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晨星奖提名的7只权益基金测评

晨星中国今天发布了2023年度基金奖提名名单,共13只产品。权益类包括2只股票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固收类积极债券型、普通债券型、纯债型基金各2只。

7只权益类基金名单:

7只权益基金详情如下:

先来看两只股票型基金,刘旭和杨鑫鑫都是近年来崛起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中风控能力极强的选手。刘旭2015年7月起管理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股票,这也是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数据全方位无死角,今年以来上涨9.22%,近五年年化回报率17.39%,最大回撤-25.52%,出现在去年4月。我们都知道市场经历了怎样的至暗时刻,作为一个高仓位的股票基金,这个回撤幅度是可以接受的。

2022全年下跌17.92%,在提名的7只产品里是跌幅最多的。在全市场同类表现排名中等偏上。

成立多年、数据无死角的基金并不多见

刘旭是追求高确定性、低估值、高集中度、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风格,看去年四季报,前十大中很多都重仓一年以上,凌霄泵业已经重仓超过三年。

工银创新动力股票的最大回撤出现在2018年,也拖累了近五年的年化表现。但杨鑫鑫是2019年起管理,任职回报率96.57%,低集中度、行业相对均衡、适度逆向是他的风格,这种特点也会损失一定的弹性,导致在2019、2020年的牛市中进攻性不强,但从2021年以来,杨鑫鑫出色的风控能力在弱势行情中脱颖而出,进入很多专业投资者的视野。

杨鑫鑫表示,对重仓股的流动性要求要大于对弹性的要求,另外组合中的收益也有来自于波段交易,组合整体收益率有可能跑赢个股收益率。在“胜率和赔率”的选择上,自己更追求胜率,赔率相对不高。

数据来源:wind,中金财富产品研究,数据截至2022-12-31

(工银瑞信创新动力的行业配置变化,除第一重仓行业外都比较均衡)

5只混合型基金,除了易方达杨嘉文外,也都是热度较高的基金经理。

林英睿的广发睿毅领先,2017年12月起任职,去年就在“积极配置型基金”单元中被提名。2022全年收益率11.21%,在7只产品中是最高的,近五年年化23.16%,最大回撤20.42%,都是顶尖水平。但今年以来就表现一般,他在四季报中也写得很清楚:“降低对超额的期待,但对权益市场乐观”

林英睿是困境反转策略+高行业集中度、长期持股,去年重仓几乎都是航空和银行。四季度所有重仓股都未更换,单季度回报9.60%。正如他季报所说:超额的本质是主要矛盾方向上的正确预判。

拉长时间来看,他的股票仓位变动算是比较大的,结合行情来看,会做一些择时。

广发睿毅近三年股票仓位变化

交银国企改革,沈楠从产品2015年6月10日成立管理至今,从A股的历史大顶出发,仍然有如此高的年化收益,2022年在超高难度模式下取得4.64%的正收益,今年也创了历史新高。

沈楠也是择时型,从2020Q4到2021Q1,2022Q1到Q2,都有明显的减仓行为。从持仓来看,交银国企改革持股集中度非常低,基本不到股票仓位的一半,行业分散、数量多且不固定。或许与沈楠宏观研究员出身有关,不同于行业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他自己也说过,平均每个季度持有的行业数量在25个左右。“如果能将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配置,和自下而上的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相结合,在投资中产生的效果是最好的。”

(强迫症看了都舒适的均衡型圆环)

林乐峰是偏债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以固收+居多。即便如此,他2017年12月起管理南方转型增长以来,近五年的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8.32%。持股风格偏大盘价值型,行业较均衡,持股集中度非常低,最新一期前10重仓股占比只有21.32%。四季报新进了平安银行、天合光能、中国巨石和福耀玻璃。茅台和兴业银行分别已经持有11个季度和9个季度。

莫海波的万家品质生活也是从2015年开始管理,任职回报达279.06%。最大回撤-29.23%,出现在2018年,去年回撤控制得还可以,全年下跌14.26%,今年以来回报比较一般。莫海波是典型的逆向投资者,他曾经说自己每天看跌幅榜复盘,什么行业跌的多就去研究。左侧买入左侧卖出。他本人也看过一段时间宏观策略,会倾向自上而下判断大方向,在市场信号与主观判断一致时,敢于“下重手”。每年会选择1-2个主流行业配置,重配行业占比在30%以上。10%以上仓位的行业会有两三个。

这种自上而下做行业轮动的风格尤其在前两年主流基金经理中并不多见,莫海波自己认为,左侧和行业选择对超额收益的贡献度在60%-70%,其他部分来自自下而上的选股。

易方达科汇和杨嘉文之前都没有关注过,一看产品成立也十多年了,还是在2008年历史大底附近成立的,成立以来最高涨幅接近5倍。杨嘉文2019年11月管理,任职回报96.87%。最大回撤在去年4月,-24.30%,全年收益率-13.37%。今年开局已经涨了9.65%。

业绩是能涨抗跌的类型,单看不突出但长期超额回报很好。

杨嘉文也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框架,既关注宏观变化,也重视选股。股票仓位稳定在75%左右,行业配置均衡,相对偏好化工、消费、农林牧渔、银行,注重估值安全边际,持股分散。

几个想法:

  1. 什么样的“好基金”可以真正穿越不同的市场环境?在一些权威榜单里,价值型基金经理似乎比成长型更容易上榜,但成长型投资得到的关注会更多。
  2. 在去年还卷出天际的“景气度投资”,好像逐渐没有人说了。
  3. 有宏观的内功确实很重要。
  4. 控制回撤更多是一种结果,一种价值观,而不是方法本身。结果来自于:1 把事情做对,2 不让自己身处险境 3、有没有纠错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晨星   广发   基金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收益率   收益   权益   经理   股票   行业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