。

第一财经报道称,记者所居住的武汉某小区,打开地图搜索幼儿园,方圆2公里内有28所幼儿园。由于竞争激烈,这些幼儿园抢夺生源也是花样迭出,私立幼儿园的“老带新”活动,老生学杂费可立减5000元,普惠幼儿园新生学杂费直接打9折,公立幼儿园不设招生范围零门槛入园。

这些套路不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在山东临沂这一三线城市,各幼儿园今年也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一位临沂的幼教从业者表示,当地幼儿园最近都在疯狂为招生做宣传,报名可以送各种特色课、体智能课。民办幼儿园则打价格战,在临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是1120元/月,现在则打出了“交100元顶300元,交200元顶1000元”等各类口号。

他表示,下一步,最关键的是把周边幼儿园的孩子“有多少,挖多少过来”,他会引导当地幼儿园“搞一个商业模式”,比如让家长或老师成为幼儿园的合伙人,“家长和幼儿园间永远有利益捆绑,我们鼓励幼儿园搞招生团队,只要你能想尽一切办法,把其他幼儿园的孩子搞过来,就能赚钱,比干老师还轻松,就像售楼处的销售一样”。

按当前招录比 高校将生源不足

相比于已经表现出的基础教育影响,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的辐射同样让人关注。

眼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记者梳理近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发现,这11年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与此同时出生人口在这11年里下滑了1017万。自2021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就开始低于同年出生人数。

记者统计发现,从2012年到2022年,其中2012年高考人数和出生人数差最大,二者缺口达到1058万。此后两项数据的差距逐步变小,但多维持在800万左右。

自2018年开始,同年的高考报名数和出生人口数比例开始大幅缩小,彼时两者差距缩至548万(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高考报名数975万);到2019年缩至434万;2020年缩至129万。

2021年开始,出生人口数量开始低于同年高考报名人数,当年高考报名1078万,出生人数1062万,二者“逆差”达到16万;到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升至1193万,出生人数却降至956万,逆差进一步提高到237万。换言之,一年内高考报名人数和出生人口数的“逆差”,增了13.8倍。

一位人口专家表示,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口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最好是平稳进行、缓慢变化,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平稳过渡,对教育布局不产生太大冲击。

以2022年出生人口基数(956万)计算,假设均完成了初中教育,按照当前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升学的“普职比”(2022年普职比约为6:4)即其中60%参加高考,那么2022年的新生儿中,也将只有不到600万左右的学生在2040年参加高考。

按照教育部此前公布的2021年全国高考的本科录取率41.63%的比例推算,到2040年参加高考的这600余万名考生中,能考上本科的学生仅有约249万人。即便是按照去年甘肃省的最高录取率60%计算,2022年出生的大学本科学子规模也仅365万左右。

据教育部去年9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比上年减少11所。以365万余名的生源规模,在当前的招录比例之下,或将难以覆盖高校的招生所需。

“从当下的幼儿园,到未来的中小学,乃至高等学校,都将面临生源短缺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按照当前的人口数量发展趋势,如果继续执行当前的招录政策,那么高校将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

分析

人口下滑对乡镇小学的冲击最明显

出生人口下滑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分时间段的,就目前来说,学前教育首当其冲。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仍存在延后效应,所受影响要延后几年。并且,受二孩效应影响,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目前正进入到读小学阶段,部分人口流入、年轻人集中的城市,学位出现了较为紧张的局面。

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平衡,会导致部分区域、学校出现学位紧张的情况。另一方面,全面二孩之后带来的短暂二孩生育高峰,也会加剧部分区域、学校的学位紧张。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均超过了2015年,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出生的孩子将在今年秋天入学。

但在二孩生育高峰后,出生人口下滑明显,当2018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入读小学时,需求就明显减少。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整体而言,出生人口减少对小学招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差异。未来乡镇小学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其次很多县城和部分小城市的小学也会受到影响。但年轻人流入较多的大城市这一影响很小,这些大城市学位一直比较紧张。

高职、民办院校受影响较大 部分院校或关停

在储朝晖看来,在“生源蛋糕”缩小的背景下,未来谁会面临办学压力甚至“关门”,至今并不能简单下定论。但从趋势来说,其中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效能低下,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更大概率会首先陷入“生源危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也指出,不同类型的高校受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差异很大。好的大学招生没问题,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高校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即便未来参加高考的人数会较当下锐减,有部分学校面临关停压力,但也不会出现‘考大学无竞争,人人上大学’的局面。”储朝晖同时分析指出,一方面并非每个人都有上大学的意愿:“有的人会主动选择职校等或提前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此前也撰文分析,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的十年,将会经历由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比下降,导致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数量减少的过程。在青年人口转型过程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人口专家指出,985大学扩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学校,“有一些院校在未来缩减甚至消失是正常的,最终大浪淘沙,高质量的留下,低质量的淘汰。”

高校应做好分层教育、特色教育

另一方面,储朝晖表示,从国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何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竞争激烈。“未来高等教育普及率提升会是必然趋势,愿意上大学群体的机会会提高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减弱,好的大学依旧会是白热化竞争。”储朝晖说。

在国际上,低生育率下“高考难”的情况并不罕见。以韩国为例,根据韩国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韩国2022年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减少4.4%,创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新低。相较于中国,韩国更早进入低生育境遇,但韩国优质教育的考学竞争依旧白热化。数据显示,韩国本科录取率约为50%,但其中仅2%的学生能进入韩国顶尖院校。而在储朝晖看来,中国未来顶尖学府的竞争压力也同样不会消失。

因此储朝晖看来,无论任何阶段,高校的办学生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直接挂钩。所以高校未来的办学思想,不应该在增加重复科目、专业、学院等扩招方向上下功夫,应当极力减少求大求全的专业设定,而是锚定一个或多个办学特色项目,做好分层教育、特色教育,提供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园长   逆差   韩国   生源   同年   学位   幼儿园   人口   人数   需求   竞争   高校   未来   孩子   小学   学校   项目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